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1篇
综合类   30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1.
4种药用植物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深对药用植物光合生理特性的认识,对其进一步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玫瑰、枇杷、杜仲、厚朴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季节变化、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年平均光合速率为枇杷>杜仲>玫瑰>厚朴,光合能力为枇杷>厚朴>杜仲>玫瑰.通过增加CO2浓度有可能提高4种药用植物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栓塞脆弱性是木本植物水力学研究的热点,一般通过建立栓塞脆弱性曲线(VC)来评定。离心机法是建立VC的主要方法之一,前人研究普遍认为Cavitron离心机法建立长导管树种VC时,离心枝条内的导管被切开,大量开口导管的存在造成栓塞假象,致使曲线呈现极为脆弱的"r型",显著高估了植物的栓塞脆弱性。本研究拟在种间水平检验脆弱曲线类型是否受开口导管比例的影响,为离心机法评估植物栓塞脆弱性的可靠性提供参考,从而更准确地评估植物抗栓塞能力,为抗旱树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具不同导管长度的9个树种,根据Cavitron离心机转子直径的大小(27.4 cm),将9个树种分为3类:长导管树种(平均导管长度15 cm:刺槐、桑、紫薇)、中导管树种(平均导管长度10~15 cm:女贞、桃、沙棘)和短导管树种(平均导管长度10 cm:元宝槭、榛、秦白杨)。使用Cavitron离心机法建立VC,采用注气法测定最大和平均导管长度,分析开口导管比例与VC曲线特征的关系。【结果】长导管树种及短导管树种的元宝槭和榛的VC能用单威布尔函数良好拟合,中导管树种和短导管树种秦白杨的VC能用双威布尔函数良好拟合。长导管树种刺槐和桑的VC相似,呈"r型",而紫薇呈"s型";中导管树种女贞、沙棘及短导管树种秦白杨的VC呈2条"s型"曲线组成的双威布尔形,而中导管树种桃的VC更接近于"s型";短导管树种元宝槭和榛的VC均呈"s型"。长导管树种的平均导管长度(L_v)接近20 cm,两端开口的导管比例(F_(27.4))达20%左右,一端开口到离心机转子中心的导管比例(F_(13.7))达60%左右;中导管树种的L_v接近离心机转子半径(13.7 cm),F_(27.4)达10%左右,F_(13.7)达40%左右;短导管树种的L_v在5 cm以下,F_(27.4)均小于0.1%,F_(13.7)最大为2.68%。9个树种的栓塞脆弱性指标P_(12)、P_(50)(分别对应导水率损失12%、50%时的木质部水势)均与开口导管比例(F_(27.4)、F_(13.7))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P_(88)(导水率损失88%时对应的木质部水势)与开口导管比例不具有显著相关。【结论】在种间水平验证开口导管比例能使Cavitron离心机建立的VC发生类型变化,当开口导管比例极少时,脆弱曲线呈"s型",随着开口导管比例增多可能会造成"r型"曲线及介于"s型"与"r型"之间的"中间型"曲线。此结论能进一步支持开口导管栓塞假象的假说,为Cavitron离心机法测定栓塞脆弱性时的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利用两种溶剂浸提探究苦荞各部分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刚萌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蒸馏水和甲醇(φ=10%)浸提,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生物检测,探究其对油菜和苜蓿的化感作用,比较苦荞不同部位化感效应的差异性,并且比较了苦荞的2种溶剂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化感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苦荞各部分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的根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对苗高生长总体上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质量浓度过高会因根生长受到影响而抑制苗高;对油菜和苜蓿萌发率总体上无显著影响。苦荞各部分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总体化感效应强度表现为地上部分>种子>地下部分。2种溶剂的浸提液对油菜的化感效应基本一致,而在苜蓿上的表现有差别,使用甲醇(φ=10%)提取苦荞得到的浸提液对苜蓿的化感效应强于用蒸馏水浸提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24.
为了探究适合丁香属植物的叶绿体DNA(cpDNA)的提取方法,采取高盐-低pH法和改良高盐-低pH法分别分离提取了紫丁香与羽叶丁香的叶绿体及cpDNA。结果表明,采取高盐-低pH法提取出的cpDNA,其OD260/OD280值均1.7,且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无条带,表明cpDNA质量低,不能满足后续叶绿体基因组测序要求,改良高盐-低pH法提取出的cpDNA,其OD260/OD280值在1.8~1.9,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显示条带清晰,无降解现象,表明cpDNA质量高,能够满足后续叶绿体基因组测序要求。研究表明,改良高盐-低pH法可简便快速的提取紫丁香与羽叶丁香的cpDNA,为进一步研究丁香属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粉尘污染对黄帝陵侧柏一些生理指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受污染的黄帝陵侧柏叶的光合,呼吸和蒸腾作用及相对气孔扩散阻力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随叶片受污染程度的加重,其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和蒸腾强度均表现为下降趋势;而相对气孔扩散阻力却相应增大;1-2年生枝条顶梢生长量明显下降,在测试的各项生理指标中,不同污染等级的侧柏叶与对照叶之间多具极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6.
