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4篇
  6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比较甘蓝型油菜同一遗传背景组合分离出的黄黑两个品系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若干特性。结果表明:黄籽比黑籽胚体转绿色快,退化胚珠数少,结籽率高。黄籽油菜种皮转色时期为开花后30天。黄籽种子体积增加比黑籽快5—10天,干物质积累速度在花后35天内显著快于黑籽。黄籽含油率比黑籽高7.97%。  相似文献   
102.
为全面了解小麦新品种宁麦16的特征特性和生产利用价值,以2006-2009年国家长江中下游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结果为依据,比较了宁麦16和对照品种扬麦158在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抗病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宁麦16丰产稳产、适应性广,两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扬麦158增产5.92%~4.62%。该品种具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穗粒数多、产量三因素协调、中筋品质优、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等特点,是一个适合长江中下游麦区大面积种植的优良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3.
多效唑是一种新型广谱性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抑制茎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植物分孽、增加植物抗逆性能及提高产量等效果.但多效哇的施用效果受喷施浓度、时期、品种类型、土壤水肥条件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在小麦上的施用效果并不一致.宁麦16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抗病中筋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08年和2009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审定,目前正大面积示范推广.宁麦16虽然株高在85 cm至90 cm之间,但茎秆强度中等,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易发生倒伏.因此,本研究以宁麦16为材料,在高肥条件下,探讨多效唑对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这对于确定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挖掘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优化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快速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小麦茎基腐病快速接种鉴定方法,以扬麦158、Sunco、Kennedy为材料,采用4种接种方法评价了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效果,并以扬麦158/CI12633群体验证了所采纳的最优接种方法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苗期棉球接种法小麦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操作方便,发病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因此,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时可以将棉球接种法作为鉴定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5.
小麦品种茎秆抗倒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7个株高和穗型有较大差异的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其茎秆抗倒性能及抗倒指数与茎秆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抗倒品种表现为植株较矮、基部节间短粗、秆壁较厚且充实度较高,开花后,其基部节间的干物质输出速度较快.小麦开花后,重心高度上移,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逐渐下降,品种间抗倒性能存在显著差异,抗倒指数以半矮秆品种宁麦8号和扬麦9号为最高.相关分析表明,抗倒指数与株高、穗下节间长、基部第1,2节间长呈极显著遗传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6.
宁麦16具有较优异的丰产、稳产性能,该品种对不同密度和施肥量的调节、补偿能力较强,从而可实现穗粒重3因素发展较协调.6000~7500 kg/hm<'2>的产量构成要素一般为510万~540万穗hm<'2>,每穗40~42粒,千粒重35~37g.相应较适合的高产、低耗、高效栽培策略为基本苗225万~300万/hm<'2>,施纯氮270 kg/hm<'2>左右.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7500~8250 kg/hm<'2>),除科学配置密肥模式外,还应注重抗倒栽培.  相似文献   
107.
为了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宁麦15面条品质的影响,以宁麦15面粉为基础粉,采用响应面法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研究了谷朊粉、瓜尔豆胶和羟丙基淀粉含量对面条感官得分的影响,并建立了面条感官得分与因素变量的二次回归模型方程,该模型回归显著。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最佳配粉工艺条件为:谷朊粉含量1.2%、瓜尔豆胶含量1.5%、羟丙基淀粉含量2.5%。在此工艺条件下面条感官得分预测值为80.9分,验证值为80.2分,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87%。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面条感官得分,与不使用改良剂的感官评分70分相比提高了14.6%。  相似文献   
108.
分别利用拟南芥和水稻中SUMO化修饰系统各基因家族成员的登录号和基因序列,在小麦基因组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获得55个编码SUMO化修饰系统各家族的基因,划分为21个部分同源基因(Homoeologues)组,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利用小麦转录组数据考查了SUMO化修饰系统各基因家族成员在不同时期、不同器官和组织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小麦SUMO化修饰系统各基因家族在不同时期的各器官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各基因家族内部成员之间和各基因家族之间的时空表达模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能实现宁麦9号优质高产的氮肥运筹和粉锈宁使用方法。[方法]以宁麦9号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粉锈宁和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分别喷洒1次粉锈宁处理的产量最高。在不喷洒粉锈宁的条件下,处理B0N2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B0N1和B0N3。在喷洒1次粉锈宁的条件下,处理B1N2的产量最高,为6060.0kg/hm2,处理B1N3的产量最低。在喷洒2次粉锈宁的条件下,处理B2N1和B2N2的产量显著高于处理B2N3。不同处理间出粉率、白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弱化度的相对变幅分别为1.8%、1.8%、18.0%、65.0%、8.9%、53.3%、21.0%和23.8%。[结论]该试验为实现宁麦9号的标准化生产和建立弱筋小麦的优质高产生产技术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0.
小麦松条花叶病抗源宁麦9号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根据抗,感品种杂交,回交后代抗,感性的表现,研究分析了抗梭花花叶病小麦咛麦9 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宁麦9号对梭花叶病的抗怀为细胞核遗传,主要受2对基因控制种抗病性为显性。文中还对如何利用其选育抗梭花叶病小麦新品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