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3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12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在芜湖地区开展了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甘蓝小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丁醚脲悬浮剂对甘蓝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后15d50%丁醚脲悬浮剂562.5g/hm2防效高达96.20%,建议在芜湖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2.
不同类型水稻再生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对30个不同水稻品种(组合)的再生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头季稻加再生稻的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供试材料间再生率的差异很大。根据再生苗的萌发动态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第1类为再生苗萌发早,最终再生率高;第2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高;第3类为再生苗萌发迟,最终或最高再生率低。经相关分析表明,最终再生率与头季稻收获后各时期的再生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稻实际产量与每穴穗数及各期再生率也呈正相关,并与每穴穗数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3.
不同耕作方式对中稻一再生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栽培措施对再生稻的影响上,人们对播种期、移栽叶龄、本田栽植密度、栽植方式(等行距、宽窄行或四方窝等)、肥水管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施用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情况如何,却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品种、播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均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趋势,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唐文  唐天德 《农家致富》2005,(16):42-42
1.水中缺氧、鱼浮头时不宜用药。2.下暴雨或天气阴闷时不用药。有条件的地方可同时开启增氧机施药。3.晴天中午前后用药,特殊情况下。可用增氧剂散洒后2个小时用药。4.对症下药:明确病因.药病符合。不乱用药、不重复用药、不用不明标识的药物。  相似文献   
95.
采用适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以培育2个月的普通烟草为材料,对从药用植物苦楝中分离得到的8种三萜类成分与从臭椿中分离得到的7种苦木味素类成分进行抗马铃薯Y病毒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三萜类成分(methylkulonate, dubionel B, isotoosendanin)与3个苦木味素萜类成分(ailanthone, chaparrinone, shinjudilactone)显示出比较强的抗病毒活性;(2)三萜类成分结构中C-20位的羧基与C-16位的羟基为活性基团;(3)苦木味素萜类成分结构中A环的α,β-不饱和酮为活性必需基团,此外C-15位酯基侧链的引入可增强活性。该研究对这15种天然产物来说为首次进行抗马铃薯Y病毒的报道,其构效关系的研究可为新型抗植物病毒药物的设计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96.
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不安全问题的解决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种安全问题已严重制约两系法杂交水稻健康持续发展。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偏高、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选择不当以及不育起点温度漂变是导致两系杂交稻制种不安全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选育不育起点温度低和耐受低温时间长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能降低制种风险;根据历史气象资料和两系杂交稻制种"三个安全期"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利用计算机技术,研制了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气象决策支持系统,解决了以往生产上盲目选择两系杂交稻制种基地和时段的问题;研创了株系育性鉴定方法和一季加再生冷水串灌繁种技术,采用该方法生产原种能降低原种生产世代数,防止水稻两用核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变。通过以上研究可从种性、种源和制种地三方面提高两系法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性。  相似文献   
97.
以Y58S、科8S和创5S为材料,对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早生快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科8S、创5S的早生快发特性优于Y58S,表现为生育前期出叶速率和分蘖增加速度快,分蘖发生早,有效穗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齐穗期单株绿叶数、单株顶3叶叶面积及单株叶面积,科8S、创5S均显著大于Y58S,有助于群体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科8S、创5S单株库容量大,单株有效穗数、单株总粒数和千粒重是其产量性状优势。科8S、创5S是两个好的早生快发水稻两用核不育系,有望选配出高产稳产广适的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98.
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
放牧及水文扰动对拉萨地区湿草甸湿地土壤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定位观测和模拟试验,对不同放牧及水文扰动下湿草甸群落土壤表层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牧调节与水文扰动对土壤特征的交叉影响复杂.禁牧加水提高土壤pH值、全氮含量,放牧加水则降低土壤有机质、全量氮磷钾及速效钾的含量;放牧干扰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及其占全氮的比例,且在放牧加水条件下最高,禁牧加水条件下最低;但放牧干扰降低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而不同放牧条件下,水文条件改善均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  相似文献   
100.
CD81和CCL26基因是影响哺乳动物性腺细胞融合的重要因子,但其在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尚不清楚。为研究CD81和CCL26基因在黔北麻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本实验以单、多羔黔北麻羊为研究对象,提取下丘脑、垂体、子宫、输卵管、卵巢组织的RNA,并将5种性腺组织RNA逆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随后采用q-PCR技术检测CD81、CCL26基因的mRNA在单、多羔黔北麻羊不同性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黔北麻羊性腺组织中CD81、CCL26基因的mRNA均有表达,2种基因均在单、多羔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CD81基因在单羔组子宫中的表达量最低;CD81基因在多羔组、CCL26基因在单多羔组下丘脑中的表达量均最低;组间差异表达量分析可知,CD81基因在多羔组子宫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CCL26基因在单羔组卵巢和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在单羔组子宫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多羔组。本实验结果提示,CD81和CCL26基因可能与山羊繁殖能力相关,也为初步揭示山羊繁殖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