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篇
  44篇
综合类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不同施肥雷竹林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目前生产上不同施肥习惯对土壤活性有机碳产生的影响,从2002年8月至2003年4月动态采集了各施肥处理土壤样品,用岛津TOC-VcPH有机碳分析仪测定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表现出8、10月最高,12月开始降低,次年2月降至低谷,而4月又上升的变化规律。试验全过程中,3个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始终高于3个单施化肥处理,并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并随着有机肥用量的增加,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也显著增加。所有施肥处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均是覆盖区高于未覆盖区,覆盖区平均是未覆盖区的1.56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水解氮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2.
雷竹高效栽培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23.12%和12.63%,连年施用化肥竹林CMB和CMB/CT下降幅度更大,近3a单用化肥竹园土壤CMB和CMB/CT比有机无机肥混施竹园降低了61.54%和58.82%,但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MB和CMB/CT有上升的趋势。雷竹园土壤活性碳含量(CA)以及CA/CT保持与天然马尾松林桢水平,近3a有机无机肥混施地块土壤CA和CA/CT是单施化肥地块的1.39和1.23倍,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A也明显增加,但稳定态碳(CUA)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雷竹园冬季覆盖物补充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CWS)的库源,使土壤CWS上升,覆盖年份从1a到5a,土壤CWS增加了1倍,土壤CWS/CT也增加了0.75倍。雷竹土壤CT与CA、CWS之间,CA与CWS之间以及CT、CA、CWS与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土壤CMB与CT、CA、CWS、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3.
植物的铝毒机制和耐铝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铝(A1)毒是酸性土壤中作物生长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和森林大面积退化的重要原因。文章综述了植物的铝毒症状与作用部位、铝毒机制、耐铝机制及耐铝植物的鉴定和选育。  相似文献   
94.
雷竹集约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雷竹集约化栽培对周边河流水质的动态变化的影响,在雷竹栽培区与天然林区河流各设置3个水质监测断面,于2006年5月-2007年5月每2个月进行采样,对主要水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雷竹栽培区河流水质状况明显差于天然林区,水体中所有水化指标均表现为雷竹栽培区高于天然林区.总氮、硝氮、氨氮和有机氮含量丰水期高于枯水期,而总磷、可溶性碳、COD、BOD5含量则表现为丰水期小于枯水期.雷竹栽培区水体中总氮含量年均达4.24 mg·L-1,是天然林区水体的3.15倍,硝氮含量为2.01 mg·L-1,是天然林区的5.07倍,氨氮含量为0.07 mg·L-1,比栽培区水体高0.66倍;水体中总磷含量雷竹栽培区平均达0.05 mg·L-1,是天然林区的2.39倍;可溶性碳含量平均达17.78 mg·L-1,比天然林区高出2.87倍.雷竹集约化栽培引起了周边水体氮、磷和可溶性碳的污染.  相似文献   
95.
以芽孢杆菌属磷细菌菌株为对象,以培养液作为基质,初步研究了不同有效磷丰度对磷细菌生长和解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有效磷的缺乏将明显延长磷细菌的迟滞期,而对菌体总量基本无影响。(2)环境有效磷含量过高将导致磷细菌解磷能力的下降。(3)磷细菌的解磷过程可能存在底物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96.
雷竹叶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材料采自浙江省临安市高虹乡立地条件不同的竹园。对竹叶和土壤的样品分析结果表明 ,雷竹叶氮 (N) ,磷 (P) ,钾 (K) ,钙 (Ca) ,镁 (Mg) ,铁 (Fe)和硅 (S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1 5 1 4g·kg- 1 ,2 33g·kg- 1 ,1 4 71g·kg- 1 ,2 92g·kg- 1 ,1 30g·kg- 1 ,0 1 3g·kg- 1和 1 8 45g·kg- 1 。 7种元素中磷含量的变异最小 ,变异系数为 5 837% ,而硅变异最大 ,变异系数达 2 6 684%。竹叶氮含量与土壤全氮及水解氮含量有显著相关性 ,相关系数分别为0 639 和 0 669 。竹叶钾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相关性也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635 和 0 789 。竹叶钙含量与土壤有效磷含量和竹叶镁含量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均表现出显著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57 和 - 0 638 。当年生雷竹叶氮、磷、钾和镁 4种元素含量显著高于 3年生竹叶 ,分别是 3年生竹叶的 1 0 8倍、 1 1 1倍、1 33倍和 1 1 5倍 ,而钙和硅 3年生竹叶高于当年生竹叶 ,是当年生竹叶的 1 0 8倍和 1 36倍。表 6参 9  相似文献   
97.
为了了解目前雷竹林地土壤酶活性状况, 作者在1999 年春季采样分析了浙江省临安市郊4 个乡镇23 个雷竹户的竹林土壤。结果表明:雷竹地土壤酶活性变异较大, 23 块竹林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磷酸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33.37 %,71.00 %, 49.60 %, 39.90 %和28.08 %。蛋白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蔗糖酶和脲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01 , 0.962 , 0.783 , 0.490 , 0.441 和0.845 , 说明蛋白酶是较理想的肥力指标。土壤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效磷的相关系数为-0.875 , 说明雷竹地磷肥用量过多。除磷酸酶外, 土壤各类酶活性和雷竹开花率和煤污病感病指数均呈负相关, 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与竹子开花率负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土壤生物学性质特别是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可作为竹林退化指标。表6 参7  相似文献   
98.
植物硫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物缺S的状况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扩大的态势.作物和土壤的S素分析有助于作物获得高产.本文综述了植物可见症状、植物组织分析和土壤分析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分析诊断技术包括全S、硫酸盐-S、N/S比、苹果酸盐/硫酸盐比、种子含S量及小麦籽粒戊二醛浸泡比色法.分析种子的S含量是诊断大豆S素状况一个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诊断植物S素营养状况的新方向,因为它可以在作物播种前确定作物的S素状况.土壤分析作为诊断土壤S状况时,还应考虑深层土壤的S含量、硫酸盐淋溶指数、环境条件及田间管理历史.  相似文献   
99.
集约经营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研究   总被引:38,自引:7,他引:38  
为了解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有机碳库发生的变化,采集了集约经营历史5~10年竹林的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并与粗放经营毛竹林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毛竹林集约经营后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都明显减少,与粗放经营毛竹林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也显著降低,水溶性有机物质的分子量也明显变小。集约经营后竹林土壤矿化态碳数量及其占总有机碳比例增强,说明毛竹集约经营使土壤有机物质稳定性变差,矿化率增加。毛竹林土壤总有机碳、水溶性碳、微生物量碳及矿化态碳两两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土壤各类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氮、水解氮含量间相关性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毛竹集约经营未改变各类有机碳的剖面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0.
杨梅的硼素营养及施硼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述了硼在杨梅Myrica rubra营养中的地位,缺硼的营养诊断,施硼对杨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杨梅最佳施硼技术。硼是对杨梅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营养元素。杨梅缺硼最典型的症状是叶小,新发枝条簇生,梢顶枯萎。缺硼会严重抑制其生长,甚至导致树体的死亡。杨梅施硼不但可以促进杨梅春夏梢的发生,显著提高杨梅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而且还能减轻杨梅结果大小年的现象。杨梅土壤缺硼的临界值为0.3 mg.kg-1,叶片缺硼临界值为17.0 mg.kg-1。可以通过每隔3 a施硼砂50 g.株-1或每年在花芽萌动前叶面喷施2.0 g.L-1硼砂溶液来矫正杨梅缺硼。图1表1参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