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李玲  孙文松 《杂粮作物》2009,29(1):59-60
辽宁省土壤肥沃,降雨充沛,具有与法国豌豆主产区相似的地理纬度及气候条件(法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主要豌豆出口国之一),是我国东北生产豌豆的黄金地段。本文结合辽宁豌豆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未来发展潜力,并提出了辽宁豌豆产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辽藁本种子质量分级标准.[方法]对辽宁不同地区的3年生辽藁本种子,按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净度分析》的规定方法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辽宁辽藁本主产区种子千粒重在1.732~2.142 g之间,含水量在12.553%~13.461%之间,发芽率差异较大,在80%~93%之间,种子生活力在81%~95%...  相似文献   
13.
金玉蝶是以辽菊1号为母本、比华利14为父本,经人工杂交得到的黄色托桂型多头切花菊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出花率高,抗锈病、蚜虫。适宜在辽宁地区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4.
对来自吉林、内蒙、山西、河南等地区的47份谷子材料进行了生育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批引进材料类型较丰富。共鉴定筛选出适宜本地生长、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可直接在大田生产中利用的材料3份,具有其他特色的材料3份,适于粮饲兼用型的材料1份,为在谷子生产和育种中有目的利用这些材料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谷子无公害绿色生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玲  孙文松  杨正书  曾浩 《杂粮作物》2004,24(6):347-348
1 选地、整地 1.1 产地选择 绿色谷子生产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相似文献   
16.
孙文松  李玲  赵秋  金振星 《杂粮作物》2007,27(3):233-234
通过对豌豆潜叶蝇在粒用型豌豆上的危害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辽宁地区的发生规律及其与温度、寄主的关系,提出了安全、无公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符合出口标准的切花菊关键栽培技术集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开始,以切花菊"神马"、"优香"为研究对象,对育苗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水肥调控技术、花期调控技术及周年生产技术等单项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高产优质栽培模式,筛选出了最优综合栽培技术方案,使单茬切花菊生产时间从原来的120~130 d,缩短至90~100 d。温室切花菊生产由每年2.5茬提高到每年3茬。  相似文献   
18.
连续种植单一药用植物会导致严重病害,降低产量和质量,而根际微生物与植物健康密切相关.以清原县种植不同年限龙胆草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和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不同年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4组龙胆草土壤样品通过高通量测序共得到801346条有效序...  相似文献   
19.
孙永娇  程珍  李敬  孙文松  王晶  贾凌云 《种子》2016,(10):44-46
目的:研究辽藁本种子对几种作物种子萌发化感作用.方法:通过培养皿法研究辽藁本的水浸液、乙醇提取液、挥发油以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溶液,对辽藁本、白沙蒿、芹菜、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长度的影响.结果:辽藁本的水浸液、乙醇提取液、挥发油以及提取挥发油后的溶液,对辽藁本、沙蒿、芹菜、白菜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发芽长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辽藁本对作物种子萌发存在化感作用,最强的为提取挥发油后的溶液,其次为辽藁本水浸液、乙醇提取液,最弱的为辽藁本挥发油.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引起人参锈腐病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以人参锈腐病病株根部分离的菌株为试材,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 H值、光照、碳、氮条件对该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致死温度。结果表明:最适合该菌生长的培养基为改良马丁氏,其次是PDA;最适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值为7;在12 h光暗交替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最适菌落生长碳源为甘露醇;最适氮源为硝酸钾;致死温度55℃。研究结果可为人参锈腐病发病规律的研究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