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9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4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20篇
植物保护   65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小麦链格孢叶枯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70年代以来,在黄河中游麦区发生了一种病原菌未知的小麦叶枯病,1993年至1996年依据柯赫氏证病律进行了病原学研究。结果由陕西、甘肃和河南等省采集的田间病叶标样,发现了11个小麦链格孢(Alternaria triticina Prasada and Prabhu)分离菌株。在PCA平板上培养,该菌的初生分生孢子梗着生由(1~)2~5个孢子构成的短链,分生孢子褐黄色,宽卵球形、椭圆形,具3~8个横隔,0~5个纵隔或斜隔,分隔处缢缩,孢子体20~50 μm×10~15 μm,假喙柱形或膝状,5~47.5 μm×4~5μm。接种小麦叶片上出现长卵形、椭圆形褐色斑点,进而扩展成长条形和不规则形病斑,周边有亮黄色晕圈。严重发病常导致叶枯,叶片大部死亡。  相似文献   
92.
本研究对黄淮麦区8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抗赤霉病评估。由结果看出某些品种有较好的抗性,并发现小麦抗赤霉病机制极为复杂。提出了今后该区小麦品种选育和布局的建议及进一步研究品种抗赤霉病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3.
选用我国大麦条锈病菌代表性毒性类型的4个菌株,采用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对233份大麦品种资源进行了抗病性鉴定。有52个品种对各供试菌系均表现抗病反应。发现大麦品种的抗条锈性与其原产地和品种的棱形、皮裸及冬春性有关。  相似文献   
94.
匐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rn)和束状匐柄霉(S.sarciniiforme)引起三叶草和多种豆科牧草的叶斑病,并随种子传播,是牧草种子健康检验的重要对象。本研究发现并确定了这两种病原真菌的吸水纸培养特征,即分生孢子梗型和气生菌丝型,其整体形象易于识别,据此可利用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实施种子带菌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95.
黑麦草4种种传病菌的吸水纸培养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鸿生 《草业科学》1990,7(6):30-32
  相似文献   
96.
以小麦条锈菌条中29号的6个突变菌株测定了我国18个重要抗源品种和31个后备品种的抗锈稳定性。结果表明,5个抗源高感5个突变菌株,3个抗源感染3~4个突变菌株、6个抗源感染1~2个突变菌株,7个抗源抗所有的突变菌株。这7个抗源在目前育种中有应用价值。31个后备品种中有些品种感染1~6个突变菌株,并对这些品种应用和推广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
壳寡糖诱导对烟草花叶病病情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温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壳寡糖诱导处理对烟草花叶病病情增长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壳寡糖(10、50、100、150和200μg/mL)分别处理烟草后24 h,再接种烟草花叶病毒(TMV),结果表明,壳寡糖处理使花叶病显症延迟,系统症状明显减轻。未喷药对照与壳寡糖处理的病情发展曲线都可拟合Logistic模型,但壳寡糖处理的模型参数不同。数据分析表明,达到5级严重度所需天数、病害严重度降低率和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都大幅度降低。在壳寡糖的各浓度间,以50μg/mL对病情增长的影响最大,其次为10μg/mL,其余浓度都较小。结果证明壳寡糖的作用特点符合系统诱导抗病性的性质。  相似文献   
98.
依据关中灌区19个气象站1961~1989年4~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5mm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偏湿区和偏干区。偏湿区主要包括中西部的长安、户县、周至、兴平、眉县、武功、扶风、岐山、凤翔、蓝田等10县,其农业气候特点为降水多、湿度高、温度较低,是小麦赤霉病的常发区。乾县、礼泉、泾阳、临潼、渭南、华县、宫平、蒲城、大荔等9县为偏干区,其农业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湿度低、温度较高,是小麦赤霉病的偶发区。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陕西关中麦区多个县区小麦赤霉病与地下水位关系的分析,发现地下水位与小麦赤霉病菌载体玉米残秆的产壳率、产壳指数以及田间病穗率均有显著的相关性,地下水位既影响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侵染,也影响小麦品种的发病程度,因此地下水位可作为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分区指标。据此对关中麦区各县进行了赤霉病流行分区,结果表明,位于渭河平原一、二级阶地老灌区的各县区的有关乡镇为赤霉病的常发重发区,黄土台塬新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中度流行区,非灌区的有关县区的乡镇为轻度或不发生区。该项研究成果为关中麦区和类似麦区小麦赤霉病分区综合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0.
分别以25,12,5μg·mL-1的多效唑进行保护性施药即可对条锈病和白粉病达到100%的防效。200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寄主体内的条锈菌菌体,并使已形成的孢子堆枯死。25μg·mL-1的治疗性施药可铲除白粉病寄主体内茵体和使体表的菌落崩解。0.05%和0.1%的拌种量防治条锈病和白粉病的持效期分别为50d以上和27d以上,但拌种用量不可超过0.1%以免引起药害。本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作为防治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的高效药剂,可与其他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