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8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山核桃青皮水浸提液对3种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山核桃对小麦、油菜和绿豆3种农作物的化感效应和作用规律,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山核桃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和0.1 g·m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浓度效应,对绿豆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表现为抑制的作用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受体植物种子活力指数的影响大于对种子发芽指数、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幼苗鲜、千重的化感作用均为“低促高抑”的现象.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3种受体植物影响的综合效应为:油菜>绿豆>小麦.上述结果表明山核桃青皮水浸液对小麦、油菜、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化感抑制作用,3种受体植物对青皮水浸液敏感性的强弱顺序为油菜>绿豆>小麦.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长时间真空贮藏对薄壳山核桃品质的影响,研究薄壳山核桃真空贮藏过程中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薄壳山核桃28号”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聚丙烯真空包装,在常温状态下对其鲜样、真空1、3和5年4个处理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脂肪酸和氨基酸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薄壳山核桃的品质发生动态变化,蛋白质、可溶性糖、单宁及绝大部分脂肪酸、氨基酸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真空3年后出现峰值;油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真空1年后达到峰值,含量为73.6%。【结论】真空贮藏可以延缓薄壳山核桃的氧化过程,有效保障薄壳山核桃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小果油茶全分布区的18个地理群体进行种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小果油茶种实表型性状变异相当丰富,小果油茶18个群体10个种实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高达24.7%,平均相对极差也达到48.2%,种实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及内差异极显著。巢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小果油茶群体间多样性程度略大于群体内的多样性,其中性状Tf、Ls/Ws、Lf、Wss及Ls在群体间变异明显大于群体内的变异,Wf和Rs在群体间与群体内变异大小相当,群体间略大于群体内,而Ns和Lf/Wf则是群体内变异明显大于群体间变异,主要以群体内变异为主。种实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小果油茶呈现较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在欧氏平均距离4.22的阀值处可将划分为3个大类。相关性分析得知小果油茶表观性状没有随经纬度变化而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演变规律,但通过进一步的地理趋势面分析得知,Rs、Ls/Ws及Ws与经纬度的拟合度及拟合效果均达到较好的水平,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4.
油茶高产无性系生长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油茶高产无性系在各地区的生长特性及稳定性,运用Eberhart&Russell联合回归分析、无性系×试验点的交互作用值估算等方法,对江西、贵州、浙江、湖北、安徽5个省6个试验点的8个油茶无性系生长性状区域化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林4号具有较强的生长势和较高的稳定性,适应性最强;长林18号、长林26号和长林53号的稳定性高于平均水平,对环境的变化不敏感,高生长潜势易在不良环境中出现,在立地较好的环境下反而表现一般,适合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广;长林3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和长林166号属于生长势强健但稳定性较差的无性系,在立地条件较好的环境下表现良好,在立地条件差的环境下表现一般,适合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05.
余甘子培育与利用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余甘子主要分布于南亚热带、热带,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海南等省都有分布。余甘子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被广泛食用和药用。阐述了余甘子在栽培经营,生态学特性,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了余甘子生产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同一施肥量下注射施肥次数对薄壳山核桃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为薄壳山核桃科学施肥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13年生薄壳山核桃成年树‘马罕’为试材,在浙江金华进行田间试验。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不注射对照、在树干基部距地面l5~25 cm处钻孔进行一次注射处理、多次(5次)注射处理,一次和多次注射处理的总施肥量相同。测定果实成熟期叶片和果实生物量及不同部位的养分含量,并调查果实外观和营养质量指标。用PLS-DA方法确定施肥处理对果实各指标差异的贡献。【结果】矿质元素在叶片中积累较多,其次是种仁,在木质部和韧皮部中积累较少。多次注射处理薄壳山核桃单果质量、单果径和核果高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16.99%、7.52%和6.79%,较一次性注射处理分别提高了13.03%、4.50%和6.26%(P<0.05);种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以及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一次性注射处理(P<0.05);薄壳山核桃叶片Ca和Fe含量,种仁Mg、Mn、Cu和Zn含量,韧皮部Fe含量及木质部N和C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和一次注射处理(P<0.05);施肥处理对矿质元素在树体不同...  相似文献   
107.
