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8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蚕豆种质资源对褐斑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豆种质资源对褐斑病的抗性鉴定,采用苗期喷雾接菌的方法,对来自国内外1485份蚕豆种质资源地温室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中抗品种125份,占总数8.4%;中感710份,占总数47.8%,感病438份占总数29.5%;高感212份,占总数14.3%。中抗品种来自发病较重的浙江、湖北、云南、湖南等省。  相似文献   
22.
防治小麦白粉病药剂试验湖北省农科院植保所(430064)喻大昭,石鹏皋,赵永玉,喻小珍自80年代初我国引进和生产粉锈宁以来,该药剂以其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特别是对白粉病孢子堆的铲除效果好。一直被用来防治小麦白粉病。尽管有的年份和地块白粉病发生不重,...  相似文献   
23.
粉锈宁拌粉种是小麦白粉病应急防治的关键技术之一。本通过小区、大田系统观察及大面积示范,系统分析并建立流行速率的的数学模型,进一步阐明了粉锈宁拌种在防治秋苗感病,压低早春菌源基数,降低流行速率,控制小麦白粉病大范围流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揭示β1-微管蛋白基因(β1-tub)和β2-微管蛋白基因(β2-tub)在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对多菌灵的抗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PCR克隆测序法测定Js449(EC50=7.911μg·m L-1)、Js462(EC50=6.515μg·m L-1)、Js484(EC50=5.031μg·m L-1)、Js506(EC50=8.455μg·m L-1)和Js519(EC50=6.280μg·m L-1)等5个多菌灵抗性菌株的α-、β1-、β2-、γ-tub序列,并与敏感菌株HG-1(EC50=0.552μg·m L-1)进行比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测定β1-tub和β2-tub在多菌灵胁迫下的抗性菌株Js506中的相对表达量。构建β1-tub和β2-tub的超量表达载体,分别在HG-1中表达。运用split PCR获得含有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和目标基因的融合片段,并对Js506进行原生质体转化,通过同源重组获得β2-tub的敲除体和互补体。对菌株Js506、HG-1及其突变体分别进行多菌灵敏感性测定、菌落生长观察和致病力测定。【结果】基因比对结果表明,5个抗性菌株的α-、β1-、γ-tub基因序列与敏感菌株的一致。对β2-tub序列比对结果表明,Js449、Js462和Js506菌株的第167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484菌株的第200位氨基酸由苯丙氨酸(Phe)变为酪氨酸(Tyr)。Js519菌株的第198位氨基酸由谷氨酸(Glu)变为谷氨酰胺(Gln)。5μg·m L-1多菌灵能诱导Js506菌株的β1-tub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10μg·m L-1的多菌灵对Js506菌株的β2-tub表达量影响不显著。β1-tub的超量表达使HG-1突变体的EC50增加至2.839μg·m L-1,抗药性显著增强(P0.05)。β2-tub超量表达突变体的抗性水平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对Js506菌株的β2-tub进行敲除试验,分别获得了2个转化体(△β2tub-Js506-1、△β2tubJs506-2),经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杂交验证,确认2个转化体均不含有β2-tub。与野生型菌株Js506相比,敲除体△β2tub-Js506-1(EC50=0.078μg·m L-1)和△β2tub-Js506-2(EC50=0.072μg·m L-1)对多菌灵均表现为超级敏感,且菌落生长变慢,致病力显著下降(P0.05)。对△β2tub-Js506-1进行互补转化获得了2个互补体,β2tub-Js506-C1(EC50=7.521μg·m L-1)和β2tub-Js506-C2(EC50=7.243μg·m L-1),2个互补转化体均使敲除体△β2tubJs506-1基本恢复了抗性、菌落生长速率和致病力。【结论】5个赤霉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抗性与β2-tub的第167、198、200位密码子突变有关,与α-、β1-和γ-tub序列的突变无关。β1-tub在多菌灵胁迫下诱导表达,且β1-tub的超量表达能增强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β2-tub是小麦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所必需的,β1-tub和β2tub均能影响赤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  相似文献   
25.
