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77篇
综合类   8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控释肥对小麦玉米生物学性状和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非水溶性材料包膜控释肥对小麦和玉米叶片叶绿素、小麦分蘖和穗数、小麦千粒重、玉米百粒重、产量、养分吸收、肥料利用效率和土壤硝酸盐残留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肥料习惯施肥方法相比,控释肥施在种子附近,在氮、磷、钾总用量减少50%情况下,小麦、玉米多项生长指标无明显差别;控释肥明显提高了肥料的偏生产力,氮肥提高75.75%~76.33%,磷肥提高193.50%~201.29%,钾肥提高109.20%~125.96%;1m土层硝酸盐残留,小麦季减少65.94kg·hm-2,玉米季减少103.55kg·hm-2。  相似文献   
142.
基于生态足迹的甘薯燃料乙醇循环产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态足迹方法对甘薯燃料乙醇循环产业各子系统(农业生产、乙醇生产、循环生产和废物处理4个子系统)的生态占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排放等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燃料乙醇循环产业链的延长伴随着生态足迹的增长,其中农业生产子系统生态足迹占用面积最大;生态足迹的经济效益随产业链的延长而增加,说明延长产业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生产和废物处理子系统解决了乙醇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系统的能源生态足迹和水生态足迹较大,应重点降低能耗和水耗。  相似文献   
143.
论述了建立生态农业县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意义,阐明了该系统的结构、主要内容和功能,指出数据采集与质量保证是使该系统正常使用和发挥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4.
长期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态氮作为土壤供氮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选用中国农业大学昌平试验站长期定位试验中14个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测定冬小麦播种前和收获后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以及小麦吸氮量,探讨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作为土壤潜在供氮指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与不施有机肥的处理相比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增施氮肥,微生物态氮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且处理间差异多数达显著水平(P<0.05);高氮情况下,施用磷、钾肥对土壤微生物态氮的数量影响不大;经相关分析,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含量与小麦生物量产量(r=0.918)和吸氮量(r=0.914)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盆栽条件下,播前土壤微生物态氮的含量可作为土壤潜在供N能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5.
评估农村户用沼气工程及其上下游环节的节能减排效益,可为农村户用沼气工程生命周期全过程环境管理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8 m3典型农村户用沼气工程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进行了清单分析和节能减排效益评价。结果表明,1个典型8 m3户用沼气工程生命周期对富营养化、环境酸化、能源耗竭、温室效应、人体毒性和光化学氧化6类环境影响类型的减缓作用分别相当于2000年世界人均环境影响潜力的84.84%、54.37%、39.16%、26.67%、19.35%和5.55%,生命周期净节能减排效益显著。因此,发  相似文献   
146.
运用混沌理论预测粮食产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混沌理论的原理和方法预测粮食产量,探寻一种准确率高、时效长、成本低、便于普及推广的区域粮食产量预测方法。把粮食单产序列分解为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2部分,用5年滑动平均法求得趋势产量后,通过分析粮食单产中气象产量分量的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论述了由气候变化引起气象产量的年际波动具有混沌特性,具体表现为平稳的马尔柯夫型状态转移概率和相同的概率密度分布特点。并以陕西省武功县、河北省禹县和涿州3个地区1949—1999年小麦单产序列为例,运用MATLAB7.0语言编程构建了粮食产量的混沌预测模型,对2000年小麦单产进行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8.1%、92.1%和97.1%。预测结果表明,粮食产量的混沌预测法相对准确而有效,准确率在92%以上,可作为粮食产量预测的新方法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7.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8.
针对于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在实际运用中的限制,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地下水非点源污染格局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基于GIS的BP神经网络模型用以模拟分析农区浅层地下水NO-3-N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以农田氮盈余、地下水埋深、30~60cm土层砂粒含量和土壤有机质4个因素为输入因子,以地下水NO-3-N为输出因子,通过网络训练以及观测点缓冲区半径的设定与调整,BP神经网络模型有效地模拟了山东省桓台县地下水NO-3-N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有较高的精度。该研究可为华北平原农区地下水质管理提供分析工具与决策依据,是对非点源污染机理模型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49.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以华北平原高产粮区——山东省桓台县的冬小麦生产体系为例,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对冬小麦两种不同管理措施进行生命周期资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表明,桓台县冬小麦常规管理措施下环境影响较大的是能源耗竭、环境酸化、全球变暖和水体富营养化,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指数分别为0.139、0.126、0.093和0.060。采用推荐管理措施可使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由常规管理措施的0.063降低到0.032。能源耗竭和全球变暖影响主要来源于高耗能的农用化学品生产。环境酸化潜力主要来自过量施氮导致的NH,挥发和农用化学品生产中排放的SO2,水体富营养化潜力主要来自冬小麦生长季施氮引起的NH3挥发。实施化肥的节能与清洁生产并减少氮肥使用量,是控制华北平原冬小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0.
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华北高产粮区山东桓台县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为试验基地,研究培肥措施对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化肥(尿素)处理组线虫种群数量高于不施肥对照组。整个生长季,化肥使植物线虫种群数量增加;化肥+秸秆加剧植物线虫数量增加;化肥+秸秆+有机肥(猪粪)使植物线虫数量减少。化肥和秸秆还田增加植物线虫发生量,有机肥降低植物线虫增长数量,应提倡多施用有机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