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1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条锈病胁迫下的产量损失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小麦条锈病,并对小麦条锈病胁迫下的产量损失进行估计,通过分析发生条锈病后的小麦冠层光谱及一阶微分的特征,分析病情指数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产量和不同生育时期的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微分光谱的相关关系,从中提取相关性高的植被指数和一阶微分参数建立产量模拟方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产量损失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大而增大,光谱反射率与产量在各个生育期都表现出稳定的显著正相关关系,从中提取相关性高的植被指数(NDVI和RVI)和一阶微分参数(SDr),利用植被指数(NDVI和RVI)建立的多时相产量模拟方程,其模拟效果较好;利用一阶微分参数(SDr)建立的不同生育时期产量回归方程,模拟的精度较高。研究结果对利用高光谱遥感监测作物病害胁迫下产量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2.
86份贵协系小麦种质资源对条锈病的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麦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麦区小麦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利用和种植抗病品种(系)是防治该病害最经济有效且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2011-2013年度连续两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谷试验站田间对86份来自贵州大学的贵协系小麦种质资源材料进行了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结果发现仅有‘贵协1’、‘贵协2’、‘贵协3’、‘贵协7’、‘贵协011-2-6’、‘贵协011-3-16’、‘贵协011-3-29’、‘贵协011-3-31’、‘贵协011-3-34’等9份材料表现抗病,且抗病性相对稳定,可作为一线抗源材料在陇南抗病育种中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73.
运用比较形态学、同工酶和 mtDNA-PCR 对采自海南岛9个市县的南药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有南方根结线虫、象耳豆根结线虫、爪哇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和西班牙根结线虫等5种根结线虫危害海南岛南药。5种根结线虫均能在海巴戟上寄生与危害,而南方根结线虫寄主非常广泛,可危害大多数调查的药用植物。  相似文献   
74.
小麦条锈病菌和白粉病菌多重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和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Bgt)是我国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条锈病主要发生在西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各省、自治区;白粉病则在西南各省和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发生较重,且西北、东北麦区也日趋严重[1]。条锈病菌依靠夏孢子造成小麦初侵染和再侵染并随气流远距离传播导致大区流行,白粉病菌则依赖于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二者作为典型的气传病害,空中的接种体在  相似文献   
75.
从传染性支气管炎典型病变的腺胃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鸡胚盲传5代,胰酶处理鸡红细胞凝集试验,ND干扰实施,动物回归试验和组织灭活苗临床免疫试验,初步证实分离的病毒为腺胃型传支病毒(Glandular stomach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GIBV),与已报道的腺胃型传支病毒在抗原性上不能交叉保护,可能存在着血清型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76.
随着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不断寻找绿色资源的高质化利用方法,以木材(及其他生物质材料)为主要原材料、采用高温烧结制备的木陶瓷日益受到关注。这种新型的多孔炭材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生物质材料多层次孔隙结构特征,而且具有良好的热学、电磁学、摩擦学和电化学等特性,应用前景广阔。笔者从制备的原辅材料、胶黏剂、功能性添加剂、成型与烧结工艺、结构形态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木陶瓷方面所取得的最新成就,并从基本结构与微观形貌、孔隙大小与分布状态、力学性能与行为等方面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概括;同时,就物相构成与微晶结构演变、金属离子掺杂机理与复合机制、结构增强机理与界面结构模型等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对吸波与电磁屏蔽特性、电化学与储能性能等功能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就材料、结构、制备工艺等对基本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最后从基础理论的深化、制备方法的改进、基本性能的提升以及使用范围的扩展等方面为今后木陶瓷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这种新型炭基多孔材料的性能,为其在高效储能、化工合成、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区分种子包衣类别的方法及种子包衣的优缺点,并对未来包衣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1单粒播种和精量播种的好处 随着种业的发展和耕作制度的改革,玉米单粒播种技术推广面积逐步扩大,单粒播种技术成为玉米获高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有效技术措施,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外发达国家就开始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和生产条件发生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79.
2015年甘肃陇南及邻近省份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15年4月12—19日对甘肃陇南地区及四川省、陕西省相关地区的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各地条锈病发生程度不同,总体平均病田率54.73%,病叶率22.49%,病叶反应型为3~4级。其中甘肃省平均病田率41.90%,平均病叶率3.40%;四川省平均病田率95.65%,平均病叶率40.54%;陕西省平均病田率75%,平均病叶率14.46%。预计2015年甘肃省天水地区小麦条锈病中度偏重发生,需做好小麦条锈病的及时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