低聚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聚糖具有一定的诱导抗病作用。室内测定结果:低聚糖对小麦和水稻纹枯病的抑菌率分别达91.5%和100%;对小麦白粉病有一定的诱导抗病作用。田间试验表明,在病害发生早期喷施一定浓度低聚糖水溶液可以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莴苣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为筛选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新型生物产品及其减药增效配方, 于2016年分别在湖北襄阳和荆州开展田间试验?评价了植物免疫蛋白质生物农药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诱抗剂0.5%大黄素甲醚水剂和生物刺激素爱诺森可溶液剂对赤霉病的防治效果, 筛选了上述3种生物产品与常规化学农药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药增效组合配方?结果表明: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0.5%大黄素甲醚水剂处理的防效分别在20.18%~24.37%和18.32%~22.98%之间, 爱诺森处理对小麦赤霉病无防治效果?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3种杀菌剂减量20%分别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复配田间防效表明,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病情指数在3.34~7.81, 防治效果在63.99%~77.56%, 其增效范围在3.22%~47.59%, 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未减药用量的防效相当( P >0.0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未减药的多菌灵处理产量( P <0.05), 增产幅度在3.74%~9.28%之间?30 g/L戊唑醇悬浮剂和25%咪鲜胺乳油减量20%与寡糖·链蛋白?大黄素甲醚和爱诺森3种生物产品复配处理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趋势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68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分析及基因推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对中国68个主推小麦品种进行抗白粉病分析和基因推导,为白粉病流行预警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春季在西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黄淮和新疆麦区等12个省(自治区)采集1 094个单孢子堆白粉病菌株,并用每个菌株分别接种68个品种离体叶段进行抗感性测定;应用NTSYSpc2.10e软件对表型抗感性数据进行UPGAMA(unweighted pair group arithmetic mean analysis)聚类分析;用实验室长期收集保存的31个毒谱不同的菌株作为鉴别菌株对30个含已知抗白粉病基因材料和68个主推品种的离体叶段进行接种,比较68个品种和单基因材料对31个鉴别菌株的抗性谱,从而推导68个主推品种所含的抗白粉病基因。【结果】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谱存在明显差异。内麦8号、内麦9号和绵麦37抗谱宽,对各省菌群的抗性频率均大于99%;济麦22、扬麦11、扬麦12、扬麦13和轮选987等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70%—90%;有54个品种的抗性频率小于40%,占供试品种总数的79.4%,表明大部分主推品种的抗性已被克服。某品种对该品种推广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低于对其它非种植区域菌群的抗性频率。聚类分析可将68个品种分成4大类,第I类包括6个品种,其中5个品种抗性频率在40%—70%;第II类包括7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大于70%;第III类包括54个品种,抗性频率均小于40%;第IV类包括1个品种,抗性频率为46.1%;聚类显示来自于同一省的品种、抗性频率相近的品种具有相似或相近的抗性遗传背景。基因推导表明,内麦8号、内麦9号含有Pm21,偃展4110、新麦208和扬麦11均含有Pm4b;济麦22含有Pm2+ta;其余品种含有其它未知抗白粉病因子。【结论】当前中国主推小麦品种中近80%的品种对全国白粉病菌群的抗性频率不高,特别是就单个品种而言,对该品种种植区的白粉菌群抗性频率更低,存在小麦白粉病在条件适合时暴发流行的风险,必须加强病害预警。同省品种的抗性频率聚类大多聚到同一组,说明同省品种的抗源异质性不高,中国小麦白粉病育种应该引进更丰富抗源。  相似文献   
28.
采用离体叶段法,分别测定了从河北、河南、湖北、陕西和四川5省分离的53个小麦白粉病菌单孢菌株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敏感性,并分析了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以及喹氧灵之间的 交互抗性。结果表明:小麦白粉病菌群体对苯菌酮和喹氧灵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001 9±0.000 6) 和(0.013 1±0.002 0) mg/L,苯菌酮比喹氧灵具有更高的抑菌活性;小麦白粉病菌对三唑酮和苯菌酮与喹氧灵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R2值分别为0.102 6和0.491 9);室内盆栽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前1 d和接种后1d施药,苯菌酮和喹氧灵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与治疗作用防效分别为92.21%、84.25%和82.43%、70.25%,表明这2种药剂不仅具有优异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空心莲子草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经济阈值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采用添加系列试验和模型拟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空心莲子草密度下水稻生长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在空心莲子草的竞争干扰下,穗长、有效穗数、千粒重及产量均随其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指数模型拟合空心莲子草与水稻穗长(y=18.145e-0.003x,P<0.001)的关系较好,二次曲线拟合其与水稻有效穗数(y=0.001x2-0.105x+11.683,P<0.001)的关系较好,而拟合其与水稻千粒重(y=-0.154lnx+20.261,P<0.001)、产量(y=-582.764lnx+6282.120, P<0.001)及产量损失(y=9.435lnx-1.689, P<0.001)间的关系均以对数模型为佳。稻田使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进行化学除草时,空心莲子草的经济危害允许水平为1.40%,经济阈值为1.39株/m2。  相似文献   
30.
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持久传播的水稻条纹病毒(RSV)引起的水稻条纹叶枯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粳稻种植区造成严重的损失。2011年,在湖北省孝感市一种植粳稻品种嘉优2号的田块中发现约10%的植株呈现典型的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分子检测证实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PCR产物TA克隆并测序进一步证实了发病植株病原物为RSV。灰飞虱能在湖北省越冬,并能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因此,RSV对该区的粳稻种植存在潜在的威胁,应及早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