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9篇
  8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2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N5.9kg+P2O54.1kg+K2O5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52.
<正>日前从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获悉,由重庆市特色作物研究所渝优水稻科研团队选育申报的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渝香203,正式获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渝香203是重庆市育成的第一个品质达国颁二级优质米标准的广适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生育期一般155 d左右,株高115 cm  相似文献   
53.
选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渝优11号为材料进行强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施肥水平条件下每公顷栽13.5万窝的强化栽培处理产量最佳,其单产达10 072.20 kg/ hm2;强化栽培各处理的光合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干物质积累、灌浆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栽培.说明强化栽培能够增强光合能力,提高光合产物的累积量,协调"源、库、流"的发展,为"库"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得籽粒饱满,千粒重增大,结实率和穗实粒增加,最终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4.
稻株内源IAA含量变化与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再生芽发苗、成穗的多少,直接影响再生稻单产的高低[1~4].要提高再生稻的苗穗数,首先必须提高头季稻后期再生芽的成活率。为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提高其出苗率和成穗率,人们从母茎营养、从耕作栽培方式、肥料运筹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3~6,9];而在再生芽萌发生长的内部机理方面却研究甚少。研究认为作物侧芽或侧枝的休眠与生长受其自身内源生长调节物质棗内源激素的调控,其中主要受制于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iPA)及脱落酸(ABA)的含量和相互间的平衡[1,7~8].  相似文献   
55.
优质高产杂交中稻新组合渝香203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自育的恢复系2103R与不育系宜香1A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叶型好、抗逆性强、品质优、产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56.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措施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渝优11号为载体,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模式下本田底肥氮占总氮比例、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栽插叶龄等栽培措施对稻谷单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各因子水平的优化组合A2B3C1D2,初步提出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的技术规程:纯氮的70%作底肥、每hm^2栽12万窝、每hm^2施纯N105kg、叶龄为3.5叶时移栽的因子组合可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7.
年际间气候差异对杂交中稻、再生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1997年1998年在重庆永川市进行的杂交中稻-再生稻试验结果,分析了主要生育时期在这两年间的光、温差异,及其对穗数、粒数、粒重形成过程的影响,和对年际间产量及生育期差异的重要作用,为再生委的发展与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8.
不同耕作方式对中稻一再生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栽培措施对再生稻的影响上,人们对播种期、移栽叶龄、本田栽植密度、栽植方式(等行距、宽窄行或四方窝等)、肥水管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施用等方面均有较多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情况如何,却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品种、播栽期及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均一致的情况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再生稻的影响趋势,以期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试验探索了前作(冬季)种植蔬菜的情况下,不同氮磷肥施用量与配施植物/土壤调理剂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N、P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型关系,土壤植物调理剂在提高水稻N、P肥吸收利用率方面效果显著。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N5.9kg+P2O54.1kg+K2O5kg+土壤植物调理剂33kg,能获得高产。对于高需N、P品种,在合理施肥的同时配合使用土壤植物调理剂能充分发挥其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60.
香稻是一种珍贵的具有天然香味的功能稻和特种稻,具有食味品质好、营养保健、经济价值高等优点,因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了香稻香味的遗传特点及遗传多样性,并进一步对香稻香味基因进行了精细定位与克隆,这对香稻的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研究者在香稻的保香栽培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优质香稻的产业化、无公害、绿色生产将是未来香稻发展的方向。本文综述了香稻在香味遗传机理、国内外育种状况、香稻选育方法、影响香味的环境因素、保香栽培要点等方面的研究,并对今后香稻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这将为今后香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