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3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甘肃省冬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肃省油菜主产区农户冬油菜种植情况调查,了解了衣村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种植需求及生产中存在的有机肥施用不足、栽培水平和机械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服务机构不健全、干旱影响大、产量不高、效益低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通过旱棚盆栽试验,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用人工控制浇水的方法模拟干旱环境,测定干旱胁迫对其生理生化指标、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4个油菜品种的幼苗叶片叶绿素质量浓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增大,根系的主根长、侧根数、根系干重、根冠比上升,根系活力下降。干旱胁迫后,抗旱性强的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主根长,侧根数多,根干重较重,根冠比大,根系活力稳定;弱抗旱冬油菜品种天油2号主根较短,侧根数少,根干重轻,根冠比小,根系活力变化幅度较大;中抗旱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天油4号各指标居于陇油7号和天油2号之间。  相似文献   
103.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溶液模拟水分胁迫,研究4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评判不同品种的抗旱性强弱。结果表明,PEG对4种白菜型冬油菜的成苗率、主根长、苗高、单株鲜质量、相对活力指数有显著的抑制效应;PEG质量分数为5%~15%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胁迫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关系,在质量分数15%~20%时酶活性出现峰值,达显著性水平(P0.05),随之下降。可溶性糖(SS)含量、可溶性蛋白(SPr)含量、脯氨酸(Proline)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与胁迫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白菜型冬油菜PEG胁迫的半致死质量分数(LC50)为18.2%、半致死相对电导率(EC of LC50)为15.73%。4个品种的抗旱性顺序依次为:陇油6号陇油7号天油7号≥天油5号。  相似文献   
104.
应用双向电泳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 筛选得到干旱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与光合作用相关差异蛋白质RuBisCo小亚基。根据已发表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 RuBisCo亚基rbcLrbc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 采用RT-PCR扩增陇油7号的cDNA, 获得rbcLrbcS基因开放阅读框, 长度分别为1095 bp和549 bp, 编码364和18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 rbcL与大白菜(Brassica rapa subsp. chinensis)的蛋白质同源性达到99%以上, 其保守序列属于RuBisCo Large超家族, 该蛋白质理论相对分子量及等电点分别为40.29 kDa和6.70, 不稳定指数(instability index, II>40为不稳定蛋白质)为41.67, 属于不稳定蛋白; 脂融指数(aliphatic index)为83.63, 平均亲水性值(grand average of hydropathicity)为-0.232, 属于亲水性蛋白质; 二级结构包括38.74% α-螺旋(alpha helix)、10.99%延伸链(extended strand)及50.27%自由卷曲(random coil); 三级结构具有5个不同的活性口袋。rbcS与甘蓝(Brassica oleracea)蛋白质同源性达到99%, 其保守序列具有rbcS超家族和RuBisCo Small Like超家族, 理论相对分子量为20.32 kDa, 理论等电点为8.23, 不稳定指数为33.66, 属于稳定蛋白质; 脂融指数为74.86, 平均亲水性值为-0.142, 属于亲水性蛋白质; 二级结构包括16.02% α-螺旋、28.73%的延伸链及55.25%自由卷曲; 三级结构具有4个不同的活性口袋。实时荧光定量和半定量分析显示, 干旱胁迫下, 白菜型冬油菜叶片rbcLrbcS基因表达量下调是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并且, 冬油菜叶片Pn下降与RuBPCase表达抑制和活性降低有关, 非气孔限制是Pn下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5.
本研究用0.2%和0.4%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小豆京农6号(JN6)种子12 h,M_1成株率分别为26.7%和3.5%,变异率为1.24%和1.59%,结果表明处理浓度越大,成株率越小、变异率越大.0.2%秋水仙素处理12 h为较佳处理,但0.4%处理的变异类型相对丰富.M_2代与对照相比,单株粒数在5%水平上达到显著差异,百粒重在1%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M_3代百粒重与对照相比在1%水平达到极显著差异,诱变后代中筛选出了3个高产优良株系.在M_3代共筛选到263个叶色、叶形、蔓生、多分枝、黑荚、浅红和深红粒色、大粒及早晚熟等性状变异突变体.叶形有剑叶、小密叶、肾叶突变类型;叶色有深绿、浅绿、黄化、黄斑叶变异类型.早熟和晚熟变异株分别比对照早熟10~15 d和晚熟7~10 d.  相似文献   
106.
