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6篇
  7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浇筑技术使用是否规范合理,浇筑效果是否达标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注浆技术重点应用于屋面、地下室、地基桩柱等环节,是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使用最多的技术之一,同时,这项技术也是影响房屋质量最关键的一环.在房建施工过程中,对其采取注浆技术,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处理施工裂缝问题,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系数与可靠系数,且减少房屋建设的施工投入.  相似文献   
42.
立体架育苗     
立体架育苗,一般不受季节限制,不需占用耕地,可以在室内进行.建造一个1.5 m×2.0 m×0.5m的1.5m3的立体架,一般可以育苗800~1 200株.  相似文献   
43.
随着镇海区庄市街道农业机械和各种其他车辆的不断增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上三年在庄市区域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年均在90起以上,有50%以上发生在乡村道路上.针对这一现状,街道决定创建农机安全镇(街道).创建工作从2003年6月开始,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44.
金露梅嫩茎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金露梅嫩茎为外植体进行簇生芽诱导,结果表明:诱导簇生芽时,以MS+6-BA 2.0mg/L+NAA0.2 mg/L效果较好,分化率达100;继代培养时以MS+6-BA 1.0 mg/L+KT0.5 mg/L+NAA 0.1 mg/L增殖率较高,达11.7倍;再生苗在1/2MS+NAA0.1 mg/L的培养基上生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5.
利用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与埋设在苗床下的电热线相连,当地温超过预设温度时,温控器自动切断电源,从而达到恒温育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6.
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与调节,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与调节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通过介绍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胚发生中的基因表达,展示体胚发生已经成为研究植物胚胎发生发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体胚发生中分离到的基因研究为理解细胞分化与发育,形态发生与建成以及植物合子胚的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7.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与调节,研究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与调节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通过介绍高等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生长素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以及体胚发生中的基因表达,展示体胚发生已经成为研究植物胚胎发生发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体胚发生中分离到的基因研究为理解细胞分化与发育,形态发生与建成以及植物合子胚的发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8.
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新密市水保站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对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9.
吴佳瑞  康建宏  柳强娟  慕宇  孙建波  吴娜 《核农学报》2019,33(12):2482-2491
为探明宁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和关键酶活性对黑色地覆盖膜的响应机理,在2016年和2017年以宁南山区马铃薯主栽品种青薯9号为材料,通过两年大田试验,研究了黑膜覆盖(BF)、白膜覆盖(WF)和不覆膜(NF)对马铃薯块茎中淀粉及其组分积累、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WF和NF相比,BF的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分别增加11.37%~35.68%、8.56%~27.05%、8.33%~27.60%,淀粉积累速率提高13.80%~37.90%;BF、WF、NF条件下块茎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淀粉分支酶(SBE)、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BF的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明显高于WF和NF。与WF和NF相比,BF的AGPase活性分别增加12.81%和40.24%;UGPase活性分别增加15.34%和36.52%、SBE活性分别增加16.64%和44.17%、SSS活性分别增加13.69%和34.76%、GBSS活性分别增加15.75%和45.44%。BF产量较WF和NF分别提高14.54%和57.23%。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块茎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AGPase、UGPase、SBE、SSS、GBSS活性在多数测定时期呈正相关(P<0.01)。因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栽培能够通过影响淀粉合成关键酶,进而提高马铃薯块茎中的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最终影响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50.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链霉菌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南温泉中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有强拮抗作用的链霉菌菌株HW1,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对该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共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其在PDA培养基上,内生菌丝无横隔、不断裂;孢子圆形,簇聚在气生菌丝上。在PDA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开始为白色,培养成熟后,气丝逐渐由白色变灰,最后因为产生孢子变为褐色,并可产黄色可溶色素。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菌株HW1的系统发育树,其与模式链霉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9%。初步将该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ostaricanus。HW1菌株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4号小种在土壤中的共培养试验表明,HW1菌株在45℃温度的生长环境中,表现出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较好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