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5篇
  4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平衡施肥对芋头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平衡施肥对芋头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K(无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显著提高芋头产量达24.9%~76.7%,以增施钙肥处理(N3015K20Ca)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N3015K20(OPT)的基础上配施钙、硼肥芋头产量分别增加15.1%和13.3%。不同施肥处理间芋头品质差异不显著。从2003—2007年,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改善芋头品质(淀粉,氨基酸,粗蛋白,全P,全K),且各项品质指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处理OPT基础上配施钙、硼肥对芋头各品质指标无明显改善,甚至出现负效应。N30P15K20Ca和N30P15K20B处理的施肥利润最高。综合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来看,N30P15K20Ca为芋头优质高产最佳养分组合。  相似文献   
22.
玉米秸秆复配基质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玉米秸秆替代传统基质草炭的可行性,以"中农19号"黄瓜为供试材料,将玉米秸秆、草炭、沼渣、蛭石、珍珠岩等按不同体积比混配制成育苗基质。通过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对玉米秸秆和草炭的形貌特征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穴盘育苗试验,研究玉米秸秆对基质理化性质和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玉米秸秆对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有机质含量、p H值和电导率EC等理化性质有改善作用;将玉米秸秆按照适宜的体积配比代替草炭和沼渣育苗时,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试验表明,与对照组CK1(草炭25%、沼渣25%、珍珠岩25%、蛭石25%)相比,T1(秸秆10%、草炭20%、沼渣20%、珍珠岩25%、蛭石25%)和T2(秸秆20%、草炭15%、沼渣15%、珍珠岩25%、蛭石25%)更适宜作物生长,种子萌发40 d时,T1组黄瓜幼苗的株高为(8.61±0.34)cm、茎粗为(4.34±0.27)mm、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7.40±2.15)SPAD、叶面积为(60.21±1.69)cm~2、根系活力为(118.306±30.611)TTFμg/(g·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K1。因此,玉米秸秆对黄瓜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代替部分草炭用于育苗基质的配制。  相似文献   
23.
不同肥料组合对酸性土壤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肥料组合对酸性土壤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不同肥料组合白菜产量提高了22.3 %~114.6 %,以N_(20)P_(10)K_(150)M+L处理产量最高, N_(20)P_(10)K_(15)M+C处理其次.与N_(20)P_(10)K_(15)处理相比,在N_(20)P_(10)K_(15)基础上减氮、磷、钾处理显著降低了白菜产量7.6 %~19.3 %,而在N20P10K15基础上增施石灰、炭灰和菜籽粕的处理,显著提高白菜产量4.18 %~41.6 %.在N_(20)P_(10)K_(15)基础上增施炭灰显著降低了白菜硝酸盐含量,提高了卫生品质.不同肥料组合(除N_(20)P_(10)K_(15)M+C处理外)均提高了白菜维生素C 含量,且以N_(20)P_(10)K_(15)L处理的增幅最大,达43.0 %.增施石灰、菜籽粕和炭灰的白菜氨基酸含量增加,以N_(20)P_(10)K_(15)M+C处理的效果最佳.单一配施石灰和炭灰的处理白菜还原糖含量增加.增施石灰、炭灰和菜籽粕的处理提高白菜氮、磷和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47.1 %~208.3 %, 53.7 %~122.0 %和3.70 %~41.8 %.  相似文献   
24.
为筛选适用于大豆(Glycine max)-玉米(Zea mays)带状复合种植田的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测定砜吡草唑等11种土壤处理除草剂对玉米品种登海605、奥玉510、浚单20及大豆品种中黄13、郑1307、皖豆33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砜吡草唑等单剂和混配处理对大豆、玉米安全性及对杂草防效。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砜吡草唑、唑嘧磺草胺、嗪草酮、精异丙甲草胺、二甲戊灵、氟噻草胺对供试大豆及玉米均安全,噻吩磺隆和乙草胺对大豆品种郑1307抑制率较高,对其他品种大豆和玉米生长无影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2 d,砜吡草唑、氟噻草胺在供试推荐剂量下对稗草、马唐、青葙和铁苋菜的总鲜重防效分别为92.1%、88.9%。砜吡草唑分别与唑嘧磺草胺、氟噻草胺、嗪草酮混配,精异丙甲草胺与唑嘧磺草胺混配后,对4种杂草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均达91.6%以上,其中砜吡草唑+嗪草酮165+594 g·hm-2混配时总鲜重防效为96.9%,对大豆和玉米增产率分别为19.74%和17.21%。研究结果可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田土壤处理除草剂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为制备猪δ冠状病毒(PDCoV)N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样品中PDCoV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PDCo V 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基于纯化的N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筛选获得稳定分泌N蛋白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亚类进行系统鉴定。结果显示:通过3次亚克隆筛选获得8株可分泌PDCo V 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和Western blot分析,证实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猪δ冠状病毒反应,且不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反应,特异性良好。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结果表明,1A11、3C6、1E7、1E12株单克隆抗体属Ig G1型,4F3、2A3株单克隆抗体为Ig G2a型,3E4单克隆抗体为Ig M型,8株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均为κ链。利用1A11单克隆抗体对PDCo V、PDEV、TGEV感染猪的空肠、回肠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表明1A11能与感染PDCo 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而不与感染PDEV和TGEV的组织发生...  相似文献   
26.
