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五种不同包装方式对白灵菇鲜菇保鲜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托盘包覆保鲜膜、聚乙烯塑料袋全封、聚乙烯塑料袋全封单侧打一个小孔、聚乙烯塑料袋全封两侧各打一个小孔、聚乙烯塑料袋全封两侧各打两个小孔等5种不同包装方式对白灵菇鲜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同一包装方式的保鲜效果差别较大;自然室温条件下(12℃左右),托盘包覆保鲜膜包装效果最好,保鲜时问可达保鲜15 d以上;低温冷藏条件下(温度5℃左右),聚乙烯塑料袋全封包装效果最好,保鲜时间可达25 d左右.  相似文献   
22.
添加尿素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尿素对袋栽金针菇茵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尿素的含量为0.2%时,茵丝生长最快,达到O.3cm·d^-1;产量和生物转化率最高,分别为210g·袋^-1和70.0%。  相似文献   
23.
详细阐述了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优势,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今后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4.
试验以小麦秸秆为主料,设计不同配方配制培养料,采用塑料袋熟料栽培平菇,研究不同配方对平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秸秆100kg,配以棉籽壳50kg和麦麸30kg,平菇产量最高,鲜菇重达276g·袋^-1,生物学效率达110.4%,比纯小麦秸秆高63.2%。  相似文献   
25.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但是新鲜食用菌质地脆嫩,呼吸作用旺盛,采收后容易发生腐败、褐变、萎蔫等现象,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采后劣变调控技术的研究广受人们关注。本文简要阐述了食用菌采后发生劣变的机理,并对目前食用菌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索添加黄豆面对金针菇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提高产量.[方法]研究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含量的黄豆面对金针菇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的影响.[结果]添加黄豆面后,菌丝生长加快,最高达0.44 cm/d(0.5%黄豆面);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显著增加,最高达212 g/袋和70.7%(2.0%黄豆面);综合考虑成本和效益,添加1.0%的黄豆面最佳.[结论]金针菇培养料黄豆面适宜的添加量为1%,增产效果较好,生物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7.
河南省食用菌产量、产值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对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依据FAO 统计数据及《河南统计年鉴》数据,结合实地调研,分析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地位的变化及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28.
以黑平8号平菇菌株为材料,采用工厂化瓶栽生产方法,设置不同出菇温度,通过测定原基形成时间、密集度、色泽,子实体颜色、朵形和菌盖光亮度,采收时间、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指标,比较不同出菇温度对平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出菇温度越低,原基形成时间越长、颜色越深,子实体朵形越紧凑。随着出菇温度的升高,菌盖光亮度变差,子实体采收时间变短,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下降;最终确定以16℃为黑平8号在工厂化瓶栽条件下的适宜出菇温度。  相似文献   
29.
简述我国食用菌标准化及实施标准中监管不力的状况,突出论述了食用菌术语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引用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与国家有关部门对审定术语的原则及使用术语的规定。对“真菌”、“蘑菇”以及“食用菌”三个学科领头术语的有关争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双孢蘑菇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收集9个双孢蘑菇品种进行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棕色品种M-棕-2,出菇早,产量最高,生物学效率达到73.1%,白色品种M-2796,M-20出菇早,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分别为56.1%和5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