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10篇
  2篇
综合类   80篇
农作物   27篇
园艺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成都平原水稻生产中期管理时期,天气高温高湿,一方面水稻生长很快,另一方面,病虫害发生迅速,为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水稻生产中存在的劳动力老龄化、种应付田的增多、机插秧应用逐渐增多等新情况,为中期管理增加了新的困难。因此,夺取水稻丰收,中期管理要把好四关。1晒田关晒田可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调整植株长向,促进根系发育,使主茎和早期分蘖养分得到加强,抑制后期无效分蘖,控制下部叶片和节间的旺长,有利于延缓根系的衰老,提高后期的结实率,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02.
农药残留影响稻米品质,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通过引进一种酶制剂,研究了该试剂不同使用时期和使用量对稻米中农药残留的影响,以集成稻米的安全生产技术。结果表明,应用战氏生物转换酶制剂,在总用量为5 400~9 000 mL/hm~2时,在水稻抽穗前5 d和齐穗后5 d各喷施叶面1次,可以收到较好的降低农残的效果。该酶制剂在德优4727、川优6203生产中适宜的使用量为5 400 mL/hm~2以上,能实现未检出农残的效果;在宜香2115、F优498生产中适宜的使用量为9 000 mL/hm~2时,才能达到未检出农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3.
为探明"育苗伴侣"在成都平原稻麦两熟模式下机插秧育秧中的适宜用法与用量,以杂交稻组合德优4727为材料,对不同用量"育苗伴侣"在机插秧育秧中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水育旱管育秧模式下,采用30 g/盘的用量,采取与营养土混匀装盘方式,40 d秧龄时,秧苗生长整齐,成苗率高,对叶龄的影响较小,极显著提高秧苗鲜质量、秧苗干质量、充实度、根数、根鲜质量、根干质量,从而使秧苗生长矮健,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04.
我省优质稻生产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近两年来已有较大面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发展优质稻,不只是有了优质的种子就能生产出优质的稻谷,还必须选择适宜的生产基地,运用合理的栽培技术,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才能提高优质稻米的商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5.
旱育秧技术是一项省工、节水的育秧技术,少免耕稻作技术可以在栽插季节省工、节水,适宜抢时早栽,结合秸秆覆盖,可以减少田间蒸发耗水,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同时对于稻田土壤的培肥和可持续利用方面有积极的意义。但是,在此前的研究示范中,由于麦收后至水稻移栽时间短,小麦秸  相似文献   
106.
107.
有机食品是指完全依靠来源于有机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产品,采取有机加工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了国家认可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  相似文献   
108.
一、技术背景 由于麦(油)茬稻存在季节紧、秧龄期长、用水集中等突出问题,因此,争取秧苗早栽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技术环节。常规技术需要先翻耕,后灌水整田,再栽秧。而通过稻田免耕,既免去了翻耕过程,节约生产性投入,还能够提早水稻移栽时期。然而,水稻免耕栽培存在着栽插困难、草害严重、土壤板结、后期早衰和易倒伏等问题,制约了该技术的推广。为此,课题组研制了简易撬窝机具,集成了免耕撬窝移栽技术,使免耕栽培水稻成为农民广泛采用的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09.
四川省农科院德阳水稻专家大院(以下简称水稻专家大院)是全省最先成立的专家大院之一,一直坚持“服务生产、服务企业、服务农民”的宗旨,按照创新转化一条线的思路,强化技术创新集成,强化成果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地方乃至成都平原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0.
水稻现场验收测水分计算单产的三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现场验收一般采用挖方测产的方法,有时也采用全田实际收打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最后都采用测定水分折算干重来计算单产.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都在参加水稻现场验收,在过去12年的验收中,经常遇到几个专家为计算公式进行争执的事情.在我所参加的验收中,存在3个计算公式,究竟谁对谁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