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农学   26篇
  3篇
综合类   100篇
农作物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油菜大面积种植和田间草害的日益严重, 草铵膦近年来被尝试性地用于田间除草, 但草铵膦在杀除杂草的同时或轻或重会对油菜产生药害, 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甚至影响其产量。本研究通过比较, 选取最能体现油菜苗期耐药性差异的200 mg L-1作为胁迫浓度。以506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 利用芸薹属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分析其基因型, 对油菜种质苗期的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CLW)、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CCC)和综合药害指数(CPC)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从基因组水平分析油菜在草铵膦胁迫下的生理和形态反应。关联分析中, 扫描到与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6个, 表型贡献率在6.53%~10.04%之间; 与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相关的SNP位点共22个, 表型贡献率在4.97%~6.20%之间; 与综合药害指数相关的SNP位点98个, 覆盖了A、C基因组, 贡献率在3.25%~18.66%之间。通过对显著SNP位点对应的LD区间基因序列的分析, 共获得18个与草铵膦的灭生机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11个候选基因, 其中9个参与酰基转移酶活性的调控, 2个与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在与综合药害指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7个候选基因, 其中1个与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有关, 参与谷氨酰胺代谢, 其余6个和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这些基因调控的生理生化过程均与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草铵膦的灭生机制有关。这些关联位点和候选基因的挖掘, 将为油菜在草铵膦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2.
基于加性-显性效应的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探索杂种表现分子标记预测模式。【方法】以6份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型系、11份恢复系为亲本按NCⅡ设计配制成66个杂交组合。利用F1的9个性状的表型值对亲本材料的SSR和AFLP标记位点进行筛选,建立标记效应和标记型值估算体系,估算这些特异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及杂种标记型值,进而分析杂种标记型值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9个性状杂种表现的分子标记预测模型。【结果】114个SSR和205个AFLP标记位点中,在0.01显著水平下9个性状筛选到的特异性标记位点分别为39~85个;不同标记位点对性状表现的效应大小、方向及作用方式存在广泛差异;9个性状的杂种F1标记型值与性状表现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6824~0.8113。9个预测模型中分别包括了6~14个标记位点,可决系数R2为0.5191~0.6783,预测模型稳定性强,精确度较高。【结论】利用标记型值预测作物杂种表现是一种有效的新途径,可以利用较少的标记位点建立甘蓝型油菜杂种表现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3.
干旱胁迫严重限制了甘蓝型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升。耐旱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将QTL定位与转录组测序相结合,是鉴定甘蓝型油菜耐旱候选基因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对甘蓝型油菜干旱敏感品系三六矮和耐旱品系科里纳-2构建的F2:6和F2:8重组自交系群体幼苗进行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利用SSR和SNP多态性分子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鉴定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结合耐旱材料No11和干旱敏感材料No28的转录组测序,筛选耐旱相关候选基因。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甘蓝型油菜幼苗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和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使叶片丙二醛和可溶性糖含量上升;耐旱相关QTL和候选区间分布于A01、A02、A06、A08、A09、A10、C02、C03、C04、C06和C09染色体;对耐旱材料和干旱敏感材料正常灌溉、干旱24 h、36 h和48 h进行转录组分析,主要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光合作用、脂肪酸代谢、氨基酸代谢、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核糖体、昼夜节律及角质、木栓素和蜡质的生物合...  相似文献   
54.
化学杀雄剂SX-1对重庆地区油菜的杀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昌敏  唐章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747-6749
[目的]探讨化学杀雄剂SX-1对甘蓝型油菜的杀雄效果,为杂交油菜制种提供应用依据。[方法]配置不同浓度梯度的SX-1,分别在渝黄2号母本单核期及10d后,用小型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叶片表面,每2d对各处理油菜的生长和开花情况进行观察和测定。[结果]首先喷施SX-1的1号药剂(5.5mg/L),10d后再喷施SX-1的2号药剂(7.0mg/L)的杀雄效果最佳,全不育率达100%。同时经SX-1诱导所得不育株的植株高度下降,茎秆木质化程度加深,花瓣变小,花瓣颜色变浅,花丝缩短,花期推迟,自交不结实,异交正常结实;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而花蕾中脯氨酸含量下降。[结论]化学杀雄剂SX-1能有效地杀死油菜花粉,达到化学杀雄的目的。  相似文献   
55.
三种评价品种稳定性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AMMI)模型以及高稳系数法(HSC)同时分析2002~2003年度重庆市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参试组合的产量稳定性,对3种评价品种稳定性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线性回归Eberhart和Russell模型和高稳系数法(HSC)可以为选择高产、稳产的油菜新品种提供有益的参考,但两者都有不足之处;AMMI模型通过从加性模型的残差中分离模型误差与干扰,可以提高估计的准确性,并且借助于双标图可以直观地描绘和分析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模式;三者中,AMMI模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品种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6.
大数据因其所拥有的巨大潜在价值,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应用的重点和热点。从大数据产生背景出发,以大数据和农业大数据特征解析为切入点,阐述了农业大数据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农业大数据含义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了农业大数据与一般大数据不同的8个专有特征,对大数据在农业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成效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60Coγ射线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染色体的诱变效应。[方法]采用不同辐照剂量的γ射线对费乌瑞它微型薯进行辐射处理,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不同处理的VM1代及VM2代基因组变异进行分析。[结果]VM1代分析结果表明,88对引物有30对表现多态性,引物多态性比率为34.1%,共获得225条扩增条带,其中64条为多态性条带,条带多态性比率为28.4%。多态性表现形式有条带增加和缺失。选择25对有多态性的引物对VM2代进行扫描,5对显带不良,20对中有9对表现多态性,获得多态性条带9条,其中仅4条在VM1中检测到,其余5条是新增的缺失条带。VM1代的多态性条带在VM2代中的检出率仅为9.8%。选择表现稳定、清晰的9条多态性条带进行回收、克隆、测序,获得6个片段的DNA序列。经比对分析,5个片段序列与马铃薯染色体组部分片段的相似性为77%~89%,其中3个序列位于抗性基因簇中;另1个片段序列与番茄第5染色体的部分序列相似性为93%。[结论]γ辐照可以导致马铃薯基因组DNA发生变异,多态性条带数与辐照剂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变异的多态性条带缺失数高于条带增加数。  相似文献   
58.
采用M INQUE(1)的统计方法,利用ADM模型,估算甘蓝型油菜4个显性纯合两用系与7个显性恢复系以及F1代28个组合的7项脂肪酸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具有极显著母体效应,芥酸无母体效应存在。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显性效应也起着较大的作用;硬脂酸、亚麻酸、花生烯酸显性效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但没有检测到加性效应的存在。7项脂肪酸性状的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D模型估算各组合F1,F2脂肪酸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群体超亲优势的预测值除亚麻酸外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油酸为负向优势,其余都为正优势,表明甘蓝型油菜脂肪酸品质性状无有益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59.
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1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渝黄 1号是西南农业大学油菜研究室用本室选育的 2个自交系经化学杀雄配制而成 ,其组合为 GH0 1 /98P5 4。 2 0 0 1年 5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 甘蓝型半冬性。幼苗半直立 ,叶色浅绿 ,蜡粉较厚 ,叶片缺刻较深 ,侧裂片 1~ 2对。主茎粗壮 ,株高 1 80~  相似文献   
60.
甘蓝型黄籽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加性-显性-母体的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不同遗传来源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系所配制的完全双列杂交资料。结果表明,产量性状主要受加性和显性效应共同控制,环境对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而母体效应影响很小。基因效应分析发现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加性效应,y3×y4单株粒重有极显著的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