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6篇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5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后期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研究了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后高温处理(超过24h)使后期旗叶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参数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明显增大(各参数F值均达到0.001显著水平)。高温持续时间与处理后天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互作效应,这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变化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加剧趋势。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与细胞膜脂过氧化代谢有密切关系,伴随着旗叶Pn,Tr,C,WUE的下降和Ci的增加,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质膜相对透性明显增大;高温条件下旗叶Pn,Tr,C和WUE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均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表明高温所引起光合参数的下降主要源于非气孔因素。  相似文献   
42.
播娘蒿田间发生规律及其与冬小麦竞争临界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播娘蒿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冬小麦竞争的研究结果表明,播娘蒿种子在0 ̄20cm土层内均有分布,但主要在0 ̄5cm土层内,其种子在春秋两季都可萌发,早春萌发占80%,在3月初到4月中旬有一个明显的快速生长阶段,与冬小麦的竞争临界期为冬小麦播种后150 ̄170d之间。  相似文献   
43.
44.
45.
小麦灌浆期间温度与千粒重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1981-1997年冬小麦品种郑引一号灌浆期间的温度与小麦千粒重、灌浆速率、灌浆时间等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千粒重与灌浆速率和灌浆时间呈正相关关系,灌浆时间引起千粒重的变化(占36%)小于灌浆速率引起千粒重的变化(占64%).平均温度与千粒重呈抛物线关系;5月下旬的高温对千粒重影响很大,二者为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此期温度盎升高1℃.千粒重将下降1.11g.气温日较差与千粒重为线性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6.
赛德麦7号是河南农业大学和河南赛德种业有限公司联合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抗倒、抗病小麦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33,该品种适宜在河南省早中茬地种植。  相似文献   
47.
花后短期高温胁迫对小麦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温度是小麦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在华北地区,小麦生育后期温度回升较快,常出现高温天气,致使小麦植株衰老加速,灌浆期缩短,粒重和产量显著下降[1].据对河南省气象资料分析,小麦灌浆后期(5月22~28日)出现日均温26℃、日最高气温超过32℃天气的年份占35%~55%,其中西部地区高于北部和南部地区[2].  相似文献   
48.
玉米是河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发展畜牧养殖业的重要饲料原料,在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选育和引进优良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措施。为此,我们于2005年从外省引进玉米新杂交种11个,在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区设置了产量比较试验,对新引进杂交种的产量、适应性及其他农艺性状进行比较鉴定,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合我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新品种,为我省发展玉米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49.
豫麦49号新品种的生育特点及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超高产条件下 豫麦 49 号新 品种群体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幼穗发育、籽粒灌浆 及产量形 成等生育特点的研 究,提出了实现每 公顷 9 000 kg 以上产量 指标,应采取精量匀 播,创建优质 群体;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及科学合理灌水等 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0.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