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0篇
农学   24篇
  6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36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作者长期从事小麦育种的实践和经验,比较和分析了目前我国小麦育种工作中对小麦杂种后代的两种处理方法即系谱法和混合选择法的区别、各自的优缺点。为了进一步提高选择效率,提出了对两种选择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62.
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九五”期间 ,江苏省先后共育成、推广了 17个小麦新品种 ,累计推广面积 97 7万hm2 ,并且在产量潜力、抗倒性、抗病性和饼干、糕点专用型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据此作者对今后的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3.
国审小麦品种宁麦13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麦13系采用系统选择方法育成,在江苏省及国家长江中下游麦区区域试验中,产量均居参试品种的首位,2005和2006年分别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并被江苏省确定为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64.
利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 1 2个育种亲本 8个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 ,结果表明 :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各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准 ;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只有 4性状极显著 ;各亲本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 :株高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成熟期以扬麦 5号等 3个亲本 ,穗长以宁麦 8号等 6个亲本 ,小穗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穗粒数以宁麦 8号等 5个亲本 ,千粒重以苏麦 6号等 4个亲本 ,单株重和株粒重以 940 3等 6个亲本较高 (好 ) ;特殊配合力 :株高、千粒重、单株重和株粒重较高的组合分别有 3、 1 2、 8和 3个 ;各性状除单株重和株粒重外 ,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均明显高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且狭义遗传力大多在 60 %以上 ;而单株重和株粒重的群体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狭义遗传力均明显较小。  相似文献   
65.
7个弱筋小麦品种千粒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良弱筋小麦粒重提供依据,利用7个弱筋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研究了弱筋小麦千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扬辐麦2号、扬麦15千粒重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粒重。小麦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作用方式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粒重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千粒重可能受1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  相似文献   
66.
为筛选抗梭条花叶病的小麦品种(系)供育种和生产应用,自1997年起对425份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和384份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进行了连续多年的梭条花叶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425份本所育成的高代品系中有54份表现高抗,占12.7%,116份为中抗,占27.3%.来自不同省份的推广品种(系)表现高抗的有102个,占26.6%,中抗的有71份,占18.5%.不同省份之间出现高抗品种的比例差异很大,来自陕西和山西省的绝大部分小麦品种均表现高抗,而来自四川、江苏、湖北的小麦品种中出现高抗的品种较少.通过系统选育和采用抗感品种间杂交,后代进行严格选择,均可以育成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7.
糯小麦种质资源H9908的评价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为了研究引进糯小麦品系H9908的利用价值,对其主要农艺性状、抗病性和淀粉品质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H9908植株偏高,抗倒性差,穗小,穗粒数少,千粒重较低,抗病性差,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应用。但其具有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以及淀粉品质好等优点,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加以利用。通过常规育种技术,已成功地将H9908的糯质基因导入到当地推广品种或中间材料中,育成的2个纯糯小麦品系宁W0065和宁W0066在丰产性、抗病性等方面已接近当地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  相似文献   
68.
糯小麦Wx基因的遗传特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为了明确糯小麦杂交后代肌基因的分配规律及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以同时缺失Wx-A1、Wx-B1和Wx-D1基因的H9908、EH为纯糯亲本,普通小麦扬麦158、苏麦6号、济南17和豫麦50为非糯亲本,配制了16个(8对正反交)杂交组合,采用0.2% I2 2%KI碘液对杂种F1单株籽粒剖面染色,鉴定了糯性籽粒的分离特点。结果表明,在16个组合间糯性籽粒出现的频率为1.20%~1.61%,非糯与全糯的比例符合63:1的理论比例;独立性测验表明,糯性籽粒在8对正反交组合问出现的比例差异不显著,全糯质与非糯质基因紧密连锁。文中还对糯小麦品种的选育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利用2009~2012年度江苏省淮南片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资料,对宁麦20的丰产性、稳产性以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分析。宁麦20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其产量水平主要分布在6000~7500 kg/hm2,平均穗数为465.6万/hm2,平均穗粒数为38.3粒,平均千粒重为38.2 g。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均与产量相关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其次是穗数,千粒重的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分析宁麦系列已育成品种的性状表现,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的主要性状特点及存在问题,同时对宁麦系列品种及新选育高代品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明确宁麦系列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及重要性状控制位点的分布,为宁麦系列品种的遗传改良、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宁麦系列23个已审定品种及51份高代品系为材料,对产量、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