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2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2篇
  15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研究现状与未来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代农业"生产力高,但生物多样性简单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学效应常常被忽略,其生产力的稳定性主要依赖于化学肥料、农药、灌溉和高产品种等的投入。传统农业则是利用当地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产出食物和维持系统的稳定。因而现代农业能否借鉴传统农业对生物多样性利用的经验,将工业化模式的现代农业转换为生物多样性利用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农业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农业方式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综述了农业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利用模式与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在现代农业系统中,利用生物多样性需要开展的研究,即区域上如何布局农业景观多样性,农田内如何根据生物之间的互惠关系配置物种多样性的种养体系,如何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相应的田间设施和发展新型的农业机械、并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82.
于水稻孕穗后期和乳熟中期采用壮籽素(GFG)0.5%和1.0%的浓度及30ml/m^2和60ml/m^2的用液量进行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乳熟中期以0.5%或1.0%的浓度、60ml/m^2的用液量进行叶面喷施,可以获得增产效果。其增产机理在于壮籽素的合理施用可延长叶片活力寿命,改善体内分配效率,提高结实率、千粒重和谷草比等。  相似文献   
83.
基于DEA模型的陕西各地区农业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量了陕西省各地区的农业技术效率。发现各地区纯技术效率差异较大,而规模效率水平都较高,在94%以上。影响效率低的地区的原因主要是农业机械动力和土地的使用效率低下,农业生产粗放。提出要建立技术集约型农业、进一步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来提高陕西农业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84.
稻鱼共生系统不同水深对水稻和鱼的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稻田养鱼的一个限制因子,研究稻鱼系统蓄水深度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了稻鱼共生系统不同蓄水深度对水稻和田鱼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源不足的热带和亚热带山区,只要能够保证水稻生育期稻田水深达到10 cm就能开展稻田养鱼,田鱼生长早期不受影响;水源充足的地区,稻田水深25 cm时,水稻产量不会受到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5.
不同施肥方式对稻鱼系统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施肥处理在水稻单作和稻鱼共作系统下,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动态的影响。结果显示,稻鱼共作处理施用的氮肥量较水稻单作减少30%,但仍显示出较明显的增产效应,且以钾肥全部基施的增产效果最佳。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稻鱼共作处理的叶片N、P和Mg含量较水稻单作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稻谷中的N、P、Mg含量也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6.
再生稻与田鱼共生技术的运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南方稻作区土地效率不高和劳动力短缺的矛盾,但是,关于再生稻和田鱼共生的技术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探索了在稻鱼系统中再生稻栽培技术的2个核心步骤:留茬高度和主茬密度。结果表明,在长期淹水的稻鱼系统中再生稻的留茬高度应该在40 cm,主茬移栽时选用单本插和宽行窄株(33 cm×17 cm)的株行距可以保证头茬和再生茬产量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87.
筛选利用适用树种是困难立地植被恢复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选用两种基质栽培美丽胡枝子,通过人工调控土壤水分模拟中度干旱胁迫,研究美丽胡枝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和美丽胡枝子的耐旱性及基质类型对植物耐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干旱胁迫处理导致美丽胡枝子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升高,植株的生长高度、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下降;两种基质条件下美丽胡枝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趋势相似,但与贫瘠基质比较,营养基质条件下的美丽胡枝子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研究表明,美丽胡枝子种植于干旱困难立地条件,尤其是在营养基质辅助条件下,表现出较好的抗旱性,美丽胡枝子与营养基质配合,可作为干旱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的候选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8.
稻鳅共生形成生态高效环保健康的现代农业种养结合模式。为探究稻鳅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进行了稻鳅综合种养试验。结果表明,在该模式下,水稻平均产量为7733.93 kg/hm2,泥鳅平均产量6120.75 kg/hm2,水稻泥鳅合计总产值为952.87万元,总利润为329.47万元,平均利润约4.15万元/hm2,相比对照组水稻单作利润7620元/hm2,增加3.39万元/hm2,增幅为444.97%。对照组平均使用化肥量为787.50 kg/hm2,试验组平均使用化肥量为368.80 kg/hm2,相比对照组减少了418.7 kg/hm2,降幅53.17%。试验组平均使用农药量5.73 kg/hm2,比对照组减少了6.27 kg/hm2,降幅52.25%。  相似文献   
89.
超高效杀虫剂吡虫啉的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吡虫啉的开发历史,理化特性和生态毒理特征,列举了国内外吡虫啉不同剂型在防治多种农作物数种虫害上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0.
1株磷细菌基本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磷细菌菌株巨大芽孢杆菌为对象,采用液体培养研究了各种理化因素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适宜的pH值为5.5-9.5,最适pH范围为8.5-9.0。(2)在100mL三角瓶中,其最适装量为15-20mL;在装量大于25mL时,菌体生长明显受抑制。(3)菌体最大生长量时的温度为30℃左右。(4)作为菌体生长的磷源,葡萄糖最佳,半乳糖和甘露糖次之;单糖对于菌体生长的促进优于二糖,多糖最差。(5)Mg^2 ,Mn^2 ,Ca^2 可以明显提高磷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初始生长量,Fe^2 ,Al^3 等离子特别是Fe^2 却对菌体的初始生长量有明显抑制作用。K^ ,Zn^2 对于菌体初始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