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44篇
  免费   411篇
  国内免费   772篇
林业   1847篇
农学   1104篇
基础科学   1540篇
  1073篇
综合类   9582篇
农作物   840篇
水产渔业   457篇
畜牧兽医   5484篇
园艺   1337篇
植物保护   863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651篇
  2022年   704篇
  2021年   597篇
  2020年   631篇
  2019年   855篇
  2018年   1008篇
  2017年   456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713篇
  2014年   1339篇
  2013年   1122篇
  2012年   1206篇
  2011年   1122篇
  2010年   1204篇
  2009年   1108篇
  2008年   1017篇
  2007年   922篇
  2006年   739篇
  2005年   692篇
  2004年   569篇
  2003年   556篇
  2002年   485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395篇
  1999年   369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50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317篇
  1994年   238篇
  1993年   256篇
  1992年   238篇
  1991年   203篇
  1990年   224篇
  1989年   189篇
  1988年   211篇
  1987年   180篇
  1986年   163篇
  1985年   162篇
  1984年   128篇
  1983年   114篇
  1982年   123篇
  1981年   123篇
  1980年   79篇
  1979年   60篇
  1960年   25篇
  1959年   42篇
  1958年   26篇
  1957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从鹰嘴豆中克隆生物节律钟LHY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序列信息学分析。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利用RT-PCR技术获得核心片段,结合5'-RACE和3'-RACE技术,克隆得到鹰嘴豆生物节律钟基因LHY的cDNA全长序列,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3 061 bp,包括2 22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39个氨基酸。验证后命名为CarLHY基因,获得基因登录号为KJ558378。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CarLHY基因cDNA序列与其他植物LHY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预测CarLHY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为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不具备信号肽。对CarLHY蛋白功能结构域预测表明,蛋白质核心结构存在符合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常见功能域HTH。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与大豆分子进化距离最近,其次是黑杨、拟南芥。  相似文献   
992.
通过采集病株茎基部土壤、腐烂病斑组织、病株上健康树皮、枝条、越冬芽,无病株主干树皮、枝条、越冬芽及落叶、落果等,利用大麻籽、黄瓜、土豆诱发土壤中病原菌,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疑似越冬器官组织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并将分离物再接种.结果表明,病株根际土壤通过诱集分离出寡雄腐霉和镰孢霉,其中黄瓜片分离腐霉病菌的比率最高,达78.5%;从核桃腐烂病斑上分离到镰孢霉、链格孢菌及少量腐霉病菌;病株健康部位及无病株的树皮、枝条、越冬芽、落叶等器官均未分离到寡雄腐霉菌.对分离物的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病田土壤是病原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其次也可在病组织中越冬存活.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实现数据信息方便快捷传输,基于MSP430单片机的多通道作物蒸发蒸腾量测定仪,将U盘作为存储介质,实现了单片机与U盘的直接通讯。U盘模块通过SPI总线与MSP430F169进行数据通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克服了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数据传输对计算机环境的依赖性,对于野外农林业数据信息的采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早熟陆地棉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熟陆地棉种质遗传多样性,为北疆早熟陆地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43个早熟陆地棉品种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长江流域环境下,新疆棉区与我国其他棉区育成的品种,在早熟性相关表型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西北内陆环境下,二者之间则差异显著.另外,174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SSR引物用于分析43个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共检测到486个等位变异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变异为2~7个.等位基因变异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在0.044~0.750 0.分子检测表明:新疆棉区育成的品种遗传基础较狭窄.利用PowerMarker V3.25软件计算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43个参试品种以遗传背景、育成单位、地理来源等聚为8类.[结论]与其他棉区品种相比,新疆早熟棉区育成的品种,其早熟性相关性状遗传基础狭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受环境影响较大.聚类图反映了不同系统品种之间的交叉以及早期和近代早熟陆地棉不同系统之间的融合现象.  相似文献   
995.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996.
