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林业   14篇
综合类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动态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对杉木人工林单木断面积生长规律进行模拟,在模拟过程中,将胸径(DBH)和活冠比例(LCR)作为自变量,又分别加入密度因子和不同类型的竞争指数,同时引入立地条件和林龄效应来解释单木断面积生长过程中的异质性。结果表明:虽然密度因子与竞争指数有较强的相关性,但是在单木断面积生长中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立地条件与林龄对单木断面积的拟合偏差在不同的林分密度下略有不同,随立地指数或者林龄增加,其对平均单木断面积拟合偏差的影响也增大。  相似文献   
12.
假高粱检疫和监管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孙洪刚黄玲玲(蛇口动植物检疫局518067)近年来,经蛇口地区进口的原粮数量较大。仅1995年1~9月份,已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进口玉米、小麦、大豆等大宗粮26批次,其中检出假高粱14批,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Logistic及其改进模型在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下,随立地指数增加,模型的模拟精度越高立地条件影响越大;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所有改进Logistic模型的模拟精度都受到林分密度影响;Logistic及其改进模型的模拟精度与林龄没有任何关系.对于某一具体植物种群,不同形式的Logistic模型的模拟精度主要受模型本身的影响.同另外4种Logistic模型相比,Z-Logistic模型参数最稳定,模拟精度最高,为模拟杉木人工林胸高断面积的首选模型.各改进模型的参数直接影响Logistic模型模拟的曲线形状,可作为形状参数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园林灌木抑菌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植物是城市园林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园林功能和绿化效益的重要因子,在城市绿化景观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园林植物体能挥发出多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它能杀灭空气中细菌或者抑制其生存空间,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因此,为探求吉林市内现有植物造景中不同园林灌木的抑菌效果,本文采用了自然沉降法对吉林市内园林灌木的抑菌效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研究,以便为植物造景、园林绿化等设计中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亚热带落叶阔叶优势树种毛红椿的1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水分胁迫处理,模拟研究不同水分胁迫强度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物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对毛红椿幼苗根系生长的限制作用明显大于对苗高生长的限制作用,对地径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根质量比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叶质量比在处理初期和中期增大,在处理后期和末期降低;在整个处理阶段,茎质量比始终保持增加趋势;根系平均直径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减小,处理末期则有所上升;细根/总根长比值则在处理中期和后期逐渐增大,处理末期则有所降低;不同水分胁迫程度导致根尖数量差异显著。在整个处理阶段,水分首先保证苗高和叶片生长,根系生长受到限制;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通过落叶和根系二次生长来保障根系的水分需求和提高水分吸收效率,以此来缓解水分胁迫对生存的胁迫。  相似文献   
16.
呼兰区从2007年5月提出申请创建全国绿色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以来,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确保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区里专门成立了全区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长担任,副组长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赵新宽、区农委主任纪伟明担任,成员由有关十家单位组成.  相似文献   
17.
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分断面积是众多测树因子中的核心因子。文中对林分断面积生长规律及其模拟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自然生长林分与间伐林分断面积生长的异同, 并重点从生长方程的选取、断面积模型的分类研制、研制途径及间伐指标、林分自变量及密度指标以及单木竞争指标等5个方面探讨了林分断面积模拟研究进展, 指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拟理论与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重点,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进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5年定位观测数据来阐明杉木人工林的自然整枝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造林密度越大,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发生的时间越早,自然整枝强度也越大;当林木树冠比率(树冠长度/树高)降低到0.40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比率降低幅度明显减小;当林木树冠比率减小到0.30时,发生林分自疏,且不受造林密度和林木死亡率的影响;在杉木人工林开始自然整枝但尚未进入到林分自疏阶段时,不同造林密度小区的树冠宽度/树冠长度比值均迅速上升;在林分自疏早期阶段,树冠宽度/树冠长度上升速率明显减缓;在林分自疏后期林木死亡率明显增大的条件下,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又再次迅速上升,树冠形态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密度效应,但在自然整枝的整个过程中,树冠宽度/树冠长度均小于1;在杉木人工林自然整枝过程中,同化物质在林木生长过程中的分配模式发生改变,从而出现林木的干形指标(树高/胸径)随着自然整枝强度增大而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分配模式产生显著影响,可导致人工林大面积死亡,会因此产生碳排放,由碳汇变为碳源。对现有人工林进行可持续科学经营管理,提高碳同化效率,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趋势,增加林分碳储量,提高森林适应性,是当前和未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挥人工林减缓并适应气候变化作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现有针叶人工林面积占人工林总面积的70%以上,但每公顷平均碳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7%,因此森林增加碳汇的重点应该放在提升现有针叶林的碳密度方面。然而,有关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以及针叶树如何通过调节碳分配模式来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存在很大争议。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不同时空尺度下针叶树碳源和碳汇的内涵和确定标准,其次讨论碳水化合物在针叶树体内运输途径以及生长、储存和防御等方面的分配模式,进而分析影响碳水化合物分配的外界因素和内在调控机制,最后结合碳水化合物分配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及利用培育措施提高针叶林碳汇能力方面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1)时空尺度演绎视角下碳水化合物分配机制;2)极端气候条件下多环境因子对针叶树碳水化合物分配综合作用机制;3)针叶树碳汇林培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不同树种生长状况以及光合特征和不同树种光合能力的差异,为提高低效公益林质量提供依据。以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木荷(Schima superba)、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刨花楠(Machilus pauhoi)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等5种亚热带地区生态修复树种幼苗为试验对象,测定其生长指标、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指标和叶绿素荧光指标,采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以及估算光响应特征参数,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生长指标和叶绿素质量分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树种的光响应曲线均呈现出随光合有效辐射增加先直线上升后缓慢增高再有所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光合特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5种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摩尔分数(Ci)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光系统(PS)Ⅱ潜在荧光活性(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