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23篇
  33篇
综合类   6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阐明火龙果地不同养分管理方式下土壤矿质养分变化特征,揭示土壤肥力质量变化规律,设置施用农家肥(farmyard manure,FM)、套种绿肥(alfalfa,AF)、施用生物有机肥(bio-organic fertilizer,BOF)与凋落物覆盖(litter coverage,LC)4种养分管理方式,通过分析不同处理的土壤肥力指标变化,明确不同养分管理方式对火龙果地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各异,在LC方式下pH低于7,呈弱酸性,其余养分管理方式下均呈弱碱性;LC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us,AP)、有效锰(available manganese,AMn)、有效铁(available iron,AFe)等土壤养分增效显著,AF对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钾(total potassium,TK)增效作用较弱,FM以及BOF下SOC及多数有效态元素含量相对较低;土壤速效养分受到pH的影响较大,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多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养分管理方式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表现为,LC(1.793)>AF(0.949)>FM(-0.995)>BOF(-1.747)。LC为土壤养分积累较为适宜的管理方式,其次为AF,FM次之,BOF对土壤养分的积累效应最低,但其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2.
冷害是我国冬春季辣椒生产中主要的逆境因子,选用耐冷品种可有效抵御冷害。以45份辣椒地方品种和高代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析低温胁迫下的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情况,筛选发芽期和苗期表现耐冷的种质材料。结果表明,45份辣椒种质的种子在15℃低温胁迫下,V06C0299、V06C0445、V06C01581、2019P162等25份种质的相对发芽率超过93.33%,V06C0299、V06C0445、V06C1581、GW464等13份种质的相对发芽势超过91.11%。选用10份种质进行苗期4℃低温胁迫处理,V06C01581的冷害指数最低为0.32,表现出较强的耐冷性。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与冷害指数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0、-0.327(P <0.05)。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表明,V06C0299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为0.89,表现为较强的耐冷能力。研究结果可为辣椒耐冷基因挖掘和耐冷品种选育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3.
宁夏青铜峡灌区管道自流引水畦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的应用前景,以宁夏青铜峡灌区典型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研究不同畦田规格(2 m×50 m、3 m×50 m、3 m×30 m、5 m×30 m)对灌水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该条件下当地春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方式,在分蘖至拔节期中、拔节至孕穗期中、抽穗至开花期末进行灌水量分别为667 m3/hm2、1500 m3/hm2、900 m3/hm2的灌溉,可满足当地春小麦生产需要。而且,在这种畦灌方式条件下,入畦流量虽然只有160 L/min左右,但小块畦田(3 m×30 m、2 m×50 m)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88.1%、85.5%)和灌水效率(90.5%、86.8%),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5149.3 kg/hm2、5085.5 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07 kg/(mm·hm2)、1.05 kg/(mm·hm2))。从田间试验角度论证了管道自流引水畦灌能实际应有于合适地区。  相似文献   
34.
试验以宁南旱区3、4、6、7、10、12年生紫花苜蓿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分别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年限与土壤水分、根系深度和土壤干层厚度之间关系作出拟合曲线方程,以揭示土壤水分、根系和土壤干层随苜蓿生长年限变化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苜蓿土壤剖面含水率分布与土壤深度之间均呈二次曲线函数关系,且随...  相似文献   
35.
 ‘苏椒17 号’是以母本‘06X354’与父本‘06X28’配制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果实长灯笼 形,青果绿色,成熟果红色,果长10 ~ 11 cm,平均单果质量44.2 g,产量47 263.9 kg · hm-2,质脆微辣, 耐贮运,耐低温,高抗炭疽病,中抗病毒病,适合在江淮、黄淮流域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36.
不同草田轮作模式对土壤养分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旱区10年生苜蓿草地上进行了为期3a的27种不同草田轮作模式试验,研究了土壤有机质、氮、磷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保持生长的对照苜蓿草地相比,苜蓿草地实行草田轮作后,有机质持续下降,轮作第1,3a的马铃薯,第2a的春小麦对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影响,马铃薯连作模式使土壤有机质降幅最大;不同轮作模式的土壤全氮变化有较大差异,谷子和春小麦等禾本科作物单一连作模式对土壤氮素造成偏耗;不同轮作模式碱解氮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轮作作物产量水平直接影响土壤碱解氮含量的高低。全磷呈先降后升又降趋势。作物轮作能够提高苜蓿草地土壤氮、磷有效性。为了高效、协调和可持续地利用水肥,应选择合理的草田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37.
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从农田碳通量角度揭示地膜覆盖种植方式的增产增效机理,于2011年在山西寿阳旱作农业野外试验站对覆膜和露地春玉米田,进行了表层土壤温湿度、土壤呼吸和净碳交换规律及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处理相比较,覆膜处理全生育期表层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8.7%,前期可平均提高表层土壤温度1.67℃。覆膜和露地处理土壤呼吸变化规律总体一致,但前者的温度敏感系数Q10比后者低,且中后期前者排放的碳仅为后者的61.7%,说明采用覆盖地膜种植方式有利于农田土壤碳管理。前期和中期覆膜处理绿叶面积指数比露地处理平均高0.81 m2/m2,后期覆膜处理衰老较快,收获时比露地处理低1.00 m2/m2;露地处理在前期和中期日均净碳通量平均比覆膜处理大0.04 mg/(m2·s),而后期仅小0.02 mg/(m2·s),这是造成2处理最终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在地上干物质积累和地下干物质积累方面,覆膜处理始终比露地处理高,收获时差值分别为269.7和38.6 g/m2。露地处理每公顷少收春玉米籽粒1 348 kg。由此可见,覆膜种植可提高表层土壤温湿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抑制土壤呼吸,促进碳积累,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更有利于土壤碳管理。  相似文献   
38.
互联网技术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市场被众多农产品销售商看好,网络营销已经成为农产品营销的重要途径.文章在解读了网络营销的内涵和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三农"在农产品网络营销中的先天不足,确定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主体定位和客体定位,并提出了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9.
黄瓜属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Ty1-copia类逆转座子逆转录酶的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通过PCR扩增,从黄瓜属野生种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和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中均扩增出260 bp左右的目标条带。扩增产物经纯化后克隆于pGEM-T Easy质粒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再经菌落PCR鉴定,然后进行测序及序列分析。本文获得了21条来源于酸黄瓜和栽培黄瓜的逆转录酶序列,通过核苷酸聚类分为5个家族。这些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缺失突变,序列长度变化范围为255~272 bp,同源性范围为27.0%~98.1%。翻译成氨基酸后,有4条序列出现终止密码子突变,6条序列表现出移框突变。将这些逆转录酶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登陆的不同物种同一类型逆转录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聚类分析,表明它们可能有共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40.
盛孝邦 ,男 ,土家族 ,194 3年生于湖南省石门县 .196 7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 ,196 8年到沅江 0 6 35部队锻炼 ,1970年分配到湖南永顺县任农业技术干部 ,1981年获华中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农学硕士学位 ,1982年分配到湖南农学院任助教 ,1983年晋升为讲师 ,1988年晋升为副教授 ,1993年晋升为教授 ,同年赴日本鹿儿岛大学作访问教授 .曾担任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委员会秘书 ,副主任 ,作物育种教研室主任 ,作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主任等职 .现为湖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生导师 ,作物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 .盛孝邦教授始终把教学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