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6篇
  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甘蓝型油菜种皮的花色素,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苯丙氨酸的动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黑籽种皮的花色素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高于黄籽,但黄籽种皮的游离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高于黑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花色素,苯丙氨酸,苯丙氨酸解氨酶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黑籽的花色素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呈正相关,与游离苯丙氨酸含量呈负相关,说明油菜黑籽与黄籽种皮的颜色差异与花色素含量有关,花色素可能由游离苯丙氨酸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42.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以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为材料配制完全双列杂交,用ADM模型对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有效角果数与单株有效角果数以显性相关为主。主要体现在杂种一代。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千粒重、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在遗传上没有紧密的联系。每角粒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株高、纤维素含量和黄籽度等是影响单株粒重的主要遗传因子,通过单个性状间接选择不能有效改良单株粒重。  相似文献   
43.
甘蓝型油菜种皮色泽及相关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研究了三套不同来源的黑籽和黄籽甘蓝型油菜近等基因系种皮中的总酚、花色素、类黄酮、黑色素含量及其相关的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酸、酪氨酸酶活性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种皮中总酚、花色素及类黄酮在种子发育的前期逐渐增加,在开花35至43天后,其含量开始下降,PPO和PAL活力与总酚和花色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44.
油菜的品质除受基因型控制外,环境因素对其影响也很大。综合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论述了主要环境条件对油菜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油菜品质调控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主要包括:(1)生态因素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2)土壤因素与矿质营养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3)主要农艺措施对油菜主要品质的影响;(4)环境因素与油菜籽粒色泽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对新近选育的甘蓝型油菜CMS不育系L160A育性的遗传特点、L160A与pol细胞质不育系和陕2A不育系的关系以及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恢复系L17C、湖南花叶恢、垦C1恢复基因的等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160A不育性的遗传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同时受到其他微效基因的修饰;其恢保关系与pol细胞质不育系L17A、湘矮A和不育系陕2A是一致的.L160A的恢复系L160R-1与L17A的恢复系L17C和湘矮A的恢复系湖南花叶恢的恢复基因是等位的,而与陕2A的恢复系垦C1的恢复基因是否具有等位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6.
采用ADM混合线性模型,对7个不同遗传来源的甘蓝型黄籽品系配制的双列杂交资料的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由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环境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基因效应分析发现72-Regent,Andor的加性效应,88-14的母体效应,{[(tower×81008)×81008]×非野}×955选系组合的显性效应较符合品质育种要求。  相似文献   
47.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 42对SSR引物对19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33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21之间,平均位点为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7~0.85,平均为0.73.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19个品种(系)分为4个群体,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比较一致.并且只需NAS99、NAS98、NAS91及NAS31 4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即可将19个材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48.
甘蓝2号染色体的高分辨率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羽衣甘蓝5S rDNA 的染色体定位和拷贝数分析,为进一步利用FISH进行2号染色体基因定位和细胞遗传图谱构建奠定基础。【方法】以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DIG标记的5S rDNA探针定位于不同分辨率的绒毡层细胞中期染色体、粗线期染色体以及伸长DNA纤维上。【结果】在中期染色体和粗线期染色体上,都同时获得3个杂交信号位点(a、b、c),且位于2号染色体的长臂近着丝粒区域,其信号强度为b>a>c;而在伸长DNA纤维上,出现了3种不同长度的念珠状长链(a、b、c), 其物理大小分别为257、359和134 kb,这3种长链分别与3个信号位点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结论】在羽衣甘蓝2号染色体上存在3个串联重复位点,粗略估算出3个5S rDNA位点的拷贝数分别为510、712和266。  相似文献   
49.
黄花芥蓝游离小孢子培养和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花芥蓝自交品系ZBo-1和ZBo-6为供体材料,研究了培养基添加激素、热激时间、取材时期以及供体植株生长条件对小孢子胚状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2℃热激1 d小孢子胚产量最高,培养基中添加NAA 0.1 mg/L、IAA 0.1mg/L和6-BA 0.1mg/L能促进芥蓝小孢子胚状体的形成.不同时间取材,胚状体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胚状体诱导成功率在60%~80%.2个材料在人工春化温室栽培和自然春化温室栽培2种生长条件下都有子叶形胚和鱼雷形胚形成的 能力;ZBo-6在自然春化温室栽培条件下胚产量显著高于人工春化条件下的胚产量,而ZBo-1的胚产量以人工春化条件下较高.试验获得了黄花芥蓝的小孢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50.
油菜茎秆理化性质与倒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油菜植株茎秆内部的理化特性,尤其是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及机械组织的面积与茎的抗倒伏关系密切。试验测定了9种田间表现不同类型材料的木质素含量、粗纤维含量、木质素密度、粗纤维密度和机械组织面积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木质素含量、机械组织面积在抗倒材料和不抗倒材料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倒伏材料分别为倒伏材料的1.2倍和1.5倍。木质素和粗纤维的密度在不同表现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其与植株茎秆倒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