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我国板栗产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灰色理论中建模的方法,根据全国板栗的历年产量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我国板栗产量预测模型。且对近期产量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水土流失机理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引起土壤理化性质变坏、肥力下降和土地利用率降低。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破坏、土壤严重退化、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和失衡,而且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分别就土壤侵蚀机理与模型、土壤养分流失机理与模型及径流流失机理与模型等三个方面作了简单回顾与概述。一方面是对国内外的水土流失研究背景和进展状况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也更有助于今后水土流失研究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和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两年生砧木, 不同品种的美国山核桃接穗嫁接一年后, 其苗木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生物量等指标均表现极显著差异, 根系总长最大可达2 911.36 cm, 为最小1.82倍; 根系表面积最大为573.07 cm2, 为最小1.79倍; 根系体积最大可达10.83 cm3, 为最小2.11倍. 各指标两两之间(个别例外)均呈极显著相关, 个别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于其具体相关关系可做进一步的研究. 根系长度、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在不同根级之间和同一根级内均存在较大差异. 而巨大的根系表面积对水分的供应和养分的吸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油茶穗条芽位对嫁接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年生油茶采穗圃中‘长林4号’、‘长林40号’和‘长林53号’作为试验材料,剪取树体上部具有6个芽位的穗条进行试验。通过试验发现:1年生嫁接苗中,随着芽位的降低,植株的生长量也随之降低,但未能起到显著影响植物生长的作用,品种因素是影响生长的关键因素;苗高和根系长度伴随着芽位降低而降低,表明地上和地下部分能迅速地进行协调生长,呈现出随着芽位的降低从上到下逐次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油茶树体锰元素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油茶平衡配方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林4号5年生油茶树为试材,就其树体对微量元素锰的年吸收和积累规律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各个器官中锰元素的含量不同,叶片中锰元素的含量最高,其次为树皮,枝干和根系的锰含量相当;油茶植株在其整个发育期对锰的积累总量为8.42 g,其中休眠期(1月)至抽梢期(4月)每株的积累量为2.11 g,抽梢期(4月)至果实发育期(7月),这一时期是油茶吸收积累锰的活跃时期,此期内每株油茶植株对锰元素的积累量为6.31 g,达到了全年吸收积累总量的75%,其中0.28 g的锰元素被积累到根系中,其余锰元素被运输至其地上部分;而7~10月油茶植株对锰的积累量几乎为0,此期内枝干中的锰元素向果实中转运,以满足果实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林系列油茶无性系分别施有机肥、复合肥、尿素,环状沟施或散施处理,观测各无性系树高、冠幅、地径、新梢长度的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追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3种肥料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有机肥>复合肥>尿素;不同施肥对油茶幼林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冠幅>树高>新梢长>地径;沟施效果好于散施.  相似文献   
17.
以薄壳山核桃高抗品种"Kanza"和高感品种"Mahan"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松针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 )侵染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以及总酚和黄酮质量分数的变化. 结果表明: 不同酶活性和非酶类化合物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8.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薄壳山核桃雄花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雄花花芽分化规律,采用石蜡切片方法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建德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过程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3月中下旬分化初期,雄花芽与叶芽无区别;3月下旬鳞片分化期,花序基部逐渐形成突起,进入鳞片化阶段;4月上旬苞片分化期,雄花序自上而下形成弯月形苞片原基,花序顶部呈馒头状;4月中旬进入雄花原基分化期,由苞片基部逐渐形成突起状雄花原基;4月下旬雄蕊原基出现,形成雄蕊原基,产生花药;4月下旬至5月上旬花药分化形成期,花药内形成花粉囊,花粉散出,花序凋谢.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薄壳山核桃-小麦套作系统产量效益及土壤微生物群落情况,以薄壳山核桃单作(P)和薄壳山核桃-小麦套作(PW)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2种模式下的产量效益,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土壤细菌及真菌多样性、群落结构、标志物种和共现网络进行研究,并探究土壤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1)套作后坚果产量显著低于单作,总产值显著高于单作;2)套作导致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真菌丰富度显著降低;3)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因套作显著改变,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丰度显著提高,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显著降低,微球菌科(Micrococcaceae)、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鞘脂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热酸菌属(Acidothermus)、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假节杆菌属(Pseudarthrobacter)和外瓶霉属(Exophiala)等标志物种于套作土壤中富集;4)套作使细菌网络复杂性增强,真菌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