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99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96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樟树种源/家系苗期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樟树遗传变异的来源和规律,进行了樟 树苗期种源/家系两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樟树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和家系两个层次。樟树苗高,枝下高,冻害性状在种源层次的变异远大于家系层次的变异,地径则相反。  相似文献   
32.
油茶间作不同绿肥的土壤分形及养分损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油茶林间作不同绿肥对耕作层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养分退化产生的影响,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间作不同绿肥下油茶林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及其与土壤粒径分布、养分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粒径分布主要以粘粒(<0.002 mm)和粉粒(0.002~0.05 mm)为主,土壤分形维数为2.681~2.882,顺序为:CK<黑麦草<鼠茅草。(2)研究区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与粘粒(<0.002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粉粒(0.002~0.05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砂砾(0.05~2.00 mm)体积百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分形维数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及土壤容重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3月至8月,两种绿肥间作均显著提高了油茶林耕作层土壤的含水量,减少了养分的损耗,其中以鼠茅草改良效果最好。综上,土壤分形维数能够很好地表征土壤质地、粒径组成以及土壤养分状况,为油茶林地复合经营土壤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选育自交亲和无性系,以探明油茶自交亲和状况。[方法]采用自花套袋、人工自交及自由授粉3种处理,对50份油茶无性系材料的结实率、人工自交亲和指数(CI)、相对亲和指数及果实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油茶存在高度自交不亲和性,属于自交少孕植物。自花套袋结实率最低,人工自交次之,自由授粉结实率最高。油茶无性系间自交亲和性存在广泛差异,参试材料自交亲和指数介于0 1.355 5之间,其中无性系0531号(CI=1.355 5)、0504号(CI=1.044 4)为自交亲和无性系,其它无性系均自交不亲和。参试材料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自交亲和型(2%)、自交不亲和型(84%)和高度自交不亲和型(12%)。油茶人工自交的结实率及平均种子数与自由授粉的结实率及平均种子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结论]自交授粉油茶果实性状总体上劣于自由授粉处理,高度自交不亲和是油茶生产上落花落果,结实率低、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4.
[目地]研究普通油茶油脂成分形成的调控机制。[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获得2条普通油茶Δ-12脂肪酸脱氢酶基因序列,分别命名为Cofad6和Cofad2-2,并对这两个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序列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基因表达量与脂肪酸成分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ofad6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347 bp,编码448个氨基酸;Cofad2-2基因c DNA编码区全长1 152 bp,编码383个氨基酸。经比对,Co FAD6蛋白与其余物种FAD6蛋白有65.7%83.68%的氨基酸同源,Co FAD2-2与浙江红花油茶FAD2-2蛋白有99.22%的氨基酸同源,与其余物种的蛋白质78.59%81.72%同源。蛋白质二级结构分析表明,Co FAD6和Co FAD2-2均具有一个脂肪酸去饱和酶结构域,属于脂酰-Co A去饱和酶基因家族;两者均为跨膜蛋白,且Co FAD2-2具有定位于内质网的保守模序。定量PCR检测发现,在普通油茶‘长林4号’无性系未成熟种子中,Cofad6表达量随着种子发育先升高后降低,而Cofad2-2基因随着种子发育表达量逐渐降低,与种子油脂中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变化趋势呈显著正相关,与油酸含量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推测Cofad2-2基因是调控普通油茶种子油脂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关键基因之一,该研究为普通油茶油脂改良基因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5.
对长林3号、4号、18号、40号、53号、166号油茶无性系采用6种基肥造林处理,连续观测造林后第1,2和3年各无性系树高、冠幅等生长量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肥处理对油茶幼林树高、冠幅等营养生长性状有显著影响,施用有机肥比复合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
滇西4种山茶果实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的果实性状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五柱滇山茶、云南连蕊茶和怒江红山茶果实在种间及种内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4个物种果实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果重为53.94%,其次是果皮厚度为38.81%、果径为27.10%、果高为24.60%,最小的是果形指数为20.99%;物种变异丰富度分析可知:腾冲红花油茶的自然群落的变异最丰富;聚类分析表明腾冲红花油茶与五柱滇山茶果实性状较相似,怒江红山茶与云南连蕊茶果实性状较相似。单果重与果高、果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成极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加工工序对油茶籽油活性物质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油茶籽油毛油、碱炼油、脱色油、脱臭油、精炼油的理化性质及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研究了碱炼、脱色、脱臭3道工序对油茶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以及甾醇、α-生育酚、角鲨烯、总酚、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色油酸值最高,为0.67 mgKOH/g;精炼油酸值最低,为0.32 mgKOH/g.毛油过氧化值最高,...  相似文献   
38.
薄壳山核桃雌花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掌握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雌花花芽发育规律,应用了石蜡切片技术,从显微水平上对浙江省建德市12年生薄壳山核桃花芽发育各阶段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马罕(Mahan)雌花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时期,分别是分化初期、花序分化期、雌花总苞形成期和雌蕊形成和发育期,在分化初期雌花芽与叶芽无区别,顶端呈圆球状;花序分化期形成两个以上椭圆状小花原基;雌花总苞形成期总苞略呈四方形,中央部位形成雌蕊原基并进一步分化出胚珠原基;雌蕊形成和发育期胚珠继续发育,胚囊形成.准确确定薄壳山核桃马罕雌花发育各个关键时期可为合理品种配置及人工授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为了实现对油茶的高效精准施肥,以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盆栽大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策略及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生长及叶片主要矿质元素氮磷钾元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对春梢长度影响显著,而复合肥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春梢长度无显著影响;冬季有机肥的施用对春梢叶片氮磷钾矿质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不同复合肥施用量、氮磷钾配比和施用频次显著影响春梢叶片氮钾元素含量,对叶片磷元素的含量影响则不显著;冬季施用25 g/株有机肥、5月份施用N∶P2O5∶K2O配比为5∶1∶5的复合肥15 g/株,对促进油茶春梢生长、改善春梢叶片氮钾营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0.
山核桃不同无性系果实性状及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明山核桃无性系果实形态结构特征、内含物营养成分组成与含量及其变异规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对山核桃无性系测定试验林11个无性系果实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山核桃果实除青果果长和坚果果长无性系间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外,其它指标均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种仁富含脂肪(52.64%58.51%)、蛋白质(55.07 65.50 mg·g-1)、可溶性糖(0.26%0.68%)和K、Ca、Na、Mg、Ze、Mn、Fe等矿质元素,种仁蛋白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各氨基酸含量在无性系间差异极显著。[结论]基于山核桃营养成分特点,探讨了山核桃无性系选育利用方向,并综合筛选出大源4号、高岭8号和高岭4号3个优质果用无性系,徐坑89号高档食用油无性系及大源2号、大源4号2个高氨基酸无性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