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8篇
  3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评估分离自生牛乳及其环境中高黏液型肺炎克雷伯菌(hypermucoviscous Klebsiella pneumoniae,hmKP)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耐药毒力风险,对其可能引起的潜在风险提出警示,进而为肺炎克雷伯菌(KP)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药敏纸片法鉴定32株hmKP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以半定量结晶紫法检测其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并通过PCR对hmKP携带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2株hmKP中共鉴定出ESBLs阴性菌株(non-ESBLs-KP)24株(占75.00%)、ESBLs阳性菌株(ESBLs-KP)8株(占25.00%),均可形成生物被膜,其中,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17株具有中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5株表现为弱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10株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hm KP中有7株来自生牛乳样本,且ESBLs-KP中具有强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菌株检出率(37.50%)高于non-ESBLs-KP中的检出率(29.17%)。所有hmKP至少携带4种以上的耐药基因,其耐药风险排序依次为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其中ESBLs-KP均携带8种以上的耐药基因;32株hmKP共表现出30种基因谱类型,无明显的优势耐药基因谱类型。在32株hmKP中共检出wabG、fimH、mrkD、entB和ybtS等5种毒力基因,其中,wabG、entB、fimH和mrkD基因检出率均为100.00%,ybtS基因检出率为21.88%,未检出rmpA和iutA基因;存在2种毒力基因谱型(fimH-mrkD-wabG-entB和fimH-mrkD-wabG-entB-ybtS),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携带ybtS基因;虽然ESBLs-KP和non-ESBLs-KP间在毒力基因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ESBLs-KP中的ybtS基因检出率高于non-ESBLs-KP。【结论】生牛乳中hmKP存在高毒力和多重耐药风险,是临床KP感染的主要潜在来源,建议居民切勿直接饮用生牛乳,且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牛乳中hmKP的耐药及毒力监测,兼顾其分布规律,以便对其潜在风险进行精准防御。  相似文献   
122.
为了促进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利用,在介绍食用菌菌渣理化性质的基础上,从食用菌栽培再利用及用作饲料、肥料、生态环境的修复材料等方面综述了食用菌菌渣利用途径的研究进展,指出菌渣利用中存在的理化性质研究薄弱、研究应用缺乏协作、应用性研究不足等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如加深基础研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和行业间的合作;加强菌渣利用的应用研究等。综合来看,食用菌菌渣的高效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3.
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己唑醇对人体乳腺癌细胞 (MCF-7) 的选择毒性及氧化损伤。以MCF-7细胞作为受试对象,采用Cell Counting Kit-8 (CCK-8) 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的细胞毒性;采用氧化损伤相关试剂盒测定经己唑醇对映体处理后,细胞内乳酸脱氢酶 (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 释放量、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产生量、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alase, CAT) 的活性。结果表明:在10 ~ 160 mg/L范围内随着染毒质量浓度的增加,经过 (?)-、(+)- 和rac-己唑醇处理后的MCF-7细胞活性分别从85.24%、87.11%和103.87%降低至4.07%、5.11%和5.24%。其中,(?)-己唑醇对MCF-7细胞活性的抑制率最高,其次是 (+)- 和rac-己唑醇。氧化损伤检测结果显示,MCF-7细胞经20、40和80 mg/L的己唑醇对映体暴露后,细胞内LDH释放量和CAT酶活性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而ROS产生量和SOD酶活性则随着己唑醇质量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细胞毒性结果相似,经3种形式的己唑醇处理后,(?)-己唑醇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程度最高,其次是 (+)- 和rac-己唑醇。本研究结果表明,己唑醇及其对映体在MCF-7细胞内的毒性和氧化损伤程度大小顺序为 (?)-己唑醇 > (+)-己唑醇 > rac-己唑醇。研究结果可为探明己唑醇的细胞毒性机制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