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30篇
水产渔业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31.
99%绿颖(SK喷淋油)是一种矿物源农药,属高效低毒的杀虫、杀菌剂。绿颖能有效防治各类害虫,能在虫体上形成油膜,封闭其气孔并使害虫窒息而死,故害虫不会产生抗药性。同时,油膜封闭害虫感触器使害虫无法辨认寄主植物,从而达到驱避作用,喷药后留在叶面上的油膜可驱避害虫产卵和取食长达14~30天。2006年,笔者进行了绿颖防治茶跗线螨、角蜡蚧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2.
茶尺蠖高毒力Bt菌株02-85的筛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分离、接种、复壮等方法筛选的Bt新菌种02-85对茶尺蠖的毒力较生产菌种Yz-2毒力提高了2倍;利用生物因子PuGV可以显著增强该菌株毒力,共毒系数达14l。  相似文献   
33.
虫生真菌粉虱拟青霉的培养性状和寄主范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详细描述了粉虱拟青霉的形态及在多种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对菌丝生长、产孢、大量培养条件及寄主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PDA、麦麸汁等培养基上生长速率较快,在察氏、萨氏等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培养19 d菌落直径分别为40-42 mm,29-35 mm。该菌产孢缓慢,增加光照与添加N源显著促进其产孢。液体扩大培养的最适培养基为10%麦麸+2%蔗糖。固体发酵(稻壳+麦麸)孢子产量较低,为1.6-6亿/克;浅盘静置培养孢子产量则较高,为6.4-30亿/克。该菌可以寄生黑刺粉虱、椰圆蚧和温室白粉虱,不能寄生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和茶蚜。  相似文献   
34.
本文研究明确在适宜条件下茶橙瘿螨种群的增长规律,每头螨的发生量(Y,头/头)与有效积温(X,日度)的关系式为:Y=3×10~(-7)X~3+0.0006X~2+0.0164X+0.969。同时研究了7个生态因子与螨口消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小于18℃或超过27℃时,螨口发展减慢。相对湿度(RH)在75%~90%时,对螨口发展最有利;RH达95%时,螨口发展显著减慢;RH≤50%时,螨口停止发展甚至下降。螨口增长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呈负相关。茶梢的嫩度对螨口增长影响较大,一芽三叶、一芽四叶、成老叶的螨口平均发生量分别是一芽二叶的70%、55%、27%。螨口基数≤56.4头/叶时,对螨口正常发展无影响;螨口基数>102.2头/叶时,螨口基数越大,螨口发展速度显著减慢。天敌对螨口增长影响很小。日照对螨口增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35.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我国茶园重要害虫,分布于各茶区,年发生面积在百万亩以上,常造成茶叶大幅减产。室内大量饲养昆虫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为了满足药剂筛选试验和病毒繁殖生产的需求,每年需室内连续饲养数万头茶尺蠖。目前,在茶尺蠖大量饲养过程中,卵及幼虫期的饲养技术相对成熟,成虫产卵期是制约饲养量的关键时期。研究表明,在恒温适宜条件下,昆虫卵及幼虫的饲养成活率很高,但成虫产卵量不及自然变温条件。由于茶尺蠖在高温条件下(平均温度28℃以上)不产卵,大量饲养通常只在春秋两季自然变温条件下进行,这极大地限制了茶尺蠖大量饲养的数量。在工厂化繁育条件(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下如何获得茶尺蠖高产卵量是茶尺蠖大量饲养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而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为此开展了温度、光照、补充营养等条件对茶尺蠖成虫产卵的影响研究,为工厂化连续大量饲养茶尺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99%矿物油对茶橙瘿螨和茶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茶橙瘿螨(Acaphylla theae Watt)以成螨和幼、若螨的针状口器刺吸茶树汁液为害,对茶叶产量、品质和树势均有严重的影响。该螨在全国茶区均有发生,尤其在江南茶区发生严重。茶炭疽病(Gloeosporium theae-sinensis Miyake)是一种常见的叶部病害,罹病茶树由于光合作用面积减少而导致产量明显下降,是江南、江北茶区的常发性病害。99%矿物油(商品名为绿颖)是韩国SK公司开发生产的一种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由环烷和石蜡组成的混合物,其中石蜡是园艺油  相似文献   
37.
10种光源对茶园中不同昆虫的诱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为筛选高选择性的杀虫灯光源诱杀茶园害虫,提高频振诱控技术在茶园中的应用效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2011年7月~11月在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应用10种不同光源对茶园生境中的昆虫进行了诱集试验,现将初步的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场地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安吉县溪龙乡的大面积连片茶树种植区。面积约1000亩,茶园栽培管理方式基本一致,且有茶树主要害虫发生。2.诱虫灯田间布置选择10种不同类型光源的诱虫灯(佳多科工贸有限责  相似文献   
38.
灰茶尺蠖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21、23、25和27℃共5个恒温条件下,研究测定了灰茶尺蠖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27℃范围内,灰茶尺蠖各虫态和世代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缩短,除成虫外,卵、幼虫、蛹和世代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灰茶尺蠖卵、幼虫、蛹、成虫和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8±1.20)、(4.57±1.52)、(7.15±1.21)、(14.91±2.83)和(6.93±0.47)℃,有效积温分别为(88.01±7.81)、(311.26±25.35)、(150.13±11.29)、(34.50±11.54)和(570.03±16.29)日·度。  相似文献   
39.
茶网蝽卵的形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网蝽(Stephanitis (Norba) chinensis Drake)又名茶脊冠网蝽、茶军配虫,属半翅目网蝽科昆虫。它以若虫和成虫在茶树叶片背面吸汁为害。被为害的茶树叶片正面出现许多白色细小斑点,叶背出现大量黑色胶质排泄物。严重受害的茶树往往出现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退,芽叶细小。近几年来,该虫由西南茶区向陕西省扩散,目前已成为陕西省茶园中为害严重的一种新入侵害虫。据报道,自2010年起茶网  相似文献   
40.
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外形极其相似,为近缘种,但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尚不明确。本文采用室内饲养观测的方法,比较了两近缘种各发育阶段在体长、体质量、发育历期及种群增长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两近缘种在虫体发育的各个阶段,以高龄幼虫、蛹和成虫阶段的体长、体质量差异明显,灰茶尺蛾均显著高于小茶尺蠖;灰茶尺蛾的全世代发育历期为36.6 d,极显著短于小茶尺蠖39.7 d的发育历期;灰茶尺蛾的世代存活率为0.60,种群增长指数为58.1,而小茶尺蠖分别为0.28和24.9,灰茶尺蛾均极显著高于小茶尺蠖。分析认为,灰茶尺蛾比小茶尺蠖具有较大的虫体、较快的发育速率和较强的繁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