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正>1覆膜与揭膜时间塑料大棚内的巨峰葡萄,开始生长期由4月中旬提前到3月中旬,落叶时间由10月中旬延迟到11月中旬。据此,盖膜时间应在2月下旬和9月中旬,揭膜时间可在5月中旬和11月中旬,冬季下架防寒越冬,在此期间可不盖膜,使葡萄植株有个低温期的锻炼,以保证花芽饱满。2品种大棚内栽植的品种应选栽粒大、穗大、色艳、丰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优化栽培技术研究及高产创建应用,探讨了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因子——氮、磷、钾肥、密度与产量的回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邯玉66’大面积高产群体产量结构指标为:收获株数63000~67500株/hm 2 ;每穗450~600粒,千粒重325~345g,穗行数14~18行,行粒数33~35粒,单穗粒重160~210 g,穗长17~22 cm。‘邯玉’种植密度及N、P、K优化栽培技术方案:产量9750~10500 kg/hm 2 ,优质有机肥60-75m3/hm2,SN 115-150kg/hm2,SP2O5 300-375kg/hm2,SK2O 225-300kg/hm2。在玉米品种邯玉66特征特性、生产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播种技术、施肥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制定了‘邯玉66’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为玉米“高投入、低产出”向“高产、高效”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密度和施肥对玉米杂交种邯丰7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邯丰79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氮、磷、钾施肥水平对籽粒产量的影响,以确定邯丰79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邯丰79理论最高产量为11 231.7 kg/hm~2,因素组合为密度63 000株/hm~2、N施用量360 kg/hm~2、P_2O_5施用量360 kg/hm~2、K_2O施用量315 kg/hm~2,密度和施肥均对玉米产量存在极显著影响,4个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密度氮肥磷肥钾肥;两因素互作的产量效应中,密度与氮肥、密度与磷肥、氮肥与磷肥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密度与钾肥、氮肥与钾肥、磷肥与钾肥的互作效应不显著。在高密度种植条件下,加大氮肥和磷肥的施用量,同时配合施用一定的钾肥,可获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对6个性状的光照边际效应系数,以及单株产量光照边际效应系数与其它性状光照边际效应系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普通栽培条件下光照因素在玉米的边际效应中作用较小,但是客观存在,且品种间有差异,光照主要通过影响行粒数和穗长等性状来增加边行的单株产量,光照因素在穗行数的边际效应中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河北省玉米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邯丰79属高产稳产型玉米杂交种,适宜于河北省夏玉米区推广种植.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籽粒品质较好,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夏玉米单交种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以及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相结合的统计方法,研究玉米杂交种高产基因型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的主要特征是:果穗粗而长,粒重较高,株高适宜,叶片上冲挺拔。  相似文献   
18.
<正>1穴贮肥水1.1做草把玉米秸捆成直径15~25cm、长30~35cm草把,扎紧捆牢,然后放在5%~10%尿素溶液中浸透。1.2挖营养穴在树冠投影边缘向内50~70cm处挖深40cm,直径比草把稍大的贮养穴(坑穴呈圆形围绕着树根)。依树冠大小确定贮养穴数量,冠径3.5~4m的挖4个穴,冠径6m的挖6~8个穴。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龟纹瓢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控制能力,在室内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将禾谷缢管蚜密度(20、40、60、80、100和120头/皿)和龟纹瓢虫密度(1、2、3、4、5和6头/皿)各设6个处理,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其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寻找效应随之降低。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禾谷缢管蚜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06.16头和84.56头。龟纹瓢虫的寻找效应还受其种内干扰影响,随着龟纹瓢虫密度的增大,其单头寻找效应呈下降趋势。龟纹瓢虫成虫对禾谷缢管蚜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其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模型。  相似文献   
20.
<正>1采种及采种后的处理1.1采种野生山楂果提早采种出苗快,即在生理成熟期内采种,时间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以果实初着色期采果较为适宜。这时种子基本成熟,而种核还没有完全骨质化,缝合线也不太紧,利于出苗。1.2采种后的处理应立即脱去果肉,用石磙子碾压,待果肉破碎后,用水清洗,取出种子。1.3浸种种子脱果后就浸,开始用3537℃的温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