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30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3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51.
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计算了黑龙江省75个县市3种主要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讨论了黑龙江省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差异较大,且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气候生产潜力越大的地方,变率越小;气候生产潜力越小的地方,变率越大。  相似文献   
52.
根据2001~2011年黑龙江省气象灾害普查数据,对黑龙江省气象灾害种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其中对灾情记录较多的气象灾害(暴雨洪涝、冰雹、干旱、雪灾)进行了空间和特征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53.
[目的]明确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对水稻不同发育期生长的影响,为理解和评价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黑龙江省28个农业气象站点1974—2016年≥10℃积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及水稻发育期和产量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相关性分析法等对黑龙江省水稻不同发育期的热量资源时空变化及其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水稻生育期内≥10℃积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等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空间上从北到南、由东向西逐渐增加;水稻整个生育期长度逐渐延长,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略有缩短;生殖生长期持续天数与生殖生长期≥10℃积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10℃积温、营养生长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期最高气温和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气象产量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10℃积温和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呈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719、0.712、-0.606、-0.501、0.537和0.554.营养生长期持续天数与营养生长期≥10℃积温,气象产量与营养生长期最低气温、生殖生长期最高气温和营养生长期最高气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337、0.318、0.374和0.349.[结论]1974—2016年黑龙江省热量资源呈增加趋势,对水稻生长有利,导致水稻产量增加.  相似文献   
54.
松嫩三江平原作物生产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前人关于作物潜力估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松嫩-三江平原(7个站点)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大豆、春小麦)的生产潜力。结果表明,光合潜力分布为西南部多,向东北逐渐减少,与太阳总辐射的分布规律一致;气候潜力的分布则比较复杂,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松嫩平原西南部及三江平原中南部各有一高值区。在松嫩平原区,作物生产主要障碍因子是水分条件,而在三江平原区,主要障碍因子则是热量条件。本区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55.
不同时期水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以5、6、7月降水量为变量因子,利用防雨棚控制降水环境,研究了不同时期水分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份(拔节、抽穗期)降水量是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7月份(灌浆期)降水量对产量影响较小。一般在5、6月份降水较多的情况下,产量较高;而7月份降水较多时产量较低。通过对模型优化分析,提出了两品种小麦适宜综合水分指标为:喜水肥品种龙麦12号5、6、7月平均降水量为:61.4、107.3、137.0mm;抗旱品种克旱10号5、6、7月平均降水量为:44.0、106.6、117.0mm。在此条件下,小麦产量可望达225g/(666.7m2)。  相似文献   
56.
采用机制法对光、温、水、土逐级衰减,计算黑龙江省黑土区各市县玉米、水稻、大豆的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能量评价法测算并分析了三种作物的农业资源利用率。在光温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利用率最高,为40.6%,其次是大豆31.4%,玉米27.7%。对于水稻还可以有59.4%的光热资源可以转化为产量,而大豆,玉米则更多,分别为68.6%和72.3%;在气候生产潜力层次上,大豆利用率最高;在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层次上,水稻的利用率最高。对于不同种作物来讲,黑土区农业资源利用率存在差异。三大主要作物光合、光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但水分、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已较高,只能将其余小部分未利用的有限资源转化为产量,因此要提高产量,水分和土壤质量是主要的自然限制性因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待于从水、肥两方面着手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