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15篇
园艺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探究不同季节猪舍环境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的变化规律,试验于2017年3,6,9,12月份分别对中国农业大学丰宁实验站规模化商品猪场空怀妊娠舍与生长育肥舍内温度、湿度和CO2浓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空怀妊娠舍和生长育肥舍中温度、湿度与CO2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秋季空怀妊娠舍温度最高(为24.2℃),冬季最低(为16.7℃),春季和夏季分别为18.7℃和23.0℃;秋季生长育肥舍温度最高(为21.9℃),冬季最低(为13.6℃)。空怀妊娠舍内湿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空怀妊娠舍内CO2浓度春、冬季极显著高于夏、秋季(P0.01)。一天不同时间段舍内温度呈规律性变动,为先升高后降低,而春、秋季畜舍内相对湿度先降低后升高。空怀妊娠舍内湿度与CO2浓度高度相关(P0.05或P0.01)。空怀妊娠舍秋季的温热环境指数为72.0,可加大通风量和通风频率以改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宿迁市190户典型创业农户的调查,主要分析农户创业现状及面临的风险情况。农户创业总体上呈现出农业创业与非农业创业并存,以非农业创业为主、创业形式以个体经营为主、实体创业与电商创业并存、创业绩效总体上良好但在创业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的特点。在不同创业阶段创业农户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风险,主要包括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融资风险、制度风险等。在创业萌芽期的农户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创业项目决策风险。处于创业成长期或再次创业扩张期的创业农户面临着较为突出的管理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户创业风险管理环境、创业农户有效提升创业风险管理能力、创业农户全面提升创业综合能力等支撑农户创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3.
姜丽丽  蔡平  刘振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76-12978,12995
从魏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3个阶段回顾了苏州园林植竹造景史,并选取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沧浪亭等苏州古典园林,总结了其中的竹景。分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竹景营造技法,重点围绕竹径通幽、禅悟体验,粉墙竹影、青竹白石,竹林听风、雨竹空濛,突出了竹景所营造出的诗情、画意、音韵。  相似文献   
24.
玉米籽粒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玉米籽粒双向电泳中蛋白质提取的最佳方法,建立最佳的玉米籽粒蛋白双向电泳技术体系,对酚抽提法、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TCA/丙酮沉淀法)和可溶性蛋白提取法3种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纯度高、浓度适中、双向电泳蛋白质点最丰富,最适合双向电泳研究;利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获得的蛋白,对第一向等电聚焦参数等条件,以及不同p H值范围的IPG预制凝胶条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 H值3~10的IPG预制凝胶条时,采取电压梯度上升的方式,总聚焦70 000 Vhs、上样量800μg效果最佳,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时,总聚焦80 000 Vhs、上样量900μg效果最佳,并且采用p H值4~7的IPG预制凝胶条相比p H值3~10的凝胶条能分离到更多的点,最后结合蛋白质点MALDI-TOF-TOF质谱鉴定分析,建立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方法,即采用可溶性蛋白提取法提取蛋白,采用24 cm、p H值4~7的IPG干胶条,上样900μg电泳效果最佳,等点聚焦程序:500 V、1 h,1 000V、1 h,2 000 V、1 h,4 000 V、2 h,8000 V、4 h,8 000 V、80 000 Vhs,500 V保持。试验研究为后续玉米籽粒发育差异蛋白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5.
部分玉米自交系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12个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通过离体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基因型对幼胚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2,4-D浓度为3 mg.L-1时愈伤诱导率最高,达90.5%;不同基因型差异显著,郑58愈伤诱导率最高,达到96.3%,地方种质东46未诱导出愈伤组织;基因型是影响愈伤组织状态以及分化的重要因素;1.0 mg.L-1 BA和0.5 mg.L-1 IBA有利于再生苗分化。  相似文献   
26.