为分析不同品种油茶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特征,以广泛栽培的油茶良种‘长林40号’、‘长林23号’和‘长林53号’为研究对象,测定了2个试验点的正常生长林分叶片中17种矿质元素的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油茶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为14.45 g·kg-1,Ca、K和Al元素的平均含量为3.12 ~ 6.79 g·kg-1,P、S、Mg 和Mn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79 ~ 1.68 g·kg-1;Fe、Ba和Na元素平均含量为45.54 ~ 71.94 mg·kg-1,Sr和B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1.10和14.73 mg·kg-1,Zn、Cu、Ni 和Ti元素平均含量为1.43 ~ 9.52 mg·kg-1。 除Mg以外,各矿质元素含量在供试品种间差异显著。 各矿质元素单株间的变异系数在8.01% ~ 48.26%之间,品种间的变异系数在6.32% ~ 58.85%之间,品种间和品种内单株间变异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 = 0.805 2,P<0.05),N、P、S、Al、K、Cu、Fe、Na、Ti和Mg元素变异系数较小,Ca、Zn、Sr、B和Ni元素变异系数居中,Mn和Ba元素的变异系数最高;K元素含量与其他各元素含量间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N、P和S,Fe、Mn和Al,B和Fe,Zn和Na,Cu和Ni,Ti和Ca,Ti和Fe 7组元素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r>0.7,P<0.01);N、P、S、Ca、Ba、Ti、B、Sr和Na元素在提取的4个主成分上具有较高荷载,利用该9种元素对供试3个品种判别分析的正确率达96.70%。该研究结果为解析油茶树体矿质营养吸收利用机制和科学营养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8.
泛素结合酶(E2)是泛素/26S蛋白酶体途径中3个关键酶之一,在靶蛋白识别、与泛素连接酶(E3)互作等蛋白的泛素依赖性水解和N-末端规则依赖性水解途径的关键环节中起重要作用。采用Solexa测序技术获得了1条普通油茶E2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 UBE2-J2, 该基因编码239AA,与其它物种的E2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相似性;同源建模的结果表明: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具有泛素结合酶催化位点(UBCc),第8~122位氨基酸碱基为其泛素结合酶基因家族的保守区域,第75~122位氨基酸残基区域中有17个可与泛素形成硫酯键中间产物的残基,其中,87位的半胱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中心位点,另有5个残基是与E3酶相互作用的位点。UBE2-J2具有C端延伸结构,故普通油茶UBE2-J2蛋白属于Ⅱ类E2基因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09.
油茶cDNA-AFLP技术反应体系建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果油茶和普通油茶的嫩叶及种仁为材料,对影响其cDNA-AFLP反应体系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分析,筛选出适合油茶的cDNA-AFLP反应体系。结果表明:分别用EASYspin Plus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和Trizol法能成功获得高质量的油茶嫩叶和种仁总RNA;从总RNA中分离的mRNA经合成双链cDN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MseⅠ在37℃下5 h内酶切完全,经5 U T4连接酶16℃连接的产物稀释10倍后可直接用于预扩增;在20μL选择性扩增体系中,以预扩增产物稀释30倍为模版、dNTP (10 mmol/L)1.5μL、引物(10μmol/L)1.0μL、Taq酶用量1.25 U时的扩增效果较好。利用优化体系成功筛选出61对可以获得带型丰富且重复性好的引物组合。差异片段回收及PCR检测的结果表明,优化后的cDNA-AFLP分析体系适用于油茶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了不同修剪模式对油茶采穗圃穗条性状及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轻剪、中剪和重剪3种模式对油茶8年生树体进行修剪,并测定新梢内N、P、K、Mg、Zn含量。【结果】长林3、4、18、21和53号在中剪,长林23和40号在轻剪时对穗条产量有利。修剪模式对穗条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修剪前穗条性状变异系数依次为穗长(48.74%)有效芽数(38.50%)总芽数(25.94%)穗粗(22.52%),修剪后穗条性状在品种间发生分化,增大了长林4号的穗条长度、长林21号的穗条长度和粗度,长林40号的粗度,长林23号的总芽数和有效芽数变异范围;除长林23号外,修剪降低总芽数在穗条间的变化幅度,增大有效芽数变异系数。修剪模式对品种间的穗条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中剪时部位间差异较小,矿质元素含量相对较高。穗条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镁元素与磷元素和氮元素存在着正向或者反向的显著相关,对长林53号穗条有效芽的生长存在影响。【结论】修剪对穗条的生长和发育具有较大的影响,在生产中应根据需求采取合理的修剪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