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为揭示公路与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及扩散的关系,对镜泊湖国家地质公园附近201国道豚草沿公路两侧的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豚草的频率和盖度都呈下降趋势,距离公路0~20 m处为豚草的集中分布区;微生境对豚草分布有显著影响,弯道内侧豚草的株高、密度明显高于弯道外侧,但是沿公路直路两侧的豚草则差异不显著;说明公路在豚草的扩散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在防治豚草时应以公路沿线为主要防治区域,尤其是公路弯道处。  相似文献   
42.
在黑龙江省 5个地区进行春小麦异地布点试验。结果表明 ,高产高蛋白品种在南部地区种植较为有利。低产高蛋白品种在北部地区也可获得相对较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西部地区可在灌溉条件下发展优质麦。东北部三江平原气候条件对优质麦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43.
对3个不同品质和产量类型的春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水分处理。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产量均随水分增多而增加,水分较少时增加明显,水分较多时变化趋缓;低产品种Roblin的产量在灌水量为80mm水平时达最大,此后随水分增多而下降。东农7742和新克旱9号蛋白质含量随水分增多呈下降趋势,而Roblin的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44.
对3个不同品质类型的春小麦品种在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温度处理。结果表明,温度略低时(比对照低2.5℃),3个品种千粒重均增加,温度继续降低(比对照低5℃),3个品种千粒重,主穗和单株粒重均下降。随温度升高,千粒重,主穗和单株粒重均下降,3个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温度升高均明显增加。温度略低时变化不明显,温度继续降低时,高蛋白品种Roblin和东农7742蛋白质含量增加,而低蛋白品种新克旱9号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大豆产量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1994~2007年土壤有效水分贮存量资料和同期各县市大豆产量,采用EOF和SVD分解、相关分析等方法讨论土壤湿度和大豆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黑龙江省6月上旬~7月上旬土壤湿度与大豆产量存在大尺度的空间相关特征,整体上大豆产量与此时土湿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该时期庆安、汤原、哈尔滨的土壤湿度可以作为大豆产量预报的一个参考因子;松嫩平原中东部和北部,以及哈尔滨、佳木斯附近是对土壤湿度变化最敏感的地区  相似文献   
46.
研究以东北黑土区内的依安、拜泉县为研究区,在收集两县的气候、图像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方法来讨论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变化和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在1979-2001年的2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总体趋势为:耕地面积和居民地面积表现为较大幅度增加,分别增加了46 559和8 152 hm2,而草地面积则减少了62 163 hm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气候生产潜力在研究区的分布趋势有一致性,由西南向东北数值逐渐升高,最高值出现在拜泉县的东北部,最低值出现在依安县的西南部。通过以上结果提取数据分析进行黑土区气候生产潜力与植被指数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为气候生产潜力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47.
针对三江平原井水灌溉水温偏低,致使田间气温和土壤温度过低,影响水稻的正常发育,造成严重减产的现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节水灌溉条件下田间土壤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稻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全生育期不建立水层,土壤含水量低,土壤升温快,平均土温始终高于间歇灌溉(对照),各层土壤平均温度比间歇灌溉高1℃左右。土壤温度的差异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着显著的影响,控制灌溉比间歇灌溉分蘖量提高了10%,每平方米穗数提高了7%,每穗实粒数提高11%,增产7.8%,节水10.4%。寒地井灌稻区采取控制灌溉技术,节水、增温、增产,为解决低温冷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8.
哈尔滨地区冬季富有特色的冰雪旅游项目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人。旅游气候的研究与服务是现代旅游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旅游胜地的气候资源指标进行定量评估,不仅对旅游爱好者选择适宜的旅游时间和地点十分有意义,而且也为旅游区的建设以及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佐证。文章以哈尔滨市各气象监测站点5年(2001~2005年)冬季(12、1、2月)的日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为资料,评价小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应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哈尔滨地区冬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冬季的气候适宜进行冰雪项目旅游,人们比较适宜游玩的时间为12月上、中旬和1月下旬至2月中旬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黑土区近50年来四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黑龙江省黑土区24个市县1961—2010年的逐日气温数据,运用空间插值分析和趋势性分析,从空间和时间上对黑龙江省黑土区四季气温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黑龙江省黑土区全年及平均气温的空间变化趋势比较一致,皆是由北向南逐渐升高,并且高温区逐渐向北移动。50 a来黑土区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四季气温在时间变化上存在季节性差异,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冬季升温大于春季,说明冬季增暖对年平均气温升高贡献最大。10 a平均气温最大负距平出现在1961—1970年的冬季,最大正距平出现在1981—1990年的秋季。  相似文献   
50.
扎龙湿地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95年、2000年和2004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扎龙湿地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驱动力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沼泽向草地转化的趋势较明显,沼泽地不断退化为草地,草地再进一步退化为盐碱地,说明湿地缺水及沼泽地的退化问题比较严重.研究时段内耕地、沼泽和草地的斑块数、斑块密度、边界密度和形状指数均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前一时段(1995-2000年),景观多样性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减小,景观优势度增大;后一时段(2000-2004年),变化趋势呈相反态势,作为研究区的基质景观,沼泽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景观的破碎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景观格局趋向复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