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6篇
林业   26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5篇
  11篇
综合类   8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转TaLEA 11个株系及野生型对照小黑杨为试材,通过生长性状、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发现,在叶面积、气孔密度、叶片厚度等方面转基因XL11株系明显低于其他参试株系;角质层厚度、栅海比,气孔大小等方面 XL11株系显著高于其他参试株系。进而以XL11株系为材料,采用TAIL-PCR方法克隆插入位点的旁侧序列得到AP2/PthRAV(XM_0023114021)。荧光定量分析发现AP2/PthRAV的相对表达量在XL11株系中显著高于其他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平均值的7.78倍,初步认为该株系在生长及叶片解剖结构等性状的改变,可能与AP2/PthRAV上调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2.
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变异及生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6个地点栽培的11个转TaLEA基因小黑杨株系及1个对照株系为材料,对2年生株系的树高和地径进行调查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在不同地点间、不同株系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株系×地点间的交互作用达显著水平(P<0.05);不同地点12个小黑杨转基因株系2年生树高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28~235 cm,地径变化范围为13~24 mm;不同地点参试株系树高和地径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9.84%~33.38%和24.21%~49.16%;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97~0.952,表明相同地点不同株系树高和地径差异较大,但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有利于株系选择。采用Tai模型对各株系的遗传稳定性进行评价,其中XL11株系为不稳定株系,其他11个为稳定性较强的株系。根据各株系的稳定性参数和树高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效应值,预测了各株系的适生地区,其中XL9、XL1、XL14等3个株系在6个试验地点的生长量大、稳定性强,是6个试验点推广的首选株系。   相似文献   
63.
白桦半同胞子代生长及木材纤维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测定了同一白桦强化种子因中帽儿山、清源、桓仁、乌伊岭、小北湖、东方红和辉南8个种源的36个半同胞家系的树高、胸径两个生长性状和纤维长宽比、综纤维素量两个木材纤维性状,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以及在性状差异显著的基础上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将8个种源的白桦优树栽种于同一个种子园内,各优树间是开放性授粉,但白桦强化种子园子代受母本影响较大,各种源子代的树高、胸径、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树高、胸径与经、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经度的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水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纬度呈负相关,与经度呈正相关;纤维长宽比和综纤维素含量与树高、胸径呈负相关。利用隶属函数法选择桓仁、东方红、清源种源为优良种源;选择18号、32号,06号、22号、26号、3‘4号、27号、13号、02号、10号、31号、04号、21号等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64.
孙军华  韩祥林  姜静  孙谦  钱祥 《中国猪业》2016,11(11):79-82
按照生猪强制免疫计划,结合本地区使用的强制免疫疫苗,组织开展了生猪强制免疫疫苗效力验证试验,通过按程序免疫,定期采集血样,开展免疫抗体检测,验证生猪强制免疫疫苗的免疫效力,为各地开展生猪强制免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以3株野生型白桦为母本、3株35S∷BpAP1转基因白桦及1株野生型白桦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杂种子代的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特性,分析外源AP1基因在T1代白桦中的遗传稳定性及分离规律。结果表明:BpAP1基因的插入对转基因植株的花粉活力略有影响,BpAP1基因可遗传给T1代的部分个体,遗传比例在36%~58%之间,经χ2检验,BpAP1基因的分离比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遗传了BpAP1基因的白桦子代与父本一样仍然呈现出提前开花结实、明显矮化的特点,其1年生和2年生的高生长仅为野生型白桦杂种子代的44.19%和18.92%;T1代白桦存在2种完全不同的表型,据此能够简便快捷地判断出杂种子代是否携带有BpAP1基因。该研究证明了外源AP1基因可以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稳定地遗传给子代,获得的转基因白桦杂种子代能够提早开花结实,因此35S∷BpAP1转基因白桦可作为研究白桦性状遗传规律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66.
该文利用ISSR技术分析了大兴安岭北段4个不同海拔梯度、3个不同群落及3个纬度梯度的樟子松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16个筛选出的随机引物在3组共240株个体中,分别检测出162、156和169个多态位点,总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分别达到85.26%、82.11%和88.95%,樟子松天然林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海拔、群落和纬度等不同的尺度上,樟子松天然林群体间的遗传变异较低,遗传变异多来自群体内部.海拔及纬度因子显著影响樟子松天然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不同群落类型对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7.
正番茄黄化曲叶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disease,TYLCD)是一种严重威胁番茄农业生产的病害,该病是由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引发,通常感病的番茄植株表现为顶部叶片皱缩、黄化、卷曲,严重的植株矮化、停止生长等[1-2]。番茄黄化曲叶病毒是双生病毒,在植物病毒中是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环状DNA(Single  相似文献   
68.
为揭示白桦(B.platyphylla×B.pendula)中BpTOPP1基因的功能,以欧洲白桦和裂叶桦为试材,采用qRT-PCR方法开展BpTOPP1时空表达特性分析,同时克隆BpTOPP1基因并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白桦合子胚转化技术获得BpTOPP1过表达株系。结果表明:BpTOPP1是编码313个氨基酸的蛋白,包含942 bp的开放阅读框,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BpTOPP1基因在欧洲白桦和裂叶桦中的表达量不尽相同,欧洲白桦中该基因的组织部位表达特性在第2片叶中表达量呈现上调表达,是芽的2.04倍;时序表达特性分析中该基因在7月21日时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裂叶桦。裂叶桦中BpTOPP1基因在组织部位表达特性分析发现,该基因主要在叶柄呈现上调表达;时序表达特性分析发现该基因的表达量在5月5日和8月22日时显著高于欧洲白桦。BpTOPP1过表达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对照白桦(WT)比较,转基因株系出现叶片延迟脱落、叶柄表皮毛变多、植株矮化和叶片变小现象;转基因株系的苗高均值仅为野生型对照白桦的80.28%,叶面积仅为野生型对照白桦的57.8%,叶绿素相对含量调查显示,转基因株系TO-2、TO-4、TO-5和TO-6等4个转基因株系显著高于野生型对照白桦,初步判断BpTOPP1基因在白桦叶片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69.
程贵兰  蔡智军  姜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38-6139
[目的]研究6-BA与NAA不同质量浓度组合,不同的材料来源及不同的取材方法对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方法]以中黑防杨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结果]中黑防杨叶片不定芽诱导的最佳6-BA与NAA质量浓度组合为,0.5mg/L的6-BA与0.05mg/L的NAA,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为97.91%;最佳材料来源为生根试管苗,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达96.66%;最佳取材方法为选取植株上部0.5cm左右幼嫩叶片,其叶片不定芽诱导率98.33%。[结论]建立了稳定的不定芽再生体系,为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0.
小黑杨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了小黑杨转基因受体系统,利用农杆茵介导法将蜘蛛神经毒肽与bt基因C末端肽组成的融合基因导入小黑杨中,获得了3个小黑杨转抗虫基因植株,转化子为A1、A2、A3,并对其进行了GUS活性及目的基因PCR检测。初步证明A1、A2、A3为转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