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1篇
  7篇
综合类   24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研究和建立了氟啶虫胺腈在土壤、棉籽和棉叶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并在天津和杭州两地开展了氟啶虫胺腈在棉花中的田间残留试验研究。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正己烷萃取,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正己烷/丙酮(体积比6∶4)混合液洗脱,减压浓缩至干,甲醇定容,高效液相色谱配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当分别在空白土壤、棉籽和棉叶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05~2.5mg·kg-1的氟啶虫胺腈标准品时,其平均添加回收率在76.81%~94.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4%~7.20%之间;氟啶虫胺腈的最小检出量为1 ng,在所有样品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5mg·kg-1。田间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在土壤和棉叶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Ct=C0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6~5.10 d和6.13~9.37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在棉花田手动喷雾施用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施药,兑水喷雾处理2~3次,每次施药间隔7 d,在距最后1次施药7、14 d和21d时,氟啶虫胺腈在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方法最低检出浓度0.05mg·kg-1。  相似文献   
52.
胚乳裂纹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胚乳无裂纹、胚乳单裂纹、胚乳双裂纹和胚乳龟裂文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萌发进程推进,其SOD、POD、CAT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均呈逐步上升趋势,保护酶活性升高幅度表现为POD最大、CAT次之、SOD最小;不同胚乳裂纹类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其保护酶活性均表现为龟裂文种子 <双裂纹种子 <单裂纹种子 <无裂纹种子。种子萌发过程中其MDA含量呈逐步下降的变化趋势,并表现为龟裂文种子中MDA含量最高,双裂纹的种子次之,无裂纹的种子最低。说明胚乳裂纹对种子萌发代谢具有不利影响,在种子生产中应该减少胚乳裂纹产生。  相似文献   
53.
孙扬  吴春胜  谷岩 《玉米科学》2017,25(1):133-138,146
针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的生态特点,研究氮素营养水平对膜下滴灌条件玉米净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合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叶片光合性能,随着氮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叶片气体交换参数也逐渐升高;当氮肥超过300 kg/hm2时,各项指标开始下降。在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中,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对种植模式的改变比较敏感,膜下滴灌下各处理平均Fv/Fm均显著高于同期普通生产田对照,随着施氮量的增加Fv/Fm增加;高氮处理穗位叶Fv/Fm无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均增加了玉米穗位叶PEP和Ru BP羧化酶活性。在膜下滴灌模式下,玉米达到最高产量时的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与300 kg/hm2时的产量无显著差异;非膜下滴灌玉米获得最高产量时的施氮量为300 kg/hm2。  相似文献   
54.
再生水灌溉对甘蓝品质和重金属累积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作为再生水,以自来水为对照进行甘蓝栽培大田灌溉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甘蓝品质、微量元素和重金属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对甘蓝维生素C含量、粗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与自来水灌溉相比,各处理间检验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短期再生水与自来水混灌或轮灌对甘蓝微量元素Na、Mg、K、Ca和Zn含量与自来水灌溉间无显著性差异;甘蓝地上部中重金属镉、铅、砷、铬含量虽均低于国家卫生标准(GB 15201—1994、GB 14935—1994、GB 4810—1994和GB 14961—1994)规定,且与自来水灌溉对照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5.
硝基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4-硝基氯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小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硝基氯苯能明显地抑制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幼苗干重、鲜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受害程度随硝基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当2,4-二硝基氯苯浓度为2.0 mg/L以上时,小麦种子停止发芽。硝基氯苯胁迫促使小麦过氧化物酶(POD)含量增加,在小麦幼苗受到轻微胁迫时,POD活性会有所提高,增加作物对胁迫的抗性作用;在低浓度下,硝基氯苯对小麦幼苗的伤害还突出地表现为丙二醛(MDA)的高度累积,其对小麦幼苗的伤害主要表现在生长初期。  相似文献   
56.
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扬  刘亚亮  周奕含  张治安 《玉米科学》2012,20(4):86-89,94
以玉米和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为试验材料,研究叶面喷施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150 g/hm2和30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对玉米子粒产量增加不显著;喷施450~75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能够显著增加玉米子粒产量,比对照产量提高8.3%~12.0%,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百粒重显著增加;还能显著提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速度和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喷施600 g/hm2植物光合生物增效剂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7.
王晓  孙扬 《现代化农业》2023,(11):15-17
本研究从产业发展视角出发,运用产业发展理论,基于产业扶贫经验和产业发展逻辑构建了“要素-利益联结纽带-市场”分析框架,围绕政府主导模式、新型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分散小农户自发模式,分析三种模式在乡村产业振兴与产业扶贫有机衔接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三种模式乡村产业振兴和产业扶贫有机衔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