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选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0SH089、0SH099和4个恢复系,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置8个组合(以C815S为对照),对其农艺性状、不育起点温度、异交特性、稻米品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两用核不育系0SH089和0SH099的播始历期均为79 d,较对照C815S短,剑叶都具有长、直、宽的特点,光能利用效率高,分蘖较多、株型紧凑,株高分别为64.8,63.3 cm,抗倒伏能力强;单株总颖花数分别为197.3朵和196.2朵,着粒密度大;0SH089开颖历期较长、不闭颖率较高,异交结实率方面0SH089优于0SH099,均优于对照C815S,制种产量潜力可观;两不育系的稻米品质都很理想,多项指标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籼稻标准.  相似文献   
42.
为探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变化规律,以‘C两优343’、‘天优华占’、‘金优207’3个组合为对照,对新选育的83个杂交稻父本品系和超市购买的9个高档商品米的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糙米率、垩白粒率、长宽比、胶稠度以及食味综合评分整体表现较好;与国家优质米标准的12个指标相比,所有指标达到国家三级优质米标准的品系有6个。与高档商品米比较,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低于高档商品米有22个和45个,高于高档商品米分别有61个和38个,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变异系数均小于高档商品米;直链淀粉含量低于高档商品米,但其变异系数高于高档商品米。分析结果表明,新选育杂交稻父本品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的品系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9.3%和43.2%,其优质达标率较低,仅25.0%和51.1%,降低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今后水稻稻米品质改良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C815S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C815S等6个不育系与同一父本配组,用C815S为母本与不同的恢复系测交,分别用培两优288,两优培九作对照,观察其F1的产量、抗性、生育期、米质等性状优势,并对C815S所配组合几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个同父不同母本组合中C815S/288产量的对照优势为15.31%;C815S为母本所配组合中产量对照优势的最大值为33.33%,两者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表明C815S配合力好;C815S所配组合产量平均的对照优势是5.63%,表明C815S的一般配合力很好;C815S所配组合单位面积上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与产量呈正相关,且与千粒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每穗总粒数与产量表现出较小的负相关,有效穗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C815S的形态特征、生育特性、自然条件和控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提出了选好繁殖地点;合理安排“三期”;培育多蘖壮秧;重视落粒谷的处理;运用综合技术措施培育高产群体、提高禾苗抗性、减少低产区;全程抓好除杂;综合防治病虫害和有害生物;巧施“九二0”;人工辅助授粉等优质高产繁殖技术措施。C815S海南繁殖单产一般稳定在3.5t/hm^2以上。  相似文献   
45.
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繁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理想的基地和安排合适的育性敏感期是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成功的关键。通过比较分析海南陵水和三亚两地1—3月逐日平均温度,以连续7d气温平均值(AT7d)为指标,分别统计了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水稻低温敏核不育系海南冬季繁殖的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将繁殖基地安排在陵水较安排在三亚更为安全,不育起点温度为22℃及以下的低温敏核不育系不宜安排在三亚繁殖;在陵水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2和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宜将育性敏感期分别安排在2月13日和19日之前;在三亚繁殖不育起点温度为23℃的低温敏核不育系,应将育性敏感期安排在2月4日前。  相似文献   
46.
水稻光温敏不育系C815S异交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水稻光温敏不育系C815S不同原始株系与培矮64S的异交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815S不同原始株系盛花期在抽穗后第2~6天,日开花高峰为09:30-12:00,与南京11花时吻合较好;颖花张开时间长达2.5 h,柱头生命力强且持续时间长(6 d),柱头外露率高,包颈粒率低;C815S与父本9311,9113,R527,Z02杂交制种,均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其异交结实率明显高于培矮64S.  相似文献   
47.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若干问题的思与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指出了当前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即两系法杂交水稻体系中不育系的称谓和分类不规范,生产上利用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温光反应特性研究不清楚,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基地选择不当等。针对当前情形,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措施。建议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分为长光高温不育型、高温不育型、短光低温不育型、低温不育型等四种类型。提出了水稻光温不育机理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只有深入研究光温敏型不育系育性的光温组合效应,且获得具体的光温指标,才能更好地指导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提出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光温特性的鉴定方法以及两系法杂交稻种子生产应根据不育系育性温光特性和历史气象资料来合理安排基地和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