整形修剪技术是盆景果树健壮生长、平衡生长与结果、保证连年丰产稳产优质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作为小型果园的盆景果树,需要更高的人工整形修剪技术,以此创造出观赏价值高的作品。该文分析和总结了盆景果树常用的树形、修剪方法以及整形修剪的原则,以期为盆景果树的居家养护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博斯腾湖的扬水站、金沙滩、大河口、中央区、白沙梁子5个采样点在2010-2013年水质参数中pH值、溶解氧(DO)、总磷(TP)、氨氮(NH3-N)、硝酸氮(NO3-N)、亚硝酸氮、BOD5、COD、硫酸盐和氯化物的变化及污染物入湖量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扬水站附近区的水质较好,其限值介于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Ⅰ到Ⅲ级之间。其他4个点的水质比较差,除了大河口点氯化物浓度<250mg/L之外,其他3个采样点硫酸盐及氯化物均超过限值(250mg/L),4个点COD值均超标,属于Ⅳ类;其他污染物浓度也快速升高,故此水域水体属于Ⅳ类标准。针对博斯腾湖水环境现状,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筛选出对重金属抗性较好的微藻品系,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确定XLD-B-3、XLD-B-9、XLD-B-12 3株荒漠微藻品系的细胞形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生长曲线,同时,测定不同浓度重金属(Hg2+、Cd2+、Pb2+)和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对3株微藻品系生长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抗性浓度。[结果]3株品系的细胞均为球形,XLD-B-3的细胞个体大,XLD-B-9和XLD-B-12的细胞壁很厚。3株品系的生长周期较长;它们对重金属和抗生素均有一定的抗性,其中XLD-B-12对Hg2+和XLD-B-3对Pb2+的抗性最强,分别达到0.05和0.8 mmol/L,3株品系对Cd2+的抗性均达到0.05 mmol/L,对氨苄青霉素有很好的抗性,均达到1 000μg/ml,XLD-B-3对四环素和链霉素的抗性最强,分别为60与40μg/ml。[结论]该研究可为微藻和重金属的相互作用研究及荒漠微藻的纯化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9.
氮(N)、磷(P)是维系植物生长发育的两种重要的基础营养元素。区域尺度范围的N、P元素化学计量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陆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尺度格局变化。同时,与植物体内各个器官之间(如根叶之间)的N、P含量密切相关,使其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调节生长速率,使生物体达到最适生长。选取西双版纳、贡嘎山、鼎湖山、武夷山和尤溪5个中国南方地区的木本植物(以乔木为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植物根、叶器官内部以及器官之间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上述5个地区相同器官的N、P含量变幅较大,造成地区间养分含量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土壤养分、温度和降水。同一地区植物不同器官的N、P含量都是叶大于根。根或叶内部的N-P、N-N:P以及P-N:P基本呈现等速比例关系,表明在各器官内部N、P含量相互促进的作用明显。根、叶之间的N含量、P含量以及N:P则呈现异速比例关系。说明不同器官之间对某种养分的分配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探明西北地区特有的压砂地枣树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及其尺度效应,本文基于野外试验,选取32m×32 m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采样幅度和采样间距,基于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理论,研究了不同采样幅度和间距条件下0-5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对于所有5种采样幅度(32m×32 m、28 m×28 m、24 m×24 m、20 m×20 m和16 m×16 m),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减小的趋势,而变异系数呈增大的趋势,空间变异强度基本表现为弱变异至中等偏弱变异;当采样幅度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Cv、块金值C0及变程A均不断增大。对于4 m、8 m和12 m这3种采样间距,当采样间距增大时,土壤含水量的块金值C0不断增大,变程A不断减小,而变异系数Cv不受影响。在不同尺度内,土壤含水量均存在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在不同采样间距下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多处出现明显的"隆起"与"凹陷",受地形影响显著,并随着采样间距的增大,逐渐平坦化,8 m为较合理的采样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