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77篇
综合类   8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控释尿素对小麦-玉米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土壤氮素积累及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比较,小麦-玉米周年施用包膜控释尿素,在肥料用量减少20%和40%情况下,小麦-玉米总产量分别是100%普通尿素处理的97.4%和97.7%;控释尿素施氮量为6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比普通尿素提高11.57%和54.14%。控释尿素施氮量为80%处理的肥料农艺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6.40%和22.09%。施用控释尿素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和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60-100 cm土层中,控释氮肥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不施氮肥处理差异不显著,普通尿素处理小麦收获后60~80 cm土层、玉米收获后60~100 cm土壤硝态氮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肥料氮素下移明显。试验结果显示,施用控释尿素增加了耕层(0~20 cm)土壤的氮素积累,减少了氮素向土壤深层移动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施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与氮肥施用量对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以山东省桓台县为试验地点,分析在高产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农田N2O排放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秸秆还田模式都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重要因素;小麦秸秆还田可以大大降低土壤N2O的排放,施用有机粪肥是影响N2O排放的另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3.
赵王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负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排泄系数法,分别计算了赵王河流经聊城市境内各县区以及整个赵王河流域2008年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入河量.结果表明,2008年,赵王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分别为CODCr 20 789.82t、氨氮1 225.88 t、总氮3 554.28 t、总磷1 730.85 t,排放量分别为CODCr 5 212.49t、氨氮303.78t、总氮1 320.97 t、总磷387.09t,入河量分别为CODCr 521.25 t、氨氮30.38 t、总氮132.10t、总磷38.71 t.在4种污染物中,CODCr的产生量、排放量、入河量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总氮,再次是总磷,氨氮所占比例最小;4种污染物入河量与产生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4.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的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本研究对22个省份396个典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开展了集中调研,采用现场考察、座谈交流、资料查阅等方法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农村污水治理模式主要有集中处理-达标排放、集中处理-资源化利用、分散处理-达标排放、分散处理-就地利用4大类,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生物处理、生态处理和生物-生态组合处理3种。常见生物处理技术有厌氧-好氧组合(A/O、A2/O等)法、序批式活性污泥(SBR)法和生物转盘等。生态处理技术有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渗滤工艺等。其中,生物-生态组合处理技术适合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不同需求,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和前景。通过研究地方农村污水处理现状及技术模式,对各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总结。从地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现状及进展、规划标准体系建设、技术模式和监管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缺乏规划指引、技术模式选取不合理、运行维护难以保障、市场培育不足以及农民参与度不够等。针对存在的不足,并结合我国农村经济条件、地形条件和风俗差异等,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采取正确的技术路线和治理方针,推动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备和村庄保洁等一体化运行管护,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加强欠发达农村地区污水生态治理等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5.
农村生活垃圾长期堆放对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白洋淀地区"淀中村"垃圾堆周边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变化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长期露天堆放对土壤生物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垃圾堆周边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明显改变,TN、TP、氨态氮、TOC含量明显增加,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随之发生变化。试验对距离垃圾堆0-60 m范围内土壤进行取样分析,发现0 m处土壤的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分别是对照的9.42倍和4.33倍。随着与垃圾堆距离的增加,土壤中氨态氮和TOC的含量逐渐降低,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也呈下降趋势。数据分析表明,土壤硝化速率和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并且二者与氨态氮和TOC含量变化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36.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7.
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桓台县麦玉两熟系统化肥投入及土壤养分资源调研结果表明,该县自建成吨粮县后年N、P、K投入分别为599.4±64.8kg/hm~2、211.0±26.4kg/hm~2、103.6±21.2kg/hm~2,N:P_2O_5:K_2O为1:0.353(±0.033):0.176(±0.046)。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平均值及标准偏差分别为14.6±0.3g/kg、64.2±2.9mg/kg、8.5±1.5mg/kg和83.8±8.2mg/kg,表明该县冬小麦套种夏玉米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N、P、K投肥结构不合理,N偏高K偏低,应采取减N稳P增K对策。  相似文献   
138.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氮量对农田CO2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东省桓台县高产农田为试验对象,分析在高产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氮肥施用量对农田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与秸秆还田模式都是影响土壤CO2排放的重要因素,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全部还田的处理土壤CO2排放通量高于其它中低氮处理,而小麦秸秆还田与不还田的各处理间差别不大。麦秸还田配施高氮处理的CO2排放通量普遍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139.
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华北高产粮区山东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试验基地,研究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化肥(尿素)处理组线虫种群数量高于不施肥对照组。整个生长季,化肥使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增加;化肥+秸秆加剧植物线虫数量增加;化肥+秸秆+有机肥(猪粪)使植物线虫数量减少。化肥和秸秆还田增加植物线虫发生量,有机肥降低植物线虫增长数量,应提倡多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140.
土壤干燥过程对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土壤干燥过程对土壤氮素组分尤其是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 ,土壤铵态氮的数量有所增加 ,而对土壤硝态氮的数量影响差异不显著 ,但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的数量则有增加的趋势。其中 105℃干燥处理后的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的数量明显高于鲜土、风干和 4 0℃干燥处理的土样。进一步分析结果看出 ,105℃处理后的土壤易矿化有机态氮除了部分来自土壤微生物态氮的降解产物之外 ,还有一部分是靠高温将土壤本身大分子含氮化合物分解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