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小麦与条锈病菌不亲和互作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条锈菌同一小种的野生型菌系和弱毒突变菌系,分别接种同一小麦品种的方法,研究了不亲和互作的超微结构特征。在不亲和互作中,条锈菌的胞间菌丝、吸器母细胞和吸器明显受抑。吸器可以在发育早期受抑坏死,也可迟滞至吸器体形成之后坏死。吸器外质膜严重皱褶,并出现孔洞,吸器外间质加宽,沉积大量电子致密物质。侵染位点的小麦叶肉细胞表现与过敏性坏死反应相关联的一系列变化。细胞壁内侧还出现乳突状或颗粒状沉积物等防御结构或物质。  相似文献   
82.
中国中部5省(市)草坪禾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2005年,从我国冷季型草坪与暖季型草坪过渡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和陕西省草坪褐斑病的病株样本中,分离得到了43个立枯丝核菌分离物,其寄主包括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匍匐翦股颍(Agrostis palustris)、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按照Parmeter等的方法对该过渡带的草坪禾草立枯丝核菌分离物进行了菌丝融合群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5省(市)草坪禾草立枯丝核菌的菌丝融合群包括AG1-1A、AG1-1B、AG2-1、AG2-2ⅢB、AG2-2Ⅳ、AG-4和AG-5。不同省份、不同寄主草坪禾草的菌丝融合群类型略有不同,主要融合群类型为AG-1和AG-2。AG1-1B和AG2-1是草坪上首次报道的立枯丝核菌融合(亚)群。  相似文献   
83.
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为了明确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佳条件,在16、18、20、22、24 ℃下,观察了其对条锈病的反应型、产孢期和产孢量等症状特征以及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表明,在接种条锈菌后进行18~24 ℃高温处理,均可诱导小偃6号的抗条锈性表达,反应型降低,产孢期缩短,产孢量减少。小偃6号接种条锈菌后在花斑期转入20~24 ℃处理24 h,与常温16 ℃处理相比,寄主均表现非亲和性反应。小偃6号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最佳温度为20 ℃,最佳处理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84.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沙棘抗旱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唐明  陈辉  商鸿生 《林业科学》1999,35(3):48-52
采用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对宿主沙棘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根内总菌丝量>功能菌丝量>活性菌丝量,总菌丝和功能菌丝是活性菌丝的基础,对宿主生物量积累起重要作用的是活性菌丝;具有磷酸酶活性的菌丝对沙棘生长和抗旱作用最强,随着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提高,宿主林木鲜重增加,萎蔫系数降低。活性菌丝通过直接参与宿主林木磷素营养物质的交换,改善林木养分和水分状况,提高林木抗旱性。  相似文献   
85.
小麦对条锈病的高温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86.
玉米镰刀菌秆腐病是世界性大病害,在各主要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七十年代以来,该病在陕西夏玉米地区渐趋严重,已成为争取夏玉米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子,应予以高度重视。 症状和病原菌:病株通常在果穗抽丝后逐渐出现明显症状,病秆基部节间表面有褐色病斑,纵向扩展,形状不规则,用手指挤  相似文献   
87.
绵阳系统小麦品种主要包括绵阳11、绵阳15、绵阳19、绵阳81—5、绵阳87—23等一系列品种,该系统品种是四川省绵阳地区农科所以70—5858CF 为母本,以繁6CF 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7年通过审定,1979年开始示范推广。由于该系统品种丰产抗病,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迄今已推广到陕西、甘肃、湖北、河南、贵州、云南、湖南等七个省,栽培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绵阳系统品种的推广种植对八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汉水流域和西南地区控制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和危害起了重要作用。绵阳系统小麦品种的种植面  相似文献   
88.
绵阳11号和15号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进一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度控制条件下研究了绵阳11号和绵阳15号小麦对条锈病的抗病性.供试品种成株期抗锈性比苗期有所增强,在14~21℃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病斑坏死趋于明显,夏孢子堆长径减小,反应型降低.低温条件下苗期在锈性组份比较表明:绵阳11号产孢期和产孢量显着较高,表现出感病品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9.
苜蓿黄萎病菌与轮枝孢属近似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形态学、生理学和酯酶同工酶诸方面比较了苜蓿黄萎病菌即黄萎轮枝孢Verticiliumalbo-atrum苜蓿菌系与V.dahliae、V.nigrescens、V.nubilum和V.tricorpus等近似种的异同。结果表明,上述菌种无性态形态特征和酯酶同工酶谱带明显不同,生长的适宜温度与pH值范围也有差异。菌丝休眠体的形态是区分各近似种的重要形态鉴别特征,酯酶同工酶电泳图谱可作为辅助鉴别特征。在鉴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种即V.albo-atrum和V.dahliae时,对高温(30℃)和低pH值的耐受性也可作为参考指标。酯酶同工酶电泳有可能成为快速鉴定苜蓿黄萎病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通过对陕甘宁干旱及荒漠区19种土壤条件下的48种林木丛枝菌根真菌研究,首次在该区域目标宿主林木分离鉴定出丛枝菌根真菌4属38种。其中14种为国内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