综合征是一医学术语,指某些可能的疾病出现时,经常会同时出现的临床特征、症状和现象,然而实际的病原、确定诊断的疾病名称或相关生理变化可能无法确知。笔者依多年的教学与临床经验,现对鸡肠毒综合征作一综述,供广大同仁参考。鸡肠毒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下降和生长缓慢,个别鸡只尖叫、兴奋性增强和突然死亡等症状。  相似文献   
27.
精氨酸对笼养育雏期蛋鸭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精氨酸对0~4周龄笼养蛋雏鸭生长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探讨笼养育雏期蛋鸭适宜的精氨酸添加水平。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健康1日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10%、0.20%、0.30%、0.40%精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①饲粮中添加精氨酸平均日增重Ⅲ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Ⅳ、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Ⅱ、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以Ⅰ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料重比以Ⅲ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Ⅱ、Ⅳ、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Ⅱ、Ⅳ、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Ⅲ组血清和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Ⅳ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Ⅱ、Ⅲ、Ⅳ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根据试验中有效评价精氨酸营养需要量的抗氧化指标,估测精氨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183%、0.198%、0.093%、0.208%。由此可见,蛋雏鸭采食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精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093%~0.208%。  相似文献   
28.
姜丽丽  刘振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003-18005,18093
在苏州古典园林垂直绿化植物调查的基础上,介绍苏州古典园林中垂直绿化的植物种类,指出利用藤蔓植物造景是园林垂直绿化常用的手法之一,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中用于垂直绿化造景的23种植物,隶属于13科、19属,在垂直绿化造景的应用形式方面,结合苏州古典园林中网师园、拙政园、留园、怡园、狮子林、耦园中垂直绿化造景实例,强调粉墙为纸、植物为绘,廊架为亭、植物为荫,篱垣为支、植物为缀,山石为骨、植物为衣,驳岸为基、植物为缘,柱干为轴、植物为饰,桥壁为面、植物为点,坡地为丛、植物为铺。  相似文献   
29.
为探索马铃薯生产中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部分化肥施用量,且不降低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马铃薯品种‘垦薯1号’为材料,以减少10%化肥、添加相同量增效剂的不同施肥量为处理,生产上常规施化肥40 kg/667m~2为对照,研究使用肥料增效剂替代10%化肥施用量对马铃薯株高、茎粗、主茎数、单株结薯数、大中薯率、产量、淀粉和干物质含量及淀粉粘度和糊化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和36 kg/667m~2掺混肥与4 kg/667m~2增效剂在株高、主茎数、产量、糊化温度、峰值粘度和经济性状方面均高于掺混肥40 kg/667m~2,且存在显著差异。其中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肥料增效剂混施后较施用掺混肥40 kg/667m~2提高马铃薯产量467 kg/667m~2,经济效益增加428元/667m~2。可见,45 kg/667m~2掺混肥与5 kg/667m~2增效剂能够取得较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0.
该文系统综述了氮、磷添加对天然草原生产力、植物多样性以及氮利用策略、根系周转等有关生态过程的影响。多数研究表明氮添加提高了温性草原的生产力、降低了其物种多样性,但氮添加对高寒草甸生产力的影响不尽相同。单独磷添加对物种生产力和丰富度无显著性影响;氮、磷同时添加对于提高生产力存在互作效应。另外,同一功能群植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对氮、磷添加响应也不同。当土壤氮含量发生变化时,不同植物对氮的利用形态存在明显的生态位分离,进而影响生产力和物种组成。典型草原和高寒草甸植物叶片氮、磷含量以及回收量对氮、磷添加的响应结果并不一致。氮添加能够提高细根的寿命,磷添加能够提高地下根系的生物量,而氮、磷同时添加对生产力尤其是细根形态的变化和周转产生显著影响。但目前的研究多以野外观测为主,缺乏长期生态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地下生态过程的研究。另外磷添加如何影响主要植物和群落对氮利用形态的生态位分离等过程和机理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