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高产棉花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品质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设置田间密度试验小区,对不同密度条件下棉花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品质形成特点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南疆地区棉花最适宜种植密度应在16.5×104~20×104株/hm2, "三桃"比例为:3∶5~5.5∶1.5~2,LAI高峰宜出现在盛铃期,其值3.5~3.6,盛花-盛铃棉田冠层的光截获率要维持在90;~95;,吐絮期干物质的积累量比重在50;左右,光合速率吐絮后保持在10 μmol/m2穝以上.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布管方式和施氮量对机采棉生物量、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为机采棉高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设置2种机采棉滴灌带布管方式:(1)1膜6行3管,行距(66+10)cm,滴灌带在作物窄行中间(G3);(2)1膜6行5管,行距(66+10)cm,滴灌带铺设在作物窄行中间3管和作物宽行中间2管(G5)。同时设置4个氮肥用量水平,即0、240、300、360 kg/hm2(分别以N0、N240、N300、N360表示)。【结果】相同施氮量处理下,G5处理棉花干物质量显著高于G3处理,G5-N360处理叶、茎、铃干物质量均最大,G5-N360处理较G3-N360处理叶、茎、铃、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23.1%、15.0%、11.6%、14.9%;G5  相似文献   
23.
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施氮量对膜下滴灌棉花生长发育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为膜下滴灌棉花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以新陆早52号为材料,设N0(不施氮)、N150(150 kg/hm2)、N250(250 kg/hm2)、N350(350 kg/hm2)、N450(450 kg/hm2)共5个处理,研究膜下滴灌棉花的氮肥运行规律及最佳氮肥施用量。【结果】 不同氮肥处理地上部生物累积量进符合Logistic 曲线模型Y=a/(1+b×exp(-k×t)),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在71~77 d,进入快速积累期在56~60 d。2试验年各处理LAI表现为N450>N350>N250>N150 >N0,最大可达4.51~4.81。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变化表现为随土层深入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0~4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最高,现蕾阶和铃期消耗土壤硝态氮较多。产量、肥利用率、氮肥贡献率2试验年N350最大,分别在为7 477.5和7 731.7 kg/hm2,40.32%、43.24%,56.09%、57.02%。【结论】 N350(350 kg/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量在327.70~340.6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博州杂交棉适宜氮肥基追比进行研究,探寻杂交棉合理的基追比例。结果表明,不施底肥N1(0∶10)处理表现较差,植株矮小,鲁棉研15号和中棉所43号均以N2(1∶4)处理各项指标表现最佳,N3(2∶3)处理其次,适宜的氮肥基追比能提高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从而达到增产效果。鲁棉研15号N2处理籽棉产量达7 823.09 kg/hm2,中棉所43号相应处理为8 805.22 kg/hm2。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棉花秸秆浸提液对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明确棉花秸秆对小麦根系的化感效应。[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3为材料,设置不同棉花秸秆浸提液水平(0%、1.0%、2.0%、4.0%、8.0%和10.0%),研究浸提液对小麦根系形态指标和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棉花秸秆浸提液抑制了小麦根系的伸长,增加了根系平均直径,导致根表面积和根体积降低;浸提液处理诱导了根系活性氧含量升高,导致根系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进而降低了根系活力,抑制了根系吸水和生物量形成;随秸秆浸提液升高,浸提液中总酚酸含量持续升高,总酚酸含量与根系形态建成和根系生理活性密切相关。[结论]棉花秸秆浸提液通过影响根系活性氧变化限制了根系生长发育并降低了生理活性,浸提液中总酚酸含量是主要限制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26.
调环酸钙对棉花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调环酸钙用量对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棉花品种‘新陆早4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处理,包括10 g/hm~2调环酸钙(T1)、20 g/hm~2调环酸钙(T2)、30 g/hm~2调环酸钙(T3)、40 g/hm~2调环酸钙(T4)、750 g/hm~2化学封顶剂(C)和对照(CK)共6个处理,比较不同浓度调环酸钙喷施下棉花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解析株高、生物量积累、单铃重、籽棉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调环酸钙处理在改善棉花农艺性状、生物量积累与分配及提升产量、改善品质上均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其中,处理T3和C的籽棉产量最高,分别较CK增加11.83%和36.32%,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比强度、伸长率等整体效果也最优。综上,喷施30 g/hm~2的调环酸钙能够有效降低株高、提高植株生物量、单铃重及改善纤维品质,其效果仅次于化学打顶处理。  相似文献   
27.
