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8篇
  42篇
综合类   84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2 毫秒
21.
介绍了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的装置device、原理、萃取模式、影响因素、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概述了SPME技术在植物油溶剂残留、香气组分分析、污染物的测定以及评估植物油氧化程度或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不同造林密度下杂种落叶松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及随季节变化的动态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占微生物总量的99%以上,其次是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土壤微生物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造林密度为3 300株/hm2的林分,土壤中微生物含量最高,最适合微生物的繁衍增殖.  相似文献   
23.
陈峰  谢旭光  孙楠  高振 《油气储运》2023,(5):509-516
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发展完善,碳成本对于LNG接收站企业生产运营的影响不容忽视。选取长三角地区拟建加工能力为600×104 t/a的某LNG接收站二期工程项目为例,参照已投产的一期项目历史年度碳排放情况,运用排放因子法测度其运营周期内各年度碳排放时序性发展水平,并考虑未来碳交易市场价格水平对LNG接收站投资回报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LNG接收站考虑碳排放后,碳成本在经营成本中的占比逐年增大,最高可达4.11%,对LNG接收站经营成本影响显著;若保持8%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不变,LNG加工费增加了0.51%;对未来碳排放价格进行敏感性分析,可知碳排放价格波动对LNG加工费的影响在±0.1%之间。可见,碳成本对LNG接收站的经营成本与加工费具有一定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LNG接收站纳入碳排放成本后评估项目的经济性提供参考。(图4,表8,参24)  相似文献   
24.
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在2012年进行林隙间伐(5 m×5 m、7 m×7 m、10 m×10 m),并于2013年和2014年选择0~10 cm、10~20 cm、20~40 cm的土层进行取样,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其结果表明:林隙间伐能够改善长白落叶松中龄林土壤的物理性质,林隙7 m×7 m的林分,改善了土壤的松散程度,使容重减小,提高土壤毛管孔隙度,持水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5.
煤矿复垦区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及养分释放特征,为合理利用有机资源培肥矿区复垦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山西黄土丘陵区矿区复垦长期试验点进行大田填埋分解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将供试的4种有机物料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牛粪和猪粪烘干后过2 mm筛,均按等有机碳量 (8 g) 称取后装入尼龙网袋埋入试验地15 cm深。在填埋后的第12、23、55、218、280、365天采样,分析4种有机物料的干物质残留量和氮、磷、钾及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含量,计算C/N值和木质素(Lignin)/N值。  【结果】  秸秆和粪肥在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均在第12天达到最大,然后迅速下降,分解第365天时,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牛粪和猪粪的质量残留率依次为49.8%、55.1%、79.2%和54.0%,有机碳残留率依次为48.8%、53.4%、63.9%和51.8%。供试有机物料的养分释放率存在差异,在最初分解的第23天,玉米秸秆的氮、磷养分出现了明显富集,氮、磷养分残留率分别达到了131.0%和152.7%,小麦秸秆、牛粪和猪粪的氮素残留率依次为93.0%、81.3%和67.8%,磷素的残留率依次为92.5%、98.8%和84.3%,分解第365天时,小麦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大小表现为钾 > 磷 > 氮,其他3个物料中养分释放速率大小均表现为钾 > 氮 > 磷。从整个分解过程来看,玉米秸秆中氮素和磷素在矿区复垦土壤中表现出先富集再释放的模式,其他3个物料中氮素和磷素均表现为直接释放模式。采用地积温方程能较好地拟合有机物料的分解过程,由方程可知,秸秆和粪肥的分解速率常数 (K) 大小顺序为猪粪 > 小麦秸秆 > 玉米秸秆 > 牛粪。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与养分和木质素等成分的含量相关,全磷、半纤维素含量越高分解越快,木质素含量、C/N和Lignin/N越高分解越慢。  【结论】  秸秆和粪肥在山西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分解速率在填埋后第12天达到最大值,之后分解速率减缓。与秸秆相比,粪肥的有机碳残留率较高,氮、磷养分释放快,其中以牛粪的分解速率最慢,有机碳残留率最高,因此,牛粪可作为矿区复垦土壤培肥的首选有机物料。  相似文献   
26.
