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5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维普(VIP)、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库、Pub Med数据库,查找建库至2013年9月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提供的Rev Man5.0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纳入15个RCT共1 469例脓毒症患者,meta分析显示,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与单一使用乌司他丁(血必净、常规治疗)相比能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治疗后的APACHEII评分;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血必净相比,可以降低病死率(SMD=0.47,95%CI 0.25~-0.85,P=0.01);联合用药与单一用乌司他丁(SMD=-1.70,95%CI-2.63~-0.77,P=0.0003)、常规治疗(SMD=-1.84,95%CI-2.60~-1.08,P〈0.001)相比,可以降低IL-6的水平;联合用药与常规治疗(SMD=-4.32,95%CI-7.73~-0.91,P=0.01)相比,可以降低PCT的水平。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治疗脓毒症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APACHEII评分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和25例脓毒性休克患者ICU后第1、3、7天的血浆sTREM-1水平,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APACHEⅡ评分与SOFA评分.结果 严重脓毒症组患者入ICU后第1、3、7天血浆sTREM-1水平分别为(473.14±260.84)、(392.11±154.05)、(262.58±133.32) ng/L,脓毒性休克组患者则分别为(1 070.33±545.61) ng/L、(928.97± 638.53) ng/L、(693.62±485.87) 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脓毒症休克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严重脓毒症组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者血浆sTREM-1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0.495、0.610,均P<0.05).结论 sTREM-1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需要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具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除外)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组,每组各30例,乌司他丁组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静注乌司他丁30万u,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切皮后2h、4h,术后第1天(D1)、第2天(D2),采静脉血测定血浆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非蛋白氮(BUN)、肌酐(SCr)以及脂质过氧化物MDA(丙二醛)、SOD等水平。结果:乌司他丁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流动力学方面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T、ALT、LDH在切皮后2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切皮后4h、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UN、SCr在切皮后2、4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SOD在切皮后2、4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第1天(D1)以及术后第2天(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可有效抑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在休克期以及休克恢复期氧自由基的释放,对肝肾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 ,以寻求合理调控手术应激的麻醉处理方法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肺叶切除术患者 5 4例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 ,可排除内分泌系统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激素史 ],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18例。A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麻醉 ,C组在B组基础上保留硬膜外管至术后 72h ,用Graseby 930 0患者自控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治疗。各组分别于麻醉前、开胸后 30min、术毕即刻、术后 2 4h、术后 72h各时间点采静脉血 5mL ,用酶标法测定血浆IL 8、TNF α水平。结果 :各组术前、开胸后 30minIL 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术毕时开始明显升高 ,至术后 72h达到高峰 ;B组升高的幅度虽低于A组 ,但仍明显高于C组 ;C组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TNF α在各组及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降低血浆IL 8水平 ,尤其联合PCEA能将血浆IL 8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TNF α在肺叶切除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双氧水心脏声学造影的原理、方法、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剂量选择等问题的动物实验结果,供临床试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自1973年Tilney提出系惯性多脏器功能衰竭(MOF)以来[1],对其研究深入不断。1991年美国胸科医生学会(ACCP)和危重病急救医学会(SCCM)将MOF更名为多脏器功能失常(MODS),使对该症的治疗更趋主动和全面。但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十...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快速等容量血液稀释法自身输血应用于颅内手术27例.通过对电解质、血气、血液成份及血液动力学等监测.进行前后对照定量分析后认为:中等度血液稀释,控制血细胞压积在30%左右,采血时在心率(HR)、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等监测下进行等容量扩容,维持有效血容量;在27例中对生理扰乱很少,未有并发症发生,方法简便、安全可靠,节省血源,并可避免输入库血而可能引起的潜在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19.
为适应基层医院的需要,我院生理教研室研制了无创伤性SJJ-1型实用肌松监测仪,现将该仪器在60例各类手术麻醉中的使用情况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仪器介绍:本仪器为周围神经刺激器,由其发出的脉冲作用于运动神经,使所支配的肌肉产生收缩反应,通过观察其反应强度作为监测。刺激参  相似文献   
20.
牵拉输尿管致心脏停博,据所查文献尚未见报道,我们在临床麻醉中遇1例,特简报如下。患者孙某某,男,67岁。因双下肢浮肿、尿少7d于1988年9月27日入院。入院时BP24.3/14.1kPa,胸透示右胸腔中度积液,主动脉迂曲延长,同位素肾图示双肾积水伴肾功能损害,腹平片示双肾输尿管上段结石。实验室检查:尿比重为1.01,Hb70g/L,BUN 28.6mmol/L,CO_2CP 7mmol/L,TTT14u,血钾6.1m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