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6篇
林业   4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大豆油脚的产生、主要成分,概述了国内对大豆油脚的综合利用途径。以大豆油脚为原料,可以用于生产脂肪酸,制备复合肥、饲料、天然皂粉、生物柴油、表面活性剂、铸造胶粘剂和松香改性醇酸树脂,分离和提取系列大豆磷脂、中性油脂、VE及辅酶Q10等。并对其综合利用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2.
为跟踪鉴定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果,研究了银杏叶黄酮的提取与薄层色谱分离,探讨了预处理溶剂和提取条件对提取物种类的影响,并筛选出最适宜的展开体系。试验结果表明:乙酸乙酯的预浸提处理效果比环己烷好;提取时的乙醇浓度越大,提取液中黄酮化合物的种类越多;提取时的温度高则得到的黄酮种类和含量少;银杏叶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酸乙酯预处理后,采用体积分数90%的乙醇,料液比1∶25,索氏提取2.0h。该提取液在硅胶G薄层板上,用体积比25∶2∶1.5∶1.5的氯仿∶甲醇∶甲酸∶水四元溶剂进行展开,得到7个圆斑,最小比移值为0.20,最大比移值为0.94,最小的比移值差值是0.12。  相似文献   
23.
唐丽华 《土壤》1962,5(1):44-44
钼对豆科作物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作用,以及硼对提高豆科的开花结实率在国内外某些地区都有显着的作用。为了明确钼和硼对绿豆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及钼的适宜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24.
1980年开始,我们与南通市农业局合作,在全市采集各种土壤类型有代表性的耕层土壤样品,测定有效态锌含量,证实了存在着大面积的缺锌土壤。  相似文献   
25.
江苏北部徐州、淮阴两地区的大部分土壤是黄河、淮河冲积物发育的石灰性冲积土,小部分是沭河、沂河冲积物发育的非石灰性冲积土和褐土等(江苏省农业厅,1957)。为了探索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于1972年起在徐州、淮阴地区搜集土壤标本,测定微量元素含量、明确微量元素含量和分布规律,对微量元素的供给情况和可能需要微量元素肥料的土壤(地区)作出估计,同时布置田间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6.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肉、奶的需求猛增,养牛规模越来越大。奶牛小区、集中饲养使疫病传播的机会增多,一些常见的牛源性人畜共患病,如结核病、布病、口蹄疫等,依然是危害牛群和社会环境安全的重要疫病。本文就其防控措施加以阐述,希望能对控制和消灭其危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7.
微波提取技术在茶叶成分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波萃取技术在茶叶成分提取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并对其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该技术在茶叶深加工和茶保健产品开发等领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为积极推进林业野外作业智能化建设,针对林业野外数据采集的需要,集软硬件于一体,研究了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架构、开发环境、软硬集成以及稳定性,建立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分析模型,构建了野外作业前后端一体化系统。采集系统整体稳定性为0.817,数据传输成功率为98%。通过鸟类疫源疫病监测系统实际获取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野外作业数据采集系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也有利于数据中心的及时处理和使用者的个性化应用,可基本满足林业野外作业发展的需要。图7参17  相似文献   
29.
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树木胸径为距根茎1.3m处的树木直径,是森林调查最基本的因子之一。简便、快速、准确的测量与入库是森林调查追求的目标。为解决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难以数字化及新产品成本高、便携性差、数据分析难以扩展等问题,急需研制集低成本、高精度、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方法本文设计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由嵌入式装置和上位机软件平台组成。嵌入式装置主要包含了绝对式编码器、无线通信模块、显示屏、按键和超声波传感器等元件;上位机软件平台由上位机、数据库、数据管理分析软件组成。测量时,首先在上位机设置好测量参数,按下开关1,启动超声波传感器测定离地的高度,当屏幕显示1.3米高度时,用编码器的拉绳绕树一周,按下开关2,测得胸径数据通过上位机上传到数据库。结果实验表明:系统胸径测量精度达99.97%, 平均单株树耗时5.3s,无需人工读取数据、手工录入数据和数据勘误,工作效率显著提升。结论本文的便携式树木胸径测量系统,在保证测量精度和效率的情况下,集测量、数据传输、存储、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嵌入式、移动端、数据库、Web端的多平台联动,同时为胸径渐变生长持续感知与分析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以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和OVA、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的重组减毒沙门菌SL7207(ptG2F)为免疫原,经口服途径接种BALB/c小鼠,每2周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免疫后,以ELISPOT法分别测定免疫小鼠派伊尔氏结细胞中特异性针对OVA和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的IFN-γ分泌细胞和IL-4分泌细胞。同时,运用ELISA分别检测血清、肠黏膜中的GFP特异性抗体,分析了口服重组减毒沙门菌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动态规律。实验表明SL7207(ptG2F)口服免疫BALB/c小鼠后,诱导产生了LCMV NP CD8~ T细胞表位(H-2~d)特异的细胞免疫应答。在第2次免疫后,即可检测到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和IL-4分泌细胞;在第3次免疫后,IFN-γ分泌细胞数量明显高于IL-4分泌细胞数。然而,在第4、5次免疫后,IFN-γ分泌细胞数和IL-4分泌细胞数相当,未见明显变化。试验中未能检测到针对OVA CD8~ T细胞表位(H-2~b)的细胞免疫应答。运用ELISA方法检测到SL7207(ptG2F)、SL7207(ptGFP)免疫组GFP特异性IgG和IgA抗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重组减毒沙门菌口服免疫可以有效运送外源抗原至宿主免疫系统,并诱导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和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