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8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79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从国家苎麻种质长沙苎庥圃中选择有代表性的55个苎麻品种为材料,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苎麻精干麻的结晶度,用面积法计算各个品种的结晶度,分析苎麻纤维结晶度及其与主要纤维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如下:苎麻品种间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55个苎麻品种纤维结晶度平均值变幅在69%~73%之间,变异系数为0.9769%,纤维结晶度最低是川苎二号,其值为69.03%,最高是印尼麻,其值为72.31%.同一品种的不同季别的苎麻纤维结晶度有一定的差异,二麻结晶度最低,与头麻、三麻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同一品种苎麻不同收获期、不同部位纤维结晶度有差异.品种中苎一号、圆叶青和NC01在1/3黑杆时期的纤维结晶度与1/3黑杆前的纤维结晶度有显著性差异,1/3黑杆前收获可显著降低结晶度,但是会降低苎麻的产量;1/2黑杆时期后的结晶度值无显著性差异,结晶度值趋于稳定;苎麻纤维结晶度与断裂强力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39526**(n=55);苎麻纤维结晶度与纤维细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363*(n=55).  相似文献   
92.
苎麻高产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综合分析近几年苎麻大面积生产和试验资料的基础上,从选用优良品种、快速育苗、移栽、早春麻地膜覆盖、田间管理、机械化收获和剥麻、冬培、生物质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对苎麻高产高效栽培与综合利用的技术体系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3.
本文初步研究了不同苎麻品种(系)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苎麻土壤微生物量排序依次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不同品种间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显著差异,而非根际微生物在品种间(系)差异不显著;苎麻根际微生物量大于非根际,存在明显的根际效应;不同品种(系)纤维产量存在差异,以品种"中苎2号"产量最高,比对照圆叶青增产19.5%;苎麻品种经济性状指标、产量与主要微生物数量的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可能说明不同苎麻品种间微生物数量与产量差异性不大。  相似文献   
94.
苎麻纤维质酶降解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工艺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在微生物预处理苎麻韧皮的基础上,进行了pH值、酶用量、葡萄糖浓度和原料处理方式等对苎麻纤维质酶降解的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苎麻纤维质酶解的起始pH值为5.0左右,总糖转化率最高,达72.361%;在一定的酶浓度范围内,随着酶量的增加,苎麻纤维质的总糖转化率提高,酶的适宜用量为:木聚糖酶5%、纤维素酶10%;水解液中葡萄糖浓度在0.5%以下时,苎麻纤维质的总糖转化率不受影响,葡萄糖浓度在0.5%以上时,随着水解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总糖转化率下降;苎麻纤维质酶解过程中,对原料进行机械处理,有利于提高酶的水解效率;苎麻纤维质酶解的最适条件为:pH值4.5~5.5、纤维素酶浓度8%~11%、葡萄糖浓度小于0.5%、原料不洗直接进行剪碎处理。  相似文献   
95.
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我国黑龙江省油亚77134-8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32=28m+4sm,不对称系数58.52%,属于2A类型对称核型,N*F值为64.  相似文献   
96.
苎麻新品种“中苎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中苎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从黑皮蔸S2×圆叶青S3杂交后代中选育出来的早熟苎麻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在全国区域试验中产量居参试品种第一位,比对照圆叶青增产11.08%,达显著水平;纤维品质优良,在全国区试中纤维支数2050支,比对照"圆叶青"高200支;"中苎2号"的抗逆性好,抗花叶病,高抗根腐线虫病,其它抗性优于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97.
6个不同生态区域苎麻产量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对不同的生态区域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在全国六个省(市)选取试验点考察川苎12号的产量.结果发现各试验点产量差异较大,2008年和2009年各地区最高和最低产量差异达到3.0和3.8kg/20m2.结合各生态区域的气候因子分析发现,川苎12号产量和其生长期间的降水量、日照时间及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  相似文献   
98.
我国麻类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类作物是极具特色的经济作物。包括苎麻、红麻、亚麻、大麻、黄麻、剑麻,是我国继粮、棉、油、菜之后的第五大作物群。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 国内外麻类生产与科研概况1.1 国内生产、科研概况1.1.1 国内生产概况作为经济作物种植的主要麻类作物有苎麻、亚麻、红麻、黄麻、剑麻、大麻。其中苎麻、亚麻为纺织工业的精纺纤维,红麻、黄麻、剑麻、大麻为粗纺纤维。前者主要用于纺织中高档衣服面料,后者用于包装和水土保持等行业的原料。近年来开发出的红麻造纸,则为红麻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9.
本文报道我国安徽省六安大麻(CannabisSativa)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和核型2n=20=7(L)M+3(S)M,属于1B类型对称核型,N.F值为40。  相似文献   
100.
采用聚丙烯酰凝胶盘状电泳方法,对不同芝麻品种、两种主要繁殖方法、苎麻的不同收获季节作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苎麻品种、不同繁殖方法、不同的收获季节都存在着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差异,以不同苎麻品种间的过氧化物酶迁移率、酶谱差异为大,并且随着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小的不同。亲缘关系愈远,差异愈大,不同的收获季节,不同的繁殖方法存在着差异,这说明过氧化物酶在生物体内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性。因此,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测定苎麻体内过氧化物酶的变化,对于指导苎麻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