为了探讨密度对棉花冠层小气候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密度与棉花生理特征和品质的关系,设计了5种不同密度(9万~27万株.hm-2)的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冠层的透光率初花后迅速下降,各处理中A3(18万株.hm-2)处理透光率均变为最高。空气温度花期20 cm处冠层以A3处理空气温度最高,吐絮后规律性不明显。花期相对湿度较高且变化较小,以A3处理的相对湿度最为稳定,变化最小。吐絮期,不同冠层相对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早、晚的相对湿度较高,处理间规律性不明显。A3处理皮棉产量最高,LAI高峰出现在盛铃期,吐絮时仍保持在2.5~2.6。8月14日左右棉花第10果枝叶开始衰老,5 d后第8果枝叶开始衰老,其A3处理能维持较长时间的正常生理状态。不同处理棉花纤维品质无显著差异,密度增加能增进纤维品质,但密度大于A4(22.5万株.hm-2)后,又对纤维品质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28.
机采棉模式下氮肥运筹对棉花产量和养分吸收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氮运筹技术模式,通过田间试验,在不同施氮水平下,对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定点采集有代表性的植株样品,分析其干物质N、P、K含量,研究不同产量水平下机采棉各生育期吸收N、P、K的量与比例及其区别,以期探明确土壤—棉花体系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及其与产量变化的匹配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氮肥基施比例由0%提高到40%,在机采棉模式下,可形成7667.15 kg/hm2超高产,7376.12 kg/hm2的中高产,7212.33 kg/hm2的一般产量3种水平;机采棉在苗期—蕾期主要吸收氮素养分,占棉花苗期—蕾期吸收养分总量的34.57%~48.52%。蕾期—花铃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最大,吸收N量占棉花整个生育期吸收总N的66.14%~83.22%、吸收P2O5占总P2O5的52.39%~73.07%、吸收K2O占总K2O的75.57%~79.08%。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对养分的需求表现出对氮需求较早,且量也较大;对磷的需求稍晚,但需求持续时间长;对钾的需求时间和强度处于居于氮、磷之间。结论:机采棉种植模式下,通过氮肥的基追比例运筹,能够调控棉花达到不同的产量水平。机采棉超高产棉花在单位面积上对N、P2O5、K2O的吸收量高于一般产量和中高产棉花的吸收量,而且对K2O吸收的绝对量最大。在不同产量水平下棉花对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总体上是相似的,但各生育期养分吸收比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施氮对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的影响,明确施氮阈值与棉花产量和土壤无机氮储量的关系.[方法]2012 ~2013年,分别采集不同施氮水平下(0、237.9、317.1、396.5、475.7、634.2 kg/hm2)棉花植株样品和0 ~100 cm深土壤剖面样品,测定棉花的吸氮量,分析土壤无机氮的浓度.[结果]在0~ 396.5 kg/hm2增加施氮量可以促进棉花生长,盛铃时施氮量与棉花生长量的相关性最高,但太多并不再利于棉花生长;在0~ 60 cm土层无机氮浓度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而60 cm土层以下无机氮浓度开始降低,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变弱,规律不明显;施氮量与棉花产量是二次方程关系,施氮量为N3(396.5 kg/hm2)时棉花产量最高;棉花的氮素利用率与产量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最高为29.73;.施氮量在332 ~397 kg/hm2的阈值范围内,有利于棉花形成高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结论]施氮阈值与产量、无机氮储量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0.
通过喷施延迟吐絮生长调节剂,探讨其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延迟吐絮生长调节剂使棉花株高增加,出现新发侧枝;棉花吐絮受到抑制,吐絮率显著下降,单株成铃增加0.33个,铃重增加0.18 g,衣分显著提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比清水对照增加0.5 mm左右,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和纺纱均匀性指数都有所增加,长度整齐度指数和马克隆值有下降趋势。总的分析认为,延迟吐絮调节剂利于棉花产量提高和品质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