春油菜新品种陇油2号陇油2号是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以里金特为母本、奥罗为父本杂交,选择育成的集丰产与优质于一体的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1994年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4年推广面积已达10万余亩。油陇2号1990年甘肃省春油菜多点联合试...  相似文献   
107.
以芸芥自交亲和系为材料,用改进异硫氰酸胍法提取芸芥柱头总RNA.所提取的RNA完整性好、没有DNA和蛋白质等污染,完全适用于后继实验.同时对影响DDRT-PCR扩增的参数进行了筛选研究,确定了Mg2+、dNTP、引物和Taq DNA聚合酶的浓度和扩增程序.结果表明,在25μL DDRT-PCR反应总体系中各组分的最佳量分别为:17.2μL DEPC-ddH2O;1.5μL10×PCR Buffer(Mg2+);2.0μL dNTP(各2.5mmol/L);1.0μL锚定引物H-T11 M(10 μmol);1.0μL随机引物(5μmol/L);1.5μL cDNA;0.8 μL TaqDNA Polymerase(2.5 U/μL).PCR反应程序:①94℃4 min;②30℃1 min 30 s;③72℃1 min;④94℃30 s;⑤42℃1min 30 s;⑥72℃1 min;从④到⑥35个循环;⑦72℃10 min.  相似文献   
108.
于2021—2022年在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上川镇甘肃农业大学油菜育种基地设置5个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处理,即‘陇油7号’覆盖(SC)、‘天油2号’覆盖(WC)、‘陇油99’覆盖(LX)、‘陇油88’覆盖(SR)、‘天油2288’覆盖(WR),以冬闲无覆盖为对照(CK),通过研究冬闲田不同类型冬油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以期为该区筛选适宜秋冬闲田覆盖的油菜类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五叶期白菜型覆盖量比甘蓝型高,进入越冬期后甘蓝型覆盖量高于白菜型;白菜型品种和甘蓝型品种均具有良好的覆盖效果,甘蓝型品种‘陇油88’和白菜型品种‘陇油99’在不同时期的覆盖效果各有优势,二者均可以作为冬闲覆盖材料。冬前甘蓝型覆盖各项光合指标均高于白菜型,甘蓝型品种较白菜型具有覆盖优势。冬油菜覆盖具有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孔隙度的作用,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冬油菜覆盖可以增加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白菜型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甘蓝型覆盖。与CK相比,覆盖处理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54.00%、85.00%、20.62%、1...  相似文献   
109.
许耀照  孙万仓  方彦  孙柏林 《核农学报》2020,34(7):1551-1560
为揭示西北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内源激素和总多酚含量与其抗寒特性的关系,以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4号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自然低温条件下,分别取植株的叶片和根系,测定分析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和总多酚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前和越冬期,间随着气温的降低,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从苗期到越冬期,叶片和根中IAA含量和(IAA+ZR+GA3)/ABA值、叶片中ZR和ABA含量、根中GA3含量和IAA/ZR值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中GA3含量和根中ZR含量在陇油7号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天油4号中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气温持续降低,陇油7号根中ABA含量呈升高的趋势,在天油4号根中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叶片中以及陇油7号根中总多酚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天油4号根中总多酚含量呈先缓慢降低而后升高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越冬率与冬油菜叶片中IAA和ZR含量以(IAA+ZR+GA3)/ABA的值呈负相关,而与其根中ABA和总多酚含量呈正相关。与强抗寒品种冬油菜陇油7号相比,在降温中后期(11月17日后,-4.75℃),弱抗寒品种冬油菜天油4号叶片中IAA、ZR和ABA含量、(IAA+ZR+GA3)/ABA值和总多酚含量整体均较高,而其根中ABA和总多酚含量整体均较低,说明冬油菜越冬前地上部生长越旺盛,其抗寒性越差。综上所述,白菜型冬油菜根中内源激素ABA和总多酚含量对其抗寒性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受内源激素调控和总多酚影响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芝麻菜具有抗旱、抗病、耐瘠等特性,是优异的油料作物资源。针对芝麻菜的利用现状,从芝麻菜属与芸薹属属间远缘杂交以及杂交不亲和性研究等方面,综述有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