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2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近40年来气温日较差变化情况的历史倾向性,周期性,并系统研究了气温日临界状态差与日照时数,日日子高温度,日最低温度之间的关系;揭老婆子 三峡库区气温日较差的地域分布特点和90年代以来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规律;并对未来库区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提出了重庆市单站洪涝指标,分区指标和区域洪涝指标,据此对重庆市洪涝的发生,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划分了洪涝的分布类型,全面系统地揭示了重庆市洪涝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气候波动对重庆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代表重庆四个区域的江津、丰都、奉节、酉阳1960-2001年的气象及水稻产量资料,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对水稻产量资料序列进行分段,利用Logistic曲线进行分段拟合求取水稻的趋势产量,进而得到气象产量,利用积分回归等方法分析气候因子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重庆四个地区的水稻单产均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性增长;采用Logistic分段拟合趋势产量的效果明显优于线性拟合,体现了水稻的实际变化趋势;水稻的气象产量具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20世纪60年代初期、整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气象产量较低,而60年代中后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前期水稻的气象产量相对较高;造成重庆水稻减产的主要因素为春季低温阴雨和伏旱等灾害,因此,应采取春季保温和增蓄伏前水等措施促进水稻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14.
宇宙射线中子法是介于点测量与遥感监测的中尺度、非接触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将测量点设于土壤异质性较大的山地地形下垫面,以烘干称重法为标准对比,以频域反射法为连续性观测对照,对宇宙射线中子法在复杂下垫面的测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在复杂下垫面条件下,宇宙射线中子法对区域土壤水分测量值与烘干称重法多点平均计算值所代表的真值间直线方程的拟合优度(R^2)为0.8717,均方根误差(RMSE)为0.0159kg·kg^−1,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854,说明宇宙射线中子法测量结果准确可信。宇宙射线中子法与频域反射法对较长时间序列的土壤水分变化趋势反映完全一致,且对降水过程引起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宇宙射线中子法灵敏性优于频域反射法。宇宙射线中子法能够应用于复杂下垫面的区域土壤水分测量,且具有不受土壤异质性干扰的优点,能够更好地反映中尺度土壤水分的平均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覆盖变化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为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植被及植被变化,利用2000—2015年MODIS 3级归一化植被指数16日合成产品MOD13A1,分析了长江沿线重庆段22区县植被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在三峡库区蓄水后,长江沿线的植被表现为向好趋势,植被生长环境也有所改善,长江沿线东部地区,植被好转尤为明显。(2)距河道越远的区域,植被覆盖和植被环境越好。从行政区划角度看,东部区域植被生态环境最好,其次是中部区域、西部区域,主城区植被及生态环境较其余3个区域略显不足。植被好的区县(地区),平均高度值偏大。(3)三峡大坝完成175 m蓄水后较蓄水前(2000—2003年阶段),三峡库区175m蓄水后,远离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秋、冬季节呈现增加趋势,夏季被指数呈减小趋势;近河道区域,植被指数在春季降低、秋季增加,夏、冬季有增有减。由于夏季全河道处于雨季,降雨偏多,河道会长期处于洪峰或高水位过程,河道被淹没的区域扩大;加之三峡蓄水后,夏秋季节河道上空薄云、碎云等云雾增加,即使夏半年三峡库区处于放水阶段,夏秋季节植被指数仍略有减小的趋势。冬半年河道基本不会出现高水位,河道内裸露土增加, 适于植被生长. 冬半年虽然处于蓄水阶段,但植被指数仍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庆市2011年3-11月晴空条件下逐日MODIS数据,采用最大值合成法合成逐旬(月、年)归一化植被指数,将各旬植被指数按高度和坡度分别分成6个高度特征区和5个坡度特征区,对各特征区植被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区域平均植被指数随特征区高度或坡度值增加呈增大的趋势.高程1500m以下相邻区域间NDVI值相差3.5 ~8.7,且植被指数随高度升高增加较快,1500m以上相邻区域间NDVI值相差在1.9以内,随高度升高增加缓慢;坡度25°以下相邻区域间NDVI值相差3.0 ~8.0,且植被指数随坡度增加增大较快,25°以上相邻区域间NDVI相差0.2 ~1.0,随坡度增大增加缓慢.(2)大于平均植被指数的频率与高度和坡度的相关分析表明,在海拔较高的特征区,植被指数高值格点的频率也较大,该频率与海拔高度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552(P <0.01);而植被指数与坡度无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000.(3)按高度分区比按坡度分区更能体现植被指数的地区差异性.各高度特征区高程与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在0.9541~0.9871(P<0.001),各坡度特征区坡度与植被指数的相关系数在0.9457 ~0.9723(P <0.01).研究结果说明,重庆市地形因素对植被指数有较大的影响,且高度因素对植被指数及其分布的影响较坡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借助ArcGIS及重庆库区1∶5万DEM与水文资料,提取重庆三峡库区消落带,并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巫山大昌消落区水位的变化,进一步获取大昌消落带钉螺可能孳生区分布,同时利用温度、降水气候数据(1971-2000年)和植被指数对大昌消落带钉螺可能孳生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进行较为精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大昌消落带钉螺可能孳生区域,每月平均温度均在成螺生长发育的温度阈值(5.87℃)以上,年5.87℃活动积温的最低值为6160.7℃.d,大于钉螺完成一个世代所需的平均积温阈值(5821.4±70.1℃.d),3-4月11.79℃的活动积温最低值为642.1℃.d;年降水量最小值为997.3mm,并且大昌钉螺可能孳生区域的植被指数均值为0.22。可见,该区域的气候生态环境能够满足钉螺生长发育繁殖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巫山大昌钉螺可能孳生区域的重点监测,以防止湖北、四川血吸虫病疫区钉螺输入。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优质稻生长发育与气象条件关系,影响水稻品质的主要气候因子,重庆市优质稻气候资源状况及其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重庆市优质栽培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主要气候问题,最后从开展精细化优质稻气候生态区划,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选用与气候生态特点相适应的高产、优质、抗病良种,采取与气候特点相适应的综合栽培技术,加强优质稻生产、加工、销售配套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为优质稻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重庆市优质稻产业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提出了重庆市单站冻害和全市性冻害的分级指标,揭示了冻害的发生分布规律,划分了冻害的分布类型,探讨了冻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三峡库区精细化甜橙气候生态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三峡库区甜橙生长发育的主要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并根据不同甜橙品种类型及鲜食甜橙与加工甜橙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的差异,确定了影响三峡库区甜橙分布的主要气候生态因子及指标;采用回归模拟或插值等方法,利用Arcgis和1:25万DEM(区、县用1:5万)研究了年总辐射、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区划因子的空间分布,以此为基础,制作了三峡库区甜橙精细化气候生态区划;根据区划结果进行了分区评述,并提出了三峡库区甜橙发展战略.
Abstract:
The major climate resources and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which impact the growth of citru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ere analyzed and, based on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limatic and ecological conditions required by various sweet orange types for fresh consumption and processing, the main climatic and eco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tribution of sweet orange cultivation were establish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relative humidity were studied with the methods of regression, simulation and interpolation with the help of ARCGIS and 1: 250 000 DEM (Districts and counties with 1: 50 000). Based on the results obtained, fine climate ecological zoning of sweet orange was made for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different zones were evaluated separately and a development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sweet orange produc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