顾丰颖  丁雅楠  朱金锦  孙倩倩  张瑞  王锋 《核农学报》2022,36(12):2447-2454
为了解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镍的污染情况及暴露风险,本研究收集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小麦样品3 444份,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镍含量,分析小麦镍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基于全麦籽粒镍含量的分布,采用蒙特卡洛法估算我国成人和儿童小麦镍的暴露剂量水平,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暴露剂量-反应外推模型,评价小麦镍的暴露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我国3个小麦主产区小麦镍平均含量为0.225 mg·kg-1,南方冬麦区小麦镍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个产区,最高值达4.779 mg·kg-1。 膳食暴露评估结果显示,我国成人和儿童小麦镍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量(ADD)分别为6.31×10-4和8.32×10-4 mg·kg-1·d-1;与不同国际组织推荐的参考摄入剂量(RfD)相比,成人和儿童ADD值超过RfD值的人群概率范围分别为0~0.23%和0.02%~0.49%。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小麦镍暴露不会对我国大部分居民产生明显的健康影响,但少数高暴露人群可能潜存健康隐患。本研究结果为我国小麦重金属污染安全监管、标准制定和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7.
为甘蓝作物中花青素的合成代谢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以"早红"(紫甘蓝)和"中甘11"(青甘蓝)为试验材料,利用UV-A和UV-B不同的时间组合照射生长4周的甘蓝幼苗,测定甘蓝中花青素的含量和代谢相关的主要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在不同处理中的表达。试验表明:紫甘蓝和青甘蓝在经过UV-A和UV-B处理后,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并均在6h达到最大值;UV-B处理比UV-A处理提高甘蓝花青素的含量方面更有效,在紫甘蓝和青甘蓝中分别提高41%和45%。分析花青素生物合成与代谢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可知UV-A和UV-B促进花青素积累的调节机制不同,甘蓝中不同品种积累花青素的机制也不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DFR和LDOX这2个下游结构基因在UV-A和UV-B不同处理以及紫甘蓝和青甘蓝不同品种间表达量都提高了,说明紫外照射提高花青素生物合成的下游结构基因的表达与甘蓝花青素的含量提高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角果及种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为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品种、优良自交系的选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自交亲和性较差的菜薹L58和自交亲和性较好的白菜型油菜R-O-18构建的包含117个株系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已构建的包括372个InDel标记的分子遗传图谱,采用区间作图法(IM)对花期亲和指数、结角率、角果长度、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宽比、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度、每角果种子数、千粒重及种子颜色9个性状分别进行QTL分析。【结果】RIL群体在自交亲和性、角果及种子相关的9个性状上表现为连续变异,并且变异幅度较大,均呈正态分布或偏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点。花期亲和指数与结角率、角果长度、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宽比、每角果种子数、千粒重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花期亲和指数与每角果种子数间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8487。与其他几个性状的相关性大小依次为:千粒重>结角率>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度>角果长宽比。每角果种子数及千粒重均与结角率、角果长度、角果喙长度、角果长宽比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而每角果种子数与千粒重之间也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0.6477)。结角率、角果长度、角果喙长度与角果长宽比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而角果喙长/角果长除了与角果长呈负相关,角果喙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外,与其他性状均不相关。共检测到12个QTL位点,其中6个QTL位于A09连锁群,10个QTL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2个控制花期亲和指数的QTL均位于A09连锁群上,分别可解释13.1%和16.7%的表型变异;6个角果相关性状的QTL,分别位于A06、A09和A10连锁群上,单个QTL可解释13.4%-17.7%的表型变异;4个种子相关性状的QTL,分别位于A02、A05、A06和A09连锁群上,可解释7.9%-42.1%的表型变异,位于A09连锁群的种子颜色QTL为主效位点,其加性效应值为1.22。【结论】共检测到12个控制自交亲和性(2个)、角果(6个)及种子相关性状(4个)的QTL,其中,2个控制自交亲和性的QTL,与前人得到的调控自交亲和性主位点(S位点)不同,可能为控制自交亲和性的非主效QTL位点。1个种子颜色QTL为主效位点。  相似文献   
29.
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从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中克隆得到了cDNA全长为1215bp的柳枝稷质膜型水通道蛋白基因(PvPIP1),包含867bp开放阅读框序列,编码288个氨基酸,将该基因提交到GenBank,获得登录号KC955176。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vPIP1基因分子量为30.78kD,含有6个跨膜区,2个高度保守的NPA模体结构,存在PIPs的高度保守序列GGGANXXXXGY和TGI/TNPARSL/FGAAI/VI/VF/YN。对其同源性的分析表明,PvPIP1基因与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大麦(Hordeum vulgare)的质膜型水通道蛋白同源性高达98%和93%。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PEG胁迫的任何时间点PvPIP1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相比都表现上调,在ABA和NaCl胁迫的9h内其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推测PvPIP1基因可能参与柳枝稷对逆境的抗性反应。研究结果将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该基因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中的作用提供依据与信息。  相似文献   
30.
通过4 a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定位施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各施肥处理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所差异,尤以品质的差异较大.4 a甘蓝平均产量,与CK(无肥处理)相比,不同肥料组合对甘蓝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产量提高6.7%~37.4%,以N30 P15K20 Ca150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N30P15 K20 B0.2和N30P15 K20处理;与OPT处理相比,在N30P15 K20(OPT)基础上同时增施磷钾肥产量降低1.5%,而配施钙、硼产量分别增加9.6%和3.8%.2003-2006年,与CK相比,肥料养分组合可提高甘蓝氨基酸、粗蛋白、Vc、可溶性糖含量,改善其品质.与OPT处理相比,在OPT基础上同时增施磷、钾肥,对甘蓝氨基酸和Vc含量有提高作用,而配施钙肥提高氨基酸、粗蛋白和Vc含量,以氨基酸含量提高量最大(达10.0%),增施硼肥可提高的甘蓝氨基酸、Vc和可溶性糖含量.各处理中以OPT处理对降低甘蓝硝酸盐含量效果最佳.综合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N30 P15K20Ca150为甘蓝优质高产最佳养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