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3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将moFeγRⅢ、γ链编码区eDNA分别亚克隆到真核表达栽体pcDNA3的巨细胞病毒启动子下游,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3moRⅢ、pe3moγ;用PvuⅠ线性化重组质粒,以线性化重组质粒其转染COS -7细胞,用玫瑰花环试验检测moFeγRⅢ在转染细胞表面的表达,通过G418抗性筛选和单细胞克隆,在转染细胞表面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12.
我场现有原蚕基地分布在两片区,由三镇、四村、十个组组成.季养原蚕毛蚁4300克左右,按此蚁量计算季制种能力为4~5万张,但近两年我场实际制种只有2.5万张左右.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原蚕区基础薄弱,蚕农对种茧的质量意识差.现就我场原蚕基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提出来,与同行商讨,以利加强我场原蚕基地建设,提高蚕种质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金柑是带皮食用的柑橘类水果,果皮性状不仅关系到消费者口感,也对金柑采后贮藏保鲜产生一定影响。同一遗传背景下的3个金柑品种—‘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差异大。比较3个品种贮藏过程中的内在品质和贮藏特性,并对其果皮进行转录组分析,探讨3个品种金柑果皮差异对其采后特性的影响,旨在为金柑品质调控及采后贮藏保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方法】在商业成熟度采收‘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实进行贮藏试验,测定贮藏期间果实失水率、可溶性固形物、酸、硬度、剪切力、果皮木质素及纤维素,并对3个品种成熟果皮组织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并验证。【结果】采后贮藏分析表明,‘滑皮金柑’失水率高于‘融安金柑’及‘脆蜜金柑’,最早出现果皮皱缩现象,贮藏第99天时,滑皮金柑失水率达38.6%,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的5.8%和‘脆蜜金柑’的14.3%。3个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和酸含量在贮藏期总体呈上升趋势,‘脆蜜金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始终高于其他两者,贮藏22 d后,‘滑皮金柑’酸含量迅速下降并持续低于‘脆蜜金柑’和‘融安金柑’。‘脆蜜金柑’和‘滑皮金柑’内在品质优于‘融安金柑’。从结构上来看,‘融安金柑’贮藏过程中变化较大,贮藏第44天时细胞已破损明显。‘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显著强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脆蜜金柑’果皮木质素含量(A280·g-1)分别为1.41和1.31,显著高于‘融安金柑’木质素含量(1.12),两者在纤维素含量上也显著高于‘融安金柑’。针对果皮的转录组分析表明,‘融安金柑’‘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果皮在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上存在显著差异,‘滑皮金柑’与‘脆蜜金柑’差异较小,‘融安金柑’与二者差异均较大。基因表达分析显示,‘滑皮金柑’及‘脆蜜金柑’9个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显著高于‘融安金柑’。【结论】3个金柑品种常温条件下可短期贮藏,采后一个月内销售完较为适宜。采后贮藏过程中‘滑皮金柑’因水分散失过快最早失去商品价值,‘脆蜜金柑’外观和内在品质最好。‘脆蜜金柑’果实硬度、剪切力、贮藏性较强与果皮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较高、有色层和白皮层细胞排列紧密密切相关。苯丙烷生物合成代谢较弱引起木质素含量差异与‘融安金柑’果皮韧性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我国2005年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七大区域31个省份(直辖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对有效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植物基因工程进行果树遗传改良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研究进展较大,并在10多种果树上获得了转基因植株。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果树基因工程所取得的进展。但要通过基园工程使果树品种改良走向实用化,还应在提高转化率和植株再生率、果树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及转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分子克隆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诞生了直接从DNA水平上进行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技术。为果树新品种的定向选育、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育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果树的分子遗传图谱和指纹图谱的构建、品种鉴别、系谱分析和分类、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为南亚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区之一,水果生产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果生产处于缓慢发展阶段,1972年,年产量仅14万t.80年代水果生产处于快速发展阶段,1985年,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2.6万hm2,年产量达到38.82万t.  相似文献   
18.
以97—1实生苗和疑是父本紫花芒、四川红芒为试验材料,利用颜色指数和目测相结合的方法将芒果枝、叶颜色分级,鉴定97.1实生苗父本。结果表明:97.1实生苗枝条和叶片颜色指数更接近四川红芒枝条、叶片颜色指数。推断实生苗的父本是四川红芒。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冬季主干环割和花期主枝环割处理对鸡嘴荔成花率和坐果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主干环割能有效地控制冬梢的抽生,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末级枝条成花率;花期主枝环割能明显增加雌花数,并提高坐果率;冬季主干环割结合花期主枝环割的处理效果最显著,是提高鸡嘴荔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罗汉果果实采后呼吸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温贮藏过程中,罗汉果鲜果的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变化及其与贮藏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常温下,罗汉果鲜果自然贮藏期限为5~8d。青皮果贮藏的第1~5天,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至第5天,两者都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红毛果则与青皮果不同,从第1~5天,呼吸强度变化不大,乙烯释放量则逐渐增高;第5天后,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呼吸强度则急剧下降。当乙烯释放量达到最高峰后,果实腐烂则很快出现。说明罗汉果果实的衰老与乙烯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