刘征  孙楠 《绿色科技》2014,(3):145-147,150
对4种造林密度杂种落叶松枯枝落叶做了分解试验,对不同分解时期枯枝落叶中的N、P、K等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造林密度对枯枝落叶中氮、钾元素的初始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元素影响不显著。枯枝落叶中的氮、钾、钙和镁元素在分解的第一年下降较快,而磷则是第二年的减少量高于第一年。造林密度为3300株/hm2和4400株/hm2的林分,在枯枝落叶的分解过程中,各养分浓度的减少量较大,密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养分的归还。  相似文献   
27.
28.
温湿度对不同管理方式高寒草甸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那曲地区高寒草甸禁牧样地与放牧样地的土壤进行取样,并在室内培养,设置了5个温度梯度(5、10、15、20、25℃)和2个湿度梯度(40%、60%土壤饱和含水量),培养41 d,期间取样3次测定土壤无机氮及其他养分含量指标。那曲高寒草甸土壤无机氮的主要组成为硝态氮,硝态氮占无机氮的比例在不同培养阶段分别为80.2%,94.5%和95.9%;两种管理方式下土壤氮矿化量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禁牧条件下与湿度呈较弱正相关,放牧条件下与湿度呈显著负相关。随着培养时间的变化,土壤氮矿化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均增强,与湿度相关性减弱。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5℃时均值为1.91 mg/(kg·d),分别比20、15、10、5℃时高70.7%、174.3%、168.6%、308.3%;土壤净氮矿化速率与湿度的相关性较弱。温度与湿度在禁牧条件培养前期对土壤净氮矿化速率有显著交互作用,此条件下的最适温湿度响应模型为N=-14.905-0.011T+62.247M+0.005T2-60.02M2-0.145TM。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大理州烟田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旨在为科学的施肥策略及优质烟叶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2012和2022年,在云南大理州平原地区选取连片烟田,分别采集了1131和4512个烟田耕层(0—20 cm)土壤样品。调查采样点经纬度和海拔、地形、土壤质地和前茬作物等信息,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结合1982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的时空分布,利用回归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量化土壤有效锌、钼和硼含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1982、2012和2022年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分别为2.35、3.50、4.35 mg/kg,呈上升趋势;有效钼含量分别为0.18、0.14、0.11 mg/kg,呈下降趋势;有效硼含量分别为0.26、0.63、0.58 mg/kg,呈先升后降趋势。空间上,1982、2012、2022年有效锌和硼块金效应分别为50.8%、45.5%、31.8%和41.3%、39.4%、33.8%,均呈中等空间自相关性,总体呈现四周高、中部低的地理分布格局,而有效钼的块金效应均小于25%,呈东南高、...  相似文献   
30.
为分析不同施肥处理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对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吸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选取黑土、灰漠土、潮土、红壤4种典型农田土壤,在不施肥(CK)、单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化学氮磷钾肥(NPK)、有机肥配施化学氮磷钾肥(NPKM)5种施肥处理下,运用平衡吸附法测定DOC的吸附量.结果 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在同一平衡浓度下对DOC的吸附量有较大差异,整体表现为灰漠土、红壤>黑土>潮土.最大吸附量(Qmax)在各类土壤中表现为红壤>灰漠土>黑土>潮土.其中,各土壤类型的吸附特征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具有较大差异:灰漠土和潮土Qmax总体表现为NPKM>NPK>NP>N>CK;红壤Qmax总体表现为NPKM>N>NPK>NP>CK;黑土表现为NPKM、NPK处理大于其他处理,其中NPKM处理的Qmax比CK增加15.2%.4种土壤的吸附亲和力常数(K)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均表现为CK处理大于其他处理.4种土壤的解吸势(b)随着初始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黑土的解吸势远大于其他3类土壤.通过冗余分析发现,土壤性质能解释DOC吸附特征参数全部变异的90.61%.第一冗余因子解释了DOC吸附特征参数全部变异的82.79%,主要与粉粒含量、黏粒含量、pH等有关;第二冗余因子解释了全部变异的7.82%,主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黏粉粒含量较高的土壤对DOC的吸附量更大,同一土壤类型下,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对DOC的吸附量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