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7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海南省优良油豆角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出适合海南岛反季节种植的优良油豆角品种,对引种的榆树大油豆、紫花油豆、九月青、一棵树、57号架油豆、将军豆等6个油豆角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通过对适应性、植物学性状、产量、嫩荚的性状、抗病性的调查分析表明,6个油豆角品种均能在海南岛顺利完成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榆树大油豆产量最高(20 010 kg/hm2),抗病性最强,商品品质较好,可以作为中晚熟的优良品种进行推广;而将军豆产量虽低(15 050 kg/hm2),但其单荚重最大(19.67 g),抗病性最强,商品品质最好,紫花油豆产量较高(19 630 kg/hm2),外观商品性好,2个品种也可作为中、早熟品种在海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2.
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抗氧化指标评估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发掘耐热性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并为生产推荐耐热性优良品种,本试验采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对高温胁迫处理的19个青梗不结球白菜品种的幼苗抗氧化相关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5 d后,不同品种各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26%,品种间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产生速率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均差异极显著。各指标相关性达显著、极显著的有6个,其中O2·-产生速率与过氧化氢(H2O2)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将13个指标降维成5个主成分,解释了74.5%的差异来源。根据主成分得分计算隶属函数获得综合指标D值,对供试材料进行排序,筛选出耐热性前三位的品种分别为青16、青20、青2,后三位品种为青1、青8、青15。并根据D值将19种青梗不结球白菜聚为三类,聚类结果综合评价中APX、AsA、MDA、POD耐热系数和HII均与耐热性成反比,将各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获得精度高的综合评价模型D=0.752 75-0.021 90APX-0.042 48MDA-0.034 08AsA-0.079 84POD -0.225 61HII,可作为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综合评价模型。本研究结果为不结球白菜耐热性和品种选育的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3.
[目的]克隆木薯乙烯受体基因(MeETR1)并检测其在木薯采后生理性变质(PPD)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ETR基因家族在木薯PPD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木薯品种华南8号为材料,应用PCR扩增MeETR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保守结构域及二、三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分析,通过亚细胞定位确定MeETR1蛋白在植物细胞中的表达分布,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eETR1基因在木薯采后PPD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MeETR1基因CDS序列全长2220 bp,共编码73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82.88 kD,理论等电点(pI)为6.76;MeETR1基因编码蛋白属于疏水蛋白,含有ETR1家族4个典型模块,即GAF结构域、HisKA结构域、HATPase_c结构域和REC结构域;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47.43%、延伸链占14.46%、无规则卷曲占38.11%.MeETR1氨基酸序列(XP_021625986.1)与同属大戟科的蓖麻(Ricinus communis)ETR1氨基酸序列(XP_002533252.1)相似性为92.42%,亲缘关系较近;MeETR1蛋白定位在细胞质中.与0 h(PPD前)相比,MeET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木薯采后PPD过程中(12、24、48和96 h)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即MeETR1基因表达受木薯采后PPD过程的抑制.[结论]MeETR1基因编码蛋白含有GAF、HisKA、HATPase_c和REC等4个典型的结构域,与其他植物ETR1在生物学功能上具有一致性;MeETR1基因表达在木薯采后PPD过程中受抑制,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4.
瓜类是重要的蔬菜、水果类作物,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因此进一步提高瓜类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成为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优良品种选育是进一步提高葫芦科蔬菜作物品质和产量的有效方法,分子育种是加速育种进程的重要手段,而基因定位是现代分子育种研究的基础。本文综述了主要葫芦科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定位的策略、方法以及初步定位和精细定位工作的研究进展,为相关作物的基因精细定位、基因克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的葫芦科作物精细定位技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5.
