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3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6篇
综合类   48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本文初步研究了裂纹种鸭蛋的孵化效果。选取裂纹种鸭蛋70枚为实验组,无裂纹合格鸭蛋2753枚作为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观察其早死率,受精率,感染率和出雏情况。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早死率,受精率,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落盘率,入孵孵化率。健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落盘孵化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3.
九稻16号(B354)系吉林市农科院高新技术所选育出的中早熟水稻新品种(出苗至成熟活动积温为2630℃).该品种高产(3年省区试结果比对照长白七号平均增产8.2%,2年省区试验结果比对照平均增产12.5%)、优质、抗逆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很受稻农欢迎,称赞它为“井稻王”.  相似文献   
74.
特种稻的研究及其开发王宝兴,姜浩,朱瑜,郭桂珍,李香顺(吉林市农业科学院)近年来,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量不断提高,出现了大米销售中的供过于求,稻米的消费倾向从量转向质.因此,农产品市场对大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日益要求将水稻的高产与优质密切结合起来.选...  相似文献   
75.
水稻新品种九稻24是由吉林市农科院水稻所于1987年经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其特点是早熟、高产、抗病、质佳、适口性好、综合性状优良。1999年3月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76.
品牌符号对农产品消费的预期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浩  鲍祥霖  司有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4):797-798,805
农业是产品同质化程度最深的产业,所以农产品比一般的产品更需要品牌来形成差异,而品牌区分同质化产品主要依赖的就是品牌符号。笔者基于行为经济学里的预期理论对品牌符号如何影响消费者购买农产品展开了研究,并从理论上提出了利用预期理论使品牌符号对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施加积极影响的3点策略,以期能够丰富国内关于建立农业品牌的理论。  相似文献   
77.
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北京老字号企业——“内联升”经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通过对“内联升”发展之路的研究,得出“内联升”的发展是一条不断改革之路,是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之路;老字号企业得以生存发展,应当将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相契合。  相似文献   
78.
为解决岭南地区作物制图中光学影像时空覆盖缺失以及作物种植结构复杂导致不确定性高等问题,以满足对高精度作物制图日益迫切的应用需求。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entinel-1的双极化时间序列和作物物候信息建立时空维度典型物候特征的作物分类方法,选择广州市南沙区为试验区,通过XGBoost机器学习算法,实现了田块尺度下的不同作物类型的准确识别及种植面积的精细提取。结果表明:1)相比像素时序特征分类结果,经过雷达时空滤波后的田块时序特征分类方法不仅能有效抑制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影像斑点噪声产生,而且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12.5个百分点、0.19;2)与仅基于Sentinel-1(VV+VH)时空滤波后的全年时序特征分类方法相比,在分类过程中添加物候特征变量的方法表现出更高的精度,Kappa系数可达0.91,甘蔗和香蕉播种面积提取精度分别达到82.04%和71.01%。研究结果表明中高分辨率SAR影像(10 m×10 m)时间序列结合XGBoost算法和雷达数据时空滤波策略可实现区域作物准确识别及种植面积提取,同时,可从数据源与分类方法上为岭南地区农业遥感应用提供思路,对该地区农业灾害管理和灾后救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9.
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稻田土壤氮素分布与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进一步阐明寒地黑土区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铵态氮、硝态氮在不同土层累积及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以田间小区试验为基础,结合~(15)N示踪微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调控模式下土壤剖面的无机氮以及肥料氮素的NH_4~+-~(15)N和NO_3~--~(15)N累积情况,并根据同位素测定结果分别计算了土壤氮素有效性“A”值,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土壤氮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两种灌溉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和以无机氮形态残留的肥料氮素在土壤剖面的累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表层土壤(0~20cm)中无机氮和以无机氮形态残留的肥料氮素的累积量均高于常规灌溉,20~40cm和40~60cm土层的无机氮和NO_3~--~(15)N总累积量均低于常规灌溉,不同灌溉模式间20~60cm土层中NH_4~+-~(15)N的累积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施氮量下常规灌溉模式20~40cm土层的NO_3~--~(15)N累积量较控制灌溉模式增长了10~11倍;40~60cm土层的NO_3~--~(15)N累积量较控制灌溉模式增长了近3倍。不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水稻成熟期氮素积累量中77.77%~84.51%来自于土壤氮素,较常规灌溉提高了12.91%~23.12%,且相同施氮量下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土壤氮素有效性“A”值较常规灌溉模式分别提高了9.41%、5.65%和3.69%。不同施氮量下与常规灌溉相比,稻作控制灌溉模式可以有效提高稻田土壤氮素有效性,减少肥料氮素的淋溶损失,起到了节水减排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黑土区稻田合理的水氮调控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吉林省属寒地稻作区,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有30%~40%的面积适合种植中熟品种.为改进目前中熟品种存在的问题,我们选育出具有高产、抗病、质优等特点的新品种九稻20号,可在我省适应区内大量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