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周至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有种子植物121科522属1 088种.木本植物465种,草本植物623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6种.植物特有性较高,特有植物504种.资源植物丰富,分为药用、观赏、食用等10大类.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其中森林面积53 066 hm2,占总面积的94.1,是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依托.提出了保护植物多样性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7.
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鱼骨式线路调查方法,对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分布有10种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其中稀有植物5种,濒危植物2种,渐危植物3种,并发现了大面积的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及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群落.分析了其生存现状、保护价值及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红桦是我国特有的桦木科高大落叶乔木,也是我国暖温带森林主要建群种之一,具有观赏、经济和生态价值。通过对秦岭两地区红桦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研究,阐明红桦种群年龄结构特征及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揭示红桦种群自然更新障碍原因,为今后红桦种群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对陕西省宁陕县火地塘林场和甘肃省礼县洮坪林场红桦种群调查与统计,绘制红桦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年龄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建立种群发展预测模型,同时结合种群动态数量化法和数量时间序列分析法揭示红桦种群的发展趋势。  结果  两地种群年龄结构均在Ⅲ龄级时个体数最多,种群主要由幼龄个体组成;两地种群均是前期先衰退后增长,中期短暂衰退后增长,在Ⅵ ~ Ⅶ 龄级急剧衰退;洮坪种群比火地塘种群更早进入衰退期,其种群更易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两地红桦种群的存活曲线都趋向于Deevey-Ⅱ 型。  结论  火地塘和洮坪两地红桦种群的年龄结构均呈不规则的金字塔型,种群发展主要靠中老龄个体维持;两地红桦种群现阶段都为增长型种群,且都对生境因子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洮坪种群尤为明显;在未来两地红桦种群均不同程度地缺乏幼苗,自然更新较困难。针对此问题,提出保护和恢复红桦种群的策略:人工培育幼苗移植到种群的林窗内;对幼龄林采用“3年5次”的抚育方式,对中龄林采用整枝、修剪、除灌等方式进行抚育;对于郁闭度达0.9以上的林分,适当间伐,每公顷保留1 500株左右,提高种群的自然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29.
植物学是综合性高等院校以及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农林院校的生物类专业和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具有重要性、基础性和经典性的特征,20世纪以来国内外不断有植物学教材问世,并随着植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不断推陈出新。为了为我国高校植物学的课程建设和教材修订提供参考,选取2007年以来出版的7部国内优秀教材和5部国外知名度较高的教材,从3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一是在内容和编排方面:植物学教材主要分为植物学体系和植物生物学体系两大体系,我国高校教材多采用植物学体系,国外的通识型植物学教材基本采用的是植物生物学体系。国内外植物学教材在构成内容的比例分配、编排的逻辑、各部分的侧重点等方面有所不同。二是在插图和图版方面:国内教材多为黑白印刷,插图以墨线图为主;国外教材多为彩色印刷,插图以模式图、光镜/电镜显微照片、实物照片为主。三是在教法相关和资源拓展方面:国内外教材在每章的内容提要、学习目标、小结、练习题以及拓展阅读内容的编排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2个方面存在不同:一是在每章的起始页,国外教材会有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植物照片和文字介绍,国内教材通常只有图片而没有文字介绍。二是在教材的最后,国外教材都有附录、词汇表和索引;国内教材通常有索引,有的有词汇表,但都很少有附录。同时,以线上电子资源配合纸质教材的出版且将纸质教材中与教法相关的编排放入线上电子资源是国内外教材的显著特点,所不同的是国外教材配套的线上电子资源中还有提供给教师使用的参考资料,而国内教材很少有这部分资料。基于上述比较分析,应博取中外之长,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提高我国植物学教材质量和课程教学水平。一是增加科学方法的内容,重视科学思维的培养;二是提高图片质量,促进电子资源建设和共享;三是注重更新知识,充实拓展阅读的资料。  相似文献   
30.
秦香猕猴桃是由陕西省林科所和户县林业科技中心合作选育的美味猕猴桃(ActnidiadeliciosaC.F.LiangetA.R.Ferguson)中的早熟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旺,产量高,果味香甜,大田栽培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为了进一步对其抗旱能力做出评价.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解剖学比较。1叶片抗旱结构的解剖分析植物抗旱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生长环境有密切关系,而叶片结构的适应性变化最为明显。我们对秦香、秦美、陕猕1号三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叶片横切片观察,综合以往的研究,选定角质层厚度、栅栏组织/叶肉组织、表面积/体积、细胞密集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