为丰富芒果蒂腐病拮抗菌资源,寻找替代化学杀菌剂的无毒无污染的采后防治方法,使用平板稀释法、划线纯化法、纸片扩散法从芒果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蒂腐病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明确其分类地位,优化其发酵条件,测试活体防效。共筛选到两株对采后芒果蒂腐病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放线菌A10和A17,其中A17对另一种引起芒果蒂腐病的病原菌芒果拟茎点霉也有拮抗作用。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鉴定初步判断,2株放线菌均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A10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后为:2.5%乳糖,2.0%蛋白胨,初始pH 8.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A17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为:2.0%可溶性淀粉,2.0%蛋白胨,初始pH 7.0,摇床转速200 r·min-1,培养时间120 h。活体实验中,第4天时,无菌水处理的对照组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分别为81.7%、52.5,A10处理组分别为43.3%、21.7,A17处理组分别为36.7%、17.5,450 mg·kg-1咪鲜胺处理组分别为16.7%、12.2,说明两株菌均对蒂腐病的发生和病斑扩展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且A17对病斑扩展的抑制效果和450 mg·kg-1咪鲜胺处理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这两种菌株均对蒂腐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穿刺巴斯德芽菌Pasteuriapenetrans是根结线虫的专性寄生菌,是最有潜力的根结线虫生防因子。为了解海南省穿刺巴斯德芽菌资源,本文首次对海南省根结线虫病区进行调查,发现穿刺巴斯德芽菌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寄主植物、气温等因素相关。在获得的27个巴斯德芽菌16SrDNA克隆中,均与穿刺巴斯德芽菌具有较高同源性。其中,菌株wf2与穿刺巴斯德芽菌P.penetrans16SrDNA同源性为95.8%,在发育树上处于独立的分支,为巴斯德芽菌属的1个新种;菌株dal、da2、qh和th与P.penetrans16SrDNA同源性为97.5%~97.8%,在发育树上也处于独立的分支,很可能是巴斯德芽菌属的新种;另22株可归属为穿刺巴斯德芽菌。调查结果反映出海南省具有丰富的巴斯德芽菌资源。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生物学相关技术有了长足发展,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缺乏综合性、设计性以及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日显突出。以海南大学植物生理生化实验课程为研究对象,从优化重组教学内容、加强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科研素质及培养创新能力和改进实验成绩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3年的教改实践,显著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植物生理生化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科研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8.
葫芦科主要蔬菜建立再生体系是基因工程研究中关键性的基础工作。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在激素水平、培养基类型、基因型、苗龄、外植体部位、不同的消毒处理方法等因素对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了目前葫芦科主要蔬菜再生体系研究进展缓慢的原因,以期为葫芦科主要蔬菜的遗传转化研究和分子育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9.
以金针菇为原料,研究壳聚糖、水杨酸、苯并噻重氮、茉莉酸甲酯4种抗性诱导剂对采后金针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抗性诱导剂处理金针菇后,金针菇贮藏期间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不同时期高于对照组,提高了金针菇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维持了机体活性氧代谢的平衡.同时,实验得出壳聚糖、水杨酸、苯并噻重氮、茉莉酸甲酯的最佳处理浓度分别为0.75 g/L,0.5 mmol/L,0.75 mmol/L,100μmol/L,为金针菇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0.
为了构建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体系并筛选出耐热性品种,以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作为试材,经高温胁迫5 d后测定幼苗的15个生长生理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品种的耐热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将原有的15个生长和生理指标转化为6个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179%;基于耐热性综合评价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将19份青梗不结球白菜分为3类,第一类为强耐热性品种:青11、青16、青13、青9、青18;第二类为中耐热性品种:青19、青4、青7、青5、青14、青12、青15、青6、青2;第三类为弱耐热性品种:青10、青8、青1、青3、青17。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青梗不结球白菜耐热性评价的数学模型D=?0.349?0.063×(RR)+0.163×(FW)+0.222×(SI)+0.394×(TC)+0.033×(AA)+0.137×(Pr)+0.159×(SS)?0.091×(CII),结合田间鉴定结果,青13、青11、青9、青16、青18可在海南夏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