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85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开农黑花生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农黑花生是开封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豫花12号作母本,P1493937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脂肪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7年通过安徽省鉴定,适宜北方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2.
提取钾盐后的草木灰适合制作蔬菜育苗基质,为了解草木灰基质中不同氮肥用量对蔬菜生长的影响,2010年9~10月在温室内,进行了草木灰育苗基质氮素施用量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蔬菜对基质不同氮素施用量的适应性有所差别,基质中施用氮素有利于3种蔬菜幼苗的生长。当草木灰育苗基质中氮索用量为240rag/kg时,已能满足黄瓜幼苗生长的需求;番茄和辣椒在草木灰基质中氮素用量为360mg/kg时,生长较好;氮素用量过高对蔬菜生长无益。  相似文献   
43.
草木灰中残余可溶盐分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草木灰基质设计不同的残余可溶盐分水平处理,用以观察并分析草木灰中残余盐分对蔬菜幼苗生长的影响,得出基质中安全残余盐分水平,并以此来指导草木灰基质的制作.结果表明:当草木灰基质中残余可溶盐分水平高于电导率1.76mS/cm时,随着盐分的增多,蔬菜幼苗植株素质下降,盐分水平过高时则蔬菜无法出苗生长;当电导率低于1.76 mS/cm时,蔬菜出苗生长情况并无显著差异且无明显规律,盐分与幼苗生长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4.
机插秧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总结了机插秧水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5.
8月1日,宿迁市宿豫区法院审结了一起村干部将村民交纳的医疗保险金挪用来交纳其他费用;导致村民无法报销医疗费的案件,判决被告卓某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赔偿原告陈某7709.75元。  相似文献   
46.
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品种、播种量和氮肥运筹措施对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影响,以探索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表明,连粳3号适合在苏北地区作为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品种;控制适宜播种量,使基本苗达到120~150万根/hm2;适当增加前期氮肥用肥量,以争取多成穗为主攻目标,平稳促进穗分化,有利于麦茬免耕秸秆全量还田直播水稻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7.
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可免去传统机插秧水稻育秧时精整秧田和田间水分管理等环节,节约了物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为促进该育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从营养土准备与配制、种子准备与处理、播种、暗化出苗、铺盘下水、苗期管理、起苗移栽等环节,介绍了水稻机插秧漂浮育秧技术的育秧方法。  相似文献   
48.
花生杂交采用以涂粉法为代表的常规技术,受精率低而不稳.根据花生花器构造和生物界杂交受精的共性规律,开封市农林科研所王一钧于1970年提出了“花生套龙骨瓣授粉”杂交新技术。这项技术成熟适用,操作简便,比采用常规授粉技术平均杂交受精率提高27.3%—35.0%,效果稳定,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49.
50.
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沿淮地区麦茬直播稻生产中存在出苗不齐不全、易受草害、后期灌浆不足、易倒伏等问题而导致直播稻产量与品质下降。为达到直播稻简便、节本、增效目的,在栽培中,应选择生育期适中的品种、尽量早播、注意除草、防治病虫害、合理配套肥水管理、控旺长、防倒伏,以使直播稻稳产高产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