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广西山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羊布鲁氏菌病主要流行于东北、西北及内蒙古牧区。近年来,广西大力发展山羊养殖,各地引种频繁,在引种中疏忽了对该病的检疫,造成了一定的隐患。为摸清疫情,消除隐患,从2003年8月到2005年10月对全区山羊传统主产区和新养殖区的11市28县(区)进行山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血清现场采血,分离血清后,冷冻保存待检。1.2抗原及标准阳性血清试管凝集抗原购自中国流行病学研究所,批号2004-03,有效期2006.03。阴性血清自备,批号2003-1,有效期2008.06。1.3方法具体操作按《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的规定进行。血清先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筛选,阳性和可疑样品再做试管凝集试验进一步确认,判断标准为:血清稀释1∶50出现“ ”以上凝集,判为阳性。2结果检测南宁、崇左、北海、梧州、贺州、桂林、河池、防城港、来宾、百色和柳州11市的28县(区)共1469份血清,检测结果如表1。3小结检测区内11个市28个县(区)共1469份血清,结果阳性18份,阳性率为1.23%。检出的18份阳性血清均来自柳州市的一个养羊点,经现场重新采血,试管凝集试验确...  相似文献   
22.
用三批PPV-N株弱毒疫苗分别在三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区域试验,共免疫后备母猪32930头,观察其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结果表明,三批苗均能使豚鼠产生良好的抗体反应.猪只注苗后食欲、体温均正常,无任何不良临床反应.平均每胎产健活仔10.96头,而死胎仅为0.52头,说明PPV-N株弱毒疫苗是预防猪细小病毒感染安全、有效的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23.
猪瘟又称古典型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在猪瘟病例诊断中发现,与典型猪瘟相比,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发病方式较温和的所谓非典型猪瘟类型,现将确诊病例的诊断与应对措施情况整理小结,与兽医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24.
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又称古典型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传染病.近年来,我们在猪瘟病例诊断中发现,与典型猪瘟相比,猪瘟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等发生较大变化,呈现发病方式较温和的所谓非典型猪瘟类型,现将确诊病例的诊断与应对措施情况整理小结,与兽医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相似文献   
25.
猪细小病毒N株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察不同温度对猪细小病毒N株血凝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条件下十分稳定,作用28d血凝滴度变化不大,只下降1~3个滴度;在60℃恒温水浴下的血凝滴度变化缓慢,血凝滴度在前7d-直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毒血凝的稳定性迅速降低,短时间内即可失去血凝活性,在75℃1h、80℃10min、85℃5min,检测不出病毒血凝活性.由此证明,猪细小病毒N株在37、60℃时血凝活性十分稳定,对热有很强的抵抗力,为将该弱毒株开发成方便运输、保存和使用的疫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6.
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田间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猪细小病毒感染普遍流行于世界各地猪群,为了有效防制该病,我们研制出能预防该病感染的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疫苗(PPV-N株)[1].该弱毒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2].我们按要求制备三批PPV-N株弱毒疫苗对三个规模化猪场的后备母猪进行田间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7.
用不同批次、不同剂量、不同保存时间的猪细小病毒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观察豚鼠对PPV N株弱毒苗的抗体反应。结果4种不同剂量和3个不同批次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后第14天均产生抗体反应,其PPV HI效价在1:16-1:64之间,0.1ml和1ml 剂量接种豚鼠产生的PPV HI抗体水平相近,抗体持续长达12个月以上。在4℃保存0天、12个月和-20℃保存2年、3年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豚鼠,其PPV HI价在1:16-1:32之间,说明该苗在4℃至能保存12个月,-20℃能保存3年以上。比较了不同批次疫苗接种猪和豚鼠所产生的抗体反应,结果两者相似。用3批引起豚鼠产生抗体反应的PPV N株弱毒苗接种768头后备母猪,共产仔7136头,其中健活仔6575头,平均每窝产健活仔8.56头,产死仔仅0.73头。证明豚鼠是监测PPV弱毒苗抗体的首选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28.
马立克氏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广西不同地区患马立克氏病的鸡群分离出10株马立克氏病毒,命名为MZ1、E1、E2、E3、E4、G2、L1、G5、An7、N。用MDV分型单克隆抗体对E4、L1、G2、An7、N毒进行血清型鉴定,结果除E4疑有血清Ⅱ型与血清Ⅰ型MDV同时存在外,其余均为血清Ⅰ型MDV。  相似文献   
29.
广西鸡马立克氏病病原学和防制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鸡马立克氏病(MD)是鸡的一种传染性肿瘤病,以淋巴组织增生、外周神经麻痹和脏器、肌肉、皮肤肿瘤为特征。是危害世界养禽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也是第一个能用疫苗来预防的传染性肿瘤病。因此,对该病的研究不仅是兽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同时具有比较医学上的意义。70年代美国学者Witter氏首先从火鸡分离出火鸡疱疹病毒(HVT)并用于预防MD,曾使该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随着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的毒力不断增强,出现了超强毒(VVMDV)和超超强毒MDV(VV+MDV),自然疫源不仅存在于鸡、鹌鹑,而且引…  相似文献   
30.
新型鸭肝炎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999年 7月广西柳州等地所饲养的 2周内的北京鸭和樱桃谷鸭普遍发生一种类似I型鸭肝炎病毒的传染病 ,病死率高达 80 %~90 % ,用I型鸭肝炎高免蛋黄抗体或I型鸭肝炎弱毒苗不能治愈或预防。采集病鸭肝脏对其病原进行了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I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和鸭瘟病毒阳性血清均由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博士惠赠。鸭胚购自本市健康鸭场孵化场。北京鸭购自本市健康鸭场饲养的鸭。1 .2 病料处理 :采取发病鸭的肝脏先进行细菌分离 ,然后按常规方法作成 1 :5乳剂 ,离心取上清液 ,检验无菌后备用。1 .3 病毒分离 :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