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5篇
农学   6篇
  6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0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为探究种子老化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不同活力玉米杂交种为实验材料,采用高温高湿的方法对玉米种子进行人工老化处理,利用室内培养箱及温室环境条件,研究玉米种子活力在不同老化程度下的变化规律及种子老化对不同活力玉米幼苗生长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老化处理时间延长,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2.
对细胞质雄性不育系DT-合344、ZT-合344和保持系合344雄穗不同发育时期小花中活性氧代谢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雄穗整个生长阶段,不育系雄穗中超氧化物阴离子(O2·)、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保持系。随着雄穗的发育,保持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高于不育系,达显著水平。雄穗小孢子孕育后,不育系小花中过氧化氢(H2O2)、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保持系。活性氧代谢的异常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23.
磷肥不同用量对设施辣椒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川平原设施内多注重氮肥的投入,对磷肥的投入较少,以银川设施内广泛种植的"长剑"辣椒为研究对象,设定磷肥的不同用量试验,分析了磷肥对辣椒生长、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最佳磷肥施用量。结果表明:初果期前增施磷肥能显著促进辣椒株高增长;适宜的低磷投入能促使辣椒植株健壮;75~225kg·hm~(-2)P_2O_5用量能促进冠幅显著增加,更高则产生反作用;磷肥用量与辣椒产量表现为典型的抛物线式,当P_2O_5用量低于225kg·hm~(-2)时,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辣椒产量增加,但进一步增加的磷肥用量导致产量下降。该地区最高产量P_2O_5施用量为211.64kg·hm~(-2),最大经济效益P_2O_5用量为187.14kg·hm~(-2)。  相似文献   
24.
【目的】通过基因差异表达分析揭示大豆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为探明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4×5 NCⅡ设计,配制20个大豆杂交种,以大豆苗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杂交种及亲本之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并分析其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结果】大豆杂交种和亲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差异表达模式可分为单亲表达一致一型(110型)、单亲表达一致二型(011型)、双亲共沉默型(101型)、单亲表达沉默一型(100型)、单亲表达沉默二型(001型)和杂种特异表达类型(010型)6种,其中单亲表达一致一型所占比例最高(13.25%)。差异表达模式与杂种表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百粒质量与011型呈显著负相关,与101型呈显著正相关;节数、脂肪含量与100型呈显著正相关;差异表达模式与中亲优势(MPH)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的MPH与110型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质量的MPH与110型呈极显著负相关;差异表达模式与超亲优势(BPH)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单株荚数的BPH与110型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的BPH与110型、虫食粒率的BPH与101型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大豆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的形成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5.
根据对吉林市滨水地带驳岸的实地调查,分析了松花江驳岸形式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符合生态平衡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的生态驳岸的设计思想,结合几处自然式驳岸设计实例,探讨了生态驳岸与水边环境的配合形式。  相似文献   
26.
植被恢复对侵蚀坡地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评价表层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对放牧和不同植被类型互作的反应,选择四川省西昌市西溪乡牛郎村马家松坡放牧丘陵坡地,分别在坡顶、上、中、下部各层采集有乔木(桉树)、灌木(米油枝)、草本3种类型植被覆盖以及无植被覆盖的0—5 cm表层土壤,测定分析了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含量。结果表明,植被对改善表层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的作用大小顺序为:米油枝>草本植物>桉树。米油枝、草本植物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桉树改善表层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含量的作用则比较小。不同坡位对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容重变化为:米油枝下土壤<桉树下土壤<草地<裸地。米油枝能显著降低表层土壤容重,而在不同坡位间无显著差异。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对放牧的反应不同。放牧显著降低了桉树林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含量,对米油枝和草本植物覆被下表层土壤性质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7.
基于GPS不同测量间距的DEM地形信息提取沟蚀参数对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GPS技术正在成为一种快速高效研究沟蚀发生演变的手段。但由于GPS测量间距的影响,从建立的不同尺度DEM上获取的地形信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影响沟蚀研究的准确性。本文以长江上游西昌地区马家松坡小流域作为试验样区,利用RTK—GPS技术,按测量间距3,5,10m和20m等4种空间尺度对小流域的地形进行测量,基于ArcGIS 8.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相关尺度的栅格DEM,提取地面坡度、剖面曲率以及沟壑密度等地形信息。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量间距的增加,从DEM上提取地面平均坡度、平均剖面曲率和沟壑密度均呈显著线性递减趋势,5m的测量间距是长江上游地区描述地形的理想尺度,可以满足研究冲沟和切沟的需要,而3m及3m以下的测量间距适用于细沟、浅沟的研究需要。我们的研究结果对应用GPS技术,实现高精度快速确定地表沟蚀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巨鹿黄兔是巨鹿县农民在长期的养兔生产过程中,以本地黄兔为基础,与多个品种(比利时、公羊、大耳黄和虎皮黄等)杂交,闭锁繁育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具有繁殖力高、母性好、耐粗饲、生长快、肉质好等优点,但由于缺乏系统选育,生产性能和体质外貌参差不齐,有一定的杂乱、退化现象。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急需对其进行保种。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巨鹿黄兔这一资源,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工  相似文献   
29.
研究导入野生碱蓬DNA的玉米自交系后代的耐盐性及分子水平的变异,从中筛选出较强的耐盐新材料,为玉米耐盐育种提供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在250 mmol/L的Na Cl胁迫后,导入系K-3与其他导入系及受体相比存活绿叶多,鲜重和干重变化率较低,耐盐性明显。SSR分析得出,引物phi065标记座位检测到导入系K-3与供体有相同的带型,phi077标记座位检测到导入系K-3还产生与受体和供体均不相同的带型,分析导入系K-3的耐盐性可能是由于整合了部分野生碱蓬DNA片段的结果所致。  相似文献   
30.
文章分别介绍了英国、芬兰和德国3个国家的森林认证体系产生背景、历史沿革、体系特征、推动措施和认证现状,为我国森林认证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