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2篇
综合类   7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文通过对郎溪县森林资源现状和特点分析,指出了实施森林增长工程的重要性,并对全县实施的森林增长工程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森林增长工程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甘肃合作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正交和单因素试验,探讨引物浓度、聚合酶浓度、Mg2+浓度、dNTPs浓度和模板浓度对银莲花ISSR PCR扩增的影响。结果表明,钝裂银莲花ISSR PCR最佳反应体系:总体积20 μL,模板浓度20 ng,聚合酶2 U,Mg2+浓度2.5 mmol·L-1,dNTPs浓度0.3 mmol·L-1,引物浓度0.4 mmol·L-1,引物UBC807退火温度为51 ℃。  相似文献   
13.
膜荚黄芪与蒙古黄芪植物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对黄芪属的两种药用价值较高,分类学上又颇为相近的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就其种子和幼苗形态,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及染色体核型等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基本相同,但在种子和幼苗形态,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核型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1)膜荚黄芪的幼苗较蒙古黄芪高大、粗大、密被长柔毛,电镜下表皮毛表面密被乳头状突起;第1至4真叶为三出羽状复叶,第5真叶开始出现具5小叶的羽状复叶并逐渐增多,成熟时小叶可达13枚-27枚;小叶较大,长7mm-30mm,宽3mm-10mm;而蒙古黄芪疏被短柔毛,毛表面较光滑,第2真叶即为具5小叶的羽叶复叶,成熟叶小叶多达25枚-37枚,小叶长5mm-10mm,宽3mm-5mm。(2)膜荚黄芪的荚果表面伏生黑色短柔毛,种皮表面纹刨为复网状;蒙古黄芪的荚果无毛,种皮纹饰为皱折状。(3)膜荚黄芪的花粉粒近圆球形,萌发沟短而宽;蒙古黄芪的花粉粒长球形,萌发沟细。(4)膜荚黄芪的核型公式为2n=2x=16=10m 6sm,属1B型。蒙古黄芪为2n=2x=16=8m 8sm,属1C型,上述特征可用于2者的识别鉴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郎溪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对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将干玉米秸秆(DCS)与废弃白菜(CW)混合发酵贮存,研究了纤维素酶添加量对混贮品质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设置对照ME组(无酶添加)、CA组(酶添加量0.1%)和CB组(酶添加量0.3%)3个处理组,密封贮存60 d,间隔30 d分析其化学组分、发酵品质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贮存30 d时CA与CB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纤维素(CL)均显著低于ME组(P<0.05),乳酸(LA)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ME组(P<0.05),pH和氨氮/总氮(AN/TN)显著低于ME组(P<0.05);60 d时3个处理组的乳酸/乙酸(LA/AA)值均高于3,乳酸/总有机酸(LA/TOA)值均高于0.6,其中CB组乳酸发酵强度最好。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发现,3个处理组在贮存60 d期间门水平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优势类群为类乳杆菌属(Paralactobacill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腐败菌(e.g. Enterobacter)丰度随时间延长逐渐下降,Paralactobacillus和Lactobacillus丰度逐渐升高,纤维素酶有助于提高乳酸细菌丰度并使腐败细菌丰度下降,强化乳酸发酵。总之,低剂量纤维素酶有助于保存半纤维素(HC)、纤维素(CL)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等组分,且发酵品质良好;高剂量纤维素酶能进一步强化乳酸发酵。综合考虑酶成本与贮存效果,推荐低剂量纤维素酶(0.1%)用于干秸秆和白菜废弃物的混合贮存。  相似文献   
16.
添加剂对玉米秸秆和莴笋叶混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青贮原理,将干玉米秸秆与水分含量较高的废弃莴笋叶进行混贮,分析不同添加剂对二者混贮品质的影响。设置了对照组(CK)、德氏乳杆菌组(LD)、甲酸组(FA)、复合添加剂组(LD+FA)4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连续贮存50 d,每间隔10 d对干物质和木质纤维组分含量、发酵品质及微生物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筛选适宜的添加剂。结果表明,50 d贮存期内,与CK组相比,FA组的干物质损失最小,且添加甲酸青贮后显著降低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酸性洗涤木质素、氨态氮/总氮含量和青贮pH(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V-score评分表现良好;LD组的干物质损失、氨态氮/总氮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青贮pH均高于4.2,V-score评分表现最差;LD+FA组在前30 d的贮存品质较好,之后氨态氮/总氮含量显著增加(P<0.05),贮存品质变差。从延长贮存时间和提高贮存品质等角度考虑,甲酸可以作为干玉米秸秆与莴笋叶混合贮存的添加剂,但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成本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从广西地不容块根中分离出的DBR-12和DBR-23两株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为其在抗菌剂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首先用液体培养基对内生真菌进行发酵培养,采用两相溶剂液液萃取法对发酵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然后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带毒平板法分别测定发酵产物对10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5种动物致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DBR-12和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DBR-12对玉米小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有效中浓度(EC50)为0.010 4~0.079 7 g/L,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对除玉米小斑病菌外的9种病原真菌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020 6~0.174 6 g/L,其中对甘蔗凤梨病菌的毒力最高。DBR-12发酵产物正丁醇萃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较好,EC50为0.107 8~0.646 9 g/L,其中对金橘砂皮病菌的毒力最高。DBR-23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对痢疾志贺氏菌等12种动物致病菌有抑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2 g/L;DBR-12发酵产物对动物病原菌无抑菌活性。综上,广西地不容内生真菌DBR-12和DBR-23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在抗菌剂领域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杨晓敏  孙文斌 《现代园艺》2011,(15):106-107
继地面绿化、立面垂直绿化后,又一块绿化处女地正在被开发利用,它就是屋顶绿化。在建筑物上进行种植绿化既可以改变建筑环境景观,降低热岛效应,改善建筑的小气候环境,也可以改善提高警惕建筑物的热工效能,提高建筑工程构造(尤其是防水工程)的寿命期,降低噪音,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蓄排水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YOLOv5s的农田垃圾轻量化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垃圾检测算法在农田复杂环境下检测精度不高、检测效率低,模型复杂等问题,该研究提出了基于YOLOv5s的农田垃圾轻量化检测方法。首先,使用轻量级分类网络ShuffleNetV2的构建单元作为特征提取网络,降低模型的计算量和参数量,提高运行速度,以满足移动端的应用要求;其次,为应对模型轻量化后带来的检测精度降低,该文相继对ShuffleNetV2的构建单元进行了卷积核扩大化改进和激活函数优化,在增加部分计算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模型精度;此外,为增强模型在田间环境下对目标的精准定位能力,该研究针对边界框损失函数进行了优化,将CIoU边界框损失函数高宽纵横比的损失项拆分为预测框的高宽分别与最小外接框高宽的差值,然后通过不断迭代减小差值,提高模型的收敛速度和回归精度。试验结果显示,最终的改进模型检测精度达到了90.9%,此时检测速度为74 ms/帧,计算量仅为3.6 GFLOPs,与当前主流的目标检测算法SSD、YOLOv3等相比,不仅具有更优越的检测精度和推理速度,同时还大幅减少了计算量;最后,将改进前后的模型部署到Jetson TX1和Raspberry 4B 两种边缘计算设备上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YOLOv5s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上的检测速度相对原模型提高了至少20%,同时保持了较好的检测效果,平衡了边缘计算设备对精度和速度的性能需求,为田